- 年份
- 2024(684)
- 2023(1130)
- 2022(937)
- 2021(752)
- 2020(592)
- 2019(1439)
- 2018(1304)
- 2017(2912)
- 2016(1370)
- 2015(1526)
- 2014(1410)
- 2013(1327)
- 2012(1200)
- 2011(1112)
- 2010(1068)
- 2009(1003)
- 2008(1044)
- 2007(837)
- 2006(765)
- 2005(668)
- 学科
- 济(7480)
- 经济(7480)
- 管理(3767)
- 地方(3228)
- 业(2997)
- 方法(2451)
- 数学(2191)
- 数学方法(2177)
- 地方经济(2073)
- 企(2059)
- 企业(2059)
- 中国(1890)
- 业经(1817)
- 信息(1688)
- 工作(1533)
- 农(1379)
- 产业(1320)
- 环境(1267)
- 发(1237)
- 财(1123)
- 学(1108)
- 和(1081)
- 资源(1080)
- 农业(1072)
- 总论(1046)
- 信息产业(1039)
- 读者(943)
- 贸(892)
- 贸易(892)
- 发展(846)
- 机构
- 大学(19804)
- 学院(19332)
- 管理(8236)
- 济(7626)
- 经济(7451)
- 理学(7088)
- 理学院(6988)
- 管理学(6882)
- 管理学院(6846)
- 研究(6492)
- 中国(4423)
- 科学(4308)
- 京(4181)
- 中心(3218)
- 财(3148)
- 范(3145)
- 师范(3130)
- 所(2979)
- 研究所(2704)
- 江(2680)
- 信息(2625)
- 财经(2618)
- 业大(2604)
- 师范大学(2587)
- 北京(2536)
- 州(2445)
- 农(2402)
- 院(2397)
- 经(2360)
- 经济学(2304)
共检索到27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鄢小燕 李娜
科研协同信息空间Research Commons可以看作是Information Commons的延伸,或者是IC的另一种形式,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促进科学交流与科研合作。综合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RC虚拟网络平台和实体物理空间的服务功能,重点研究RC虚拟网络平台四种主要形式---机构知识库、科研过程协助、主题资源共享和科研数据共享,进一步对RC的现有服务功能进行扩展,提出由科研人员交流平台、图书馆员服务平台、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和用户需求互动平台组成的RC服务平台。
关键词:
科研协同信息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 服务平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钱晓红
通过对新时期科研信息的特征、研究人员的科研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科研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协同开展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分别从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与研究人员三者的关系以及科研过程的信息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协同开展服务的思路及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图书馆协同开展科研信息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科研信息 协同 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守美 李敏 高红 王文莉
[目的/意义]分析学科馆员嵌入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揭示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协同信息行为。[方法/过程]将科学研究过程划分为申请立项阶段、研究阶段、结题与成果转化阶段,分析不同阶段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如何实现协同。[结果/结论]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协同信息行为主要包括协同信息交流、协同信息检索、协同信息评价、协同内容创作。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谢守美
[目的/意义]分析馆员如何融入创客创意实现的整个过程,揭示馆员与创客的协同信息行为。[方法/过程]引入协同学理论,分析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配置与过程协同。[结果/结论]在图书馆创客空间,创客实现创意的过程,是创客与馆员不断交互、不断协同的过程,产生交互式协同信息行为。根据创意实现的不同阶级,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协同信息行为,主要包括协同信息交流、协同信息检索、协同内容创作、协同信息评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炜炜 张敏
[目的/意义]科研协同中的数据共享与利用有助于数据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多元主体参与特征决定了具体数据共享利用行为模式的差异。[方法/过程]文章在归纳科研协同实践中数据共享与利用行为的基础上,分别从个体粒度、团队粒度和组织粒度探究了多粒度科研协同的数据共享与利用模式。[结果/结论]个体粒度侧重数据的交换共享与挖掘利用,团队粒度突出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存取利用,组织粒度则强调数据的共建共享与发布利用。故而,面向科研协同的数据共享与利用行为在关系维系、数据保障和激励机制等实践推进中需要依据个体、团队和
关键词:
科研协同 数据共享 数据利用 行为识别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海艳 郭晶
嵌入式学科服务推广形势下,结合科研信息环境的变化,提出应开展与科研团队协同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与科研团队协同的内容组织和管理两方面,探讨实施以科研团队为中心的全方位开放式协同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敏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拓宽基于网络的协同信息服务视角,虚拟服务形式已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服务系统完全可以在网络支撑下实现虚拟联合,按虚拟服务融合机制建立跨系统协同服务联盟。从跨系统协同服务的实现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论述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内涵及目标定位,从协同对象、协同内容、协同服务环境三方面剖析其构成要素。
关键词:
