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
- 2023(481)
- 2022(361)
- 2021(282)
- 2020(172)
- 2019(382)
- 2018(306)
- 2017(419)
- 2016(267)
- 2015(279)
- 2014(286)
- 2013(234)
- 2012(208)
- 2011(168)
- 2010(152)
- 2009(164)
- 2008(111)
- 2007(138)
- 2006(120)
- 2005(106)
- 学科
- 济(1007)
- 经济(1007)
- 融(1003)
- 金融(1003)
- 中国(933)
- 银(857)
- 银行(857)
- 行(845)
- 教学(753)
- 管理(590)
- 中国金融(564)
- 学法(538)
- 教学法(538)
- 理论(522)
- 业(515)
- 地方(455)
- 企(437)
- 企业(437)
- 学理(376)
- 学理论(376)
- 业经(370)
- 财(340)
- 教育(297)
- 务(277)
- 财务(277)
- 财务管理(277)
- 方法(274)
- 企业财务(271)
- 数学(253)
- 农(245)
- 机构
- 学院(3694)
- 大学(3681)
- 济(1293)
- 经济(1258)
- 研究(1198)
- 管理(1146)
- 理学(1000)
- 理学院(988)
- 中国(947)
- 管理学(943)
- 管理学院(937)
- 京(740)
- 范(721)
- 师范(712)
- 科学(696)
- 财(688)
- 教育(624)
- 中心(608)
- 师范大学(583)
- 财经(580)
- 融(576)
- 金融(566)
- 江(556)
- 所(534)
- 技术(529)
- 职业(526)
- 经(525)
- 州(524)
- 研究所(483)
- 院(464)
共检索到5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周详 秦惠民 刘振天
现代大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整合科研与教学两种基本活动,共同支撑人才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构"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论框架,探索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教学的实施途径。从本科生通用能力培养入手,将教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研讨—学生探究"的"三步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本科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通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本科教学无法适应快速社会变革的状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江林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由此可见,办学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晨
科教融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校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的必由之路。因而,高校应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理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
高校 科教融合 意义 问题 重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光文 李漫红 于三三 金志浩 罗杰 孙吴昉 肖于波 黄孝文 张锁江
校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是科教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组织协同、教学协同、资源协同和整体协同视角,提出深化创新科教合作机制:建立科教融合学院,激发校所共治动力,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提升师资创新能力,形成地方高校特色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道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贵芹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已经并正在促进本科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士荣 杨兆昆 陈明清
将科研成果移植入综合化学实验:分子印迹水凝胶光子晶体对L-色氨酸的比色检测。实验体现了乳液聚合、自组装及超分子化学等前沿领域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实验结果清晰可比、有趣。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包括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包括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能有效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尹睿 黄甫全 曾文婕 曾育芬 潘蕾琼 陈思宇 伍晓琪
人工智能(AI)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了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教师。最早的AI教师代表之一是爱达(IDA),随后进化出好学爱达,亦即琳达(LIDA)。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神经科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神经网络双重特性,籍由新兴技术的支持,产生形成了神经网络化的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结构框架。它包括"实时课堂教学转化系统""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和"教学比较前馈分析系统"三个子系统。而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又包括"优秀教师教学参照系统""先进理论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大数据优选教学参照系统"和"经验自组织教学参照系统"四个子系统。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神经网络融入人工智能,创生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伊万琳达(EVA-LIDAs),它既可扮演AI教师,也可扮演AI学伴。基于此,教师成为课程创新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伊万琳达作为AI教师和AI学伴成为介导者,三者间多维交互生成新形态的智能课程,其实质是以神经网络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评估促进学习的价值创造为旨趣,以协同、精准、个性、优化为原则,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为机理,以情境感知、大数据关联、经验自组织和智能决策为手段,最终通过持续改进师生教与学而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永飞 郭玥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视角,根据科研场域、教育场域、产业场域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将创新模式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一元创新模式、二元创新模式和三元创新模式三个阶段,根据场域的性质、资本、惯习以及行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从融合动力、价值共创、利益分配和障碍协调四个方面探索实现科研、教育、产业融合创新的作用机理,根据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导出叠加式、衍生式、螺旋式、共生式四种融合创新模式,并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例分析国内高校在科研、教育、产业融合方面进行的探索,为充分发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探索科研、教育、产业功能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元主体耦合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关键词:
科教产 融合创新 场域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型的主旋律,这就是科教融合的理念。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大转变,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选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倪娟 沈健
理科教育的人文化历程可以揭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之应有要义。在理科教育变革的政策文件与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非指以文科的方式进行理科教育。通过比较中西方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传统及其影响下的不同现实,可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指出适合的人文路径。我国的教育传统与现实决定了理科教育应当肩负科学的人文使命,但此处的人文当是科学精神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在理科教育中强调对科学本质及科学探究的理解、提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重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PS)等,都是理科教育人文化的具体的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
理科教育 科学 人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娜
科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结合国内外科教融合理论的研究情况,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扩展了科教融合理论的外延;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层面,提出了实现科教融合的路径:政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平台;教育主管部门构建激励资源互享的科教融合机制;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体系;教师培养应用技术开发与传播的科教融合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教融合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继安 徐艳茹 吴洪富 沈文钦 黄福涛 查强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科教融合治理与育人”国际研讨会,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国内高校的20余名学者参会。与会学者围绕“科教融合治理与育人”这一主题,从历史发展、政策演变、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本刊选取部分学者的发言,以期能激发学界对于科教融合育人体制机制和育人体系的进一步思考,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推动科教融合体系创新与有效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莉
本文对普通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信息化上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如何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校内全日制本科在教育信息化上的融合进行了总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