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5)
2023(14970)
2022(12235)
2021(11320)
2020(9011)
2019(20139)
2018(19600)
2017(35574)
2016(19711)
2015(22041)
2014(21620)
2013(20386)
2012(18844)
2011(17246)
2010(17995)
2009(16477)
2008(15455)
2007(14007)
2006(12793)
2005(11848)
作者
(52476)
(43062)
(42955)
(40703)
(27369)
(20634)
(19570)
(16713)
(16557)
(15535)
(14668)
(14629)
(13802)
(13722)
(13654)
(13314)
(12785)
(12749)
(12672)
(12342)
(11150)
(10667)
(10352)
(9999)
(9962)
(9768)
(9670)
(9618)
(8686)
(8642)
学科
(72746)
经济(72680)
管理(52705)
(51441)
(41490)
企业(41490)
中国(34791)
(26985)
金融(26983)
地方(25735)
(25483)
银行(25467)
(24813)
(22447)
教育(22085)
方法(20084)
业经(19763)
技术(18799)
(17701)
(17234)
理论(16589)
数学(16359)
数学方法(16125)
农业(15545)
(15081)
(14517)
地方经济(13688)
(13260)
贸易(13243)
(12743)
机构
学院(261094)
大学(257195)
(100531)
经济(97969)
研究(94240)
管理(90742)
理学(75820)
理学院(74816)
管理学(73437)
中国(73333)
管理学院(72921)
(56652)
科学(54755)
(48399)
(46766)
(45816)
师范(45473)
中心(44038)
(43228)
研究所(41911)
(37616)
教育(37208)
北京(36976)
财经(36709)
师范大学(36539)
(35618)
(34241)
技术(33599)
(33014)
业大(32219)
基金
项目(164587)
研究(133148)
科学(131326)
基金(112416)
(95941)
国家(94893)
社会(82080)
科学基金(81298)
社会科(77683)
社会科学(77664)
(69310)
教育(66984)
(58403)
基金项目(58039)
编号(58017)
成果(49169)
自然(47340)
自然科(46250)
自然科学(46241)
自然科学基金(45351)
课题(44220)
资助(44071)
(42902)
重点(39011)
(37777)
(37308)
(35957)
发展(35286)
创新(35161)
项目编号(34728)
期刊
(122026)
经济(122026)
研究(90935)
中国(70253)
教育(64852)
(39578)
金融(39578)
(36574)
管理(36398)
(36264)
学报(32888)
科学(32659)
技术(28786)
大学(26474)
农业(24426)
学学(23113)
业经(22252)
经济研究(19443)
职业(18951)
财经(17868)
(15546)
(15322)
论坛(15322)
问题(14395)
图书(13581)
(13233)
(13181)
科技(12636)
技术教育(12528)
职业技术(12528)
共检索到42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令奇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规律、新方向、新赛道。科教融汇是一个兼具包容性、状态性和结果性的概念,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科、教、产的相互作用及其要素的深度融汇,使科教融汇呈现出价值丰富性、相互依存性、范围广泛性和方式多样性等特征。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的现实基础,为科教融汇提供了条件、支撑和空间。基于此,尝试建立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以技术技能为融汇点,将“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紧密连结起来,促成技术、技能和知识在四者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实现四者的联动发展和迭代升级,达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基于范式转移逻辑,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制度体系等需在科教融汇框架下实现革新,以使新范式具有实践操作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天聪  
作为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功能,科研在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相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高职院校科研功能的发挥作用仍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未能形成有效的科研范式,科研定位也出现了一定偏差。在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推动科研范式的转型,明确自身的应用导向科研定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路径的差异意味着需要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高职院校组织发展使命的差异意味着需要其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就实践路径而言,高职院校科研范式革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服务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改革;二是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强化科研软硬件建设,营造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玉婷  李中国  
科教融汇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宗旨,重点关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合汇聚的新能量、新动态、新变化和新发展。科教融汇符合科学探究的底层逻辑,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也是推进新兴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智力保障。将“科与教”的制度、内容、载体相融合,资源、流程、成果相汇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科教共同体、完善科教制度设计等途径,强化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结合紧密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联系,提升科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刚   周建松  王鑫  
以科教融汇指引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转型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市首席督学、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董刚一、全面认识当前的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教战线期盼多年的类型教育地位得以确立并以立法形式固定,学校规模和在校生规模稳步提升,国家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通道更加顺畅,职业教育质量和形象都有较大改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会婷  闫志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文章按照中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在强化经济新常态理论内涵与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任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价值取向、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目标、活化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英男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融合”,其中,科教融汇,是一个创新性表述。职业教育要凸显科技因素,数字化特征,这意味着要提升职业教育的档次,紧跟科技时代的步伐。研究和分析“数智型”会计人培养模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在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进行实践和检验,结合“科教融汇”背景,形成引领高职院校构建“数智型”会计人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和路径,建立一套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玉娜  
增强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教融汇的提出不仅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层面,而且强调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产业行业密切关联,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目前,高职院校在科教融汇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与科研分离、科研与产业匹配度低、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教融汇,聚焦科研内涵建设助力科教融汇,聚焦科技服务产业深化科教融汇,从而不断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德义   邹淑燕   张燕青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分析科教融汇的内涵及其理念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适切性基础上,梳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剖析存在的科研定位不准、社会服务意识较弱、应用技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进而从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与激励、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思琪  匡瑛  
科教融汇强调了科技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强调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科教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人才培养精准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实训教学真实化、学生成长具象化和教师发展高效化的特征。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深入融合,需要通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探索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鼓励教师科研交流等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驱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出发,厘清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机理与运行逻辑,是构建协同并进、良性互动的科教融汇新生态的必然前提。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来看,其致力于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重塑知识创新场景;遵循产业体系建设逻辑,凝聚技术创新优势;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创新实践。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驱动机制来看,其深受政策、环境以及要素的影响。从运行机制来看,其需加强双向耦合效应,推进学校办学模式革新;优化组织网络结构,打造科教产合作发展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换能力,畅通多元转化渠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俊杰   林玲  
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教融汇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直接服务经济的教育类型,具有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作为的潜力,建设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是促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概念验证中心产生背景、内涵、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考察了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功能定位、技术成熟度指标、服务范围和资本嫁接等角度分析了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逻辑。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主要实践案例,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发展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助力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中共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极富深意和新意。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连接产业、科技和人才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职业教育一端连着教育,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彦  
科教融汇是科研与教育的融合,也是科学与教育、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科技与教研等的相融互通。科教融汇是探索科学理念与职业教育育人理念、科研项目与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前沿科技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缓解重点领域数字化与智能化人才紧缺问题,我国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培养主要面向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教融汇视域探索现场工程师的理论内涵及培养路径提出:注重理论教学科学性,开发科教融汇专业课程体系,筑牢现场工程师精神内核;重视实践实训过程科研性,充分发挥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夯实现场工程师科研水平;崇尚职业发展可持续性,将科教融汇与技能大赛、数字化资源建设相结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席小灵  
“科教融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指引下,以我国“科“”教”实践探索经验为基础,切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以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融汇、科学技术与教育要素融汇、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融汇为基本实践维度,建设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认可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