跨系统 协同信息服务 服务组织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昌平 孙高岭
传统的网络协同推荐服务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统一挖掘处理,但在处理分散数据时,难以开展协同服务。由此,推荐服务系统的可扩展问题日益凸显。实际上,用户信息行为与需求层次结构的对应关系已为构建可扩展的个性化协同推荐服务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扩展的个性化协同推荐服务模型从需求层出发,通过行为层、过滤层、推荐层、交互层和资源库的扩展,最终实现个性化协同推荐系统的可扩展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鹏 罗新星
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协同要素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同依赖于时间、成本、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约束因素的协调,从而为现代区域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战略框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昌平 张耀坤
信息化环境下国家开放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在分布、异构和动态的资源与技术环境下实现跨系统的信息服务协同。文章从协同信息服务的信息共享基础、协同技术基础与用户交互基础分析出发,探讨了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组织模式的形式,以及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中的资源组织和技术实现。
关键词:
跨系统 协同 信息服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良卫
本文首先对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介绍了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的概念,选择物流园区的5个维度的信息流协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取得了第一手数据。然后运用SPSS软件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选择的影响因素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是可信和比较完备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映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效应的信息流I模型。最后对"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园区 信息流协同 协同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苏钦 王云龙
对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针对协同学在食品信息可追溯机制演化方面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综合运用协同学理论与灰色系统数学建模方法构建了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的演化模型,并以上海食品物流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求解数学方程确定了机制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最后,对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演化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食品物流 信息可追溯 机制演化 协同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信息交流体系的重组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图书馆协同信息服务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环境,促进了信息服务组织模式的变革和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文章剖析图书馆协同信息服务的内涵及其基本问题,分析技术协调的层次,探讨具体的实现策略,总结了从资源协同到服务协同,从以系统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协同服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图书馆 协同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 服务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勋 苏新宁 孙立媛 郑昌兴
文章将社群视为知识服务中用户聚合形成的社会化有机群体,并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合作的视角去思考这个由多用户组建的社群其成员的选择。首先,建立了用户个体能力模型,描述用户学习及基于学习的行为调整过程,并进一步给出了用户行为调整的内在逻辑。其次,研究了社群成员的选择模型,分析了社群的组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各用户间协同关系的评价方法,并从个体表现与协同表现两个维度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GRASP算法,对提出的社群成员选择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姜雪 李雨佳 张元哲 刘畅
[目的/意义]探究先验知识差异水平不同的组别在搜索交互行为、协同体验以及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丰富对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并为现实情境下的协同搜索学习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用户实验法,设计理解型与评价型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屏记录交互行为,结合问卷收集协同体验数据,思维导图记录协同搜索前后知识状态及改变。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 Wallis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搜索交互行为方面,包含先验知识水平较高者的小组使用检索式数量多于同质低水平的小组;在协同搜索体验方面,先验知识水平相近的小组对自身任务完成度的评价更高;在知识状态改变方面,同质低水平组知识广度的增长显著多于其他两组,但在质量方面,搜索后各组别之间的差异较小。最后本研究对于搜索系统如何提高用户协同搜索体验和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协同信息搜索 知识状态改变 学习型搜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