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0)
- 2023(8372)
- 2022(6882)
- 2021(6863)
- 2020(5391)
- 2019(12458)
- 2018(12227)
- 2017(22806)
- 2016(12610)
- 2015(14479)
- 2014(14162)
- 2013(13813)
- 2012(13424)
- 2011(12226)
- 2010(12452)
- 2009(11615)
- 2008(11726)
- 2007(10508)
- 2006(9531)
- 2005(8825)
- 学科
- 济(50416)
- 经济(50354)
- 管理(34186)
- 业(30446)
- 企(23546)
- 企业(23546)
- 方法(20365)
- 中国(18883)
- 数学(18160)
- 数学方法(17875)
- 农(15368)
- 贸(13619)
- 贸易(13609)
- 易(13405)
- 财(12813)
- 制(11421)
- 策(10681)
- 业经(9794)
- 银(9689)
- 银行(9683)
- 农业(9455)
- 学(9404)
- 行(9400)
- 融(8694)
- 金融(8694)
- 及其(8430)
- 理论(8268)
- 地方(8001)
- 环境(7715)
- 体(7517)
- 机构
- 大学(178764)
- 学院(177342)
- 济(81294)
- 经济(79719)
- 研究(67634)
- 管理(63663)
- 中国(54607)
- 理学(53372)
- 理学院(52760)
- 管理学(51895)
- 管理学院(51552)
- 京(39209)
- 财(38290)
- 科学(37261)
- 所(33718)
- 中心(30541)
- 研究所(30211)
- 财经(29333)
- 江(27287)
- 经(26888)
- 农(26351)
- 经济学(26281)
- 北京(25945)
- 范(24631)
- 师范(24427)
- 院(24336)
- 经济学院(23510)
- 财经大学(21613)
- 州(21568)
- 业大(21423)
- 基金
- 项目(109521)
- 科学(86693)
- 研究(84929)
- 基金(80173)
- 家(69284)
- 国家(68709)
- 科学基金(58127)
- 社会(54396)
- 社会科(51535)
- 社会科学(51526)
- 教育(40490)
- 基金项目(39771)
- 省(38948)
- 自然(34792)
- 资助(34776)
- 编号(34197)
- 划(34087)
- 自然科(34016)
- 自然科学(34008)
- 自然科学基金(33438)
- 成果(30253)
- 部(26468)
- 课题(25064)
- 重点(24978)
- 中国(23967)
- 发(23863)
- 国家社会(23469)
- 教育部(23154)
- 性(22497)
- 创(22187)
共检索到289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充分表明其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价值。随着当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科技一元超级结构的形成与科技生产力快速发展变迁,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之窗”再次开启,必然迎来科技、教育、人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互动互促的恢宏实践。通过对近现代史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考察,为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丰厚的历史遗产与理论资源。选择并建构适当的公共政策议程理想类型,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政策治理、科技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错综复杂、交汇重叠的关系,以清晰展现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重大公共政策议程从出台到实施的历史线索与未来趋势。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地区、形式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国家兴衰的联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和变迁规律,既可以为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展开助力,也是科学学、知识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涵养的家国情怀和应当承担的学术责任。
关键词:
科学救国 教育救国 科教兴国 政策议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体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貌。首先,中国政府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辩证性,这充分反映在厚植外交思想指导、守正和平发展道路、创新国际战略思维、保持外交战略清醒四大方面;其次,外交实践指向鲜明,其核心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并有力彰显其中国特色、时代属性和世界意义。在世界处在十字路口的当下,中国外交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强保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
大变局 中国外交 时代风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正>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5.2%的经济增速符合预期。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仍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多重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并存,市场预期和微观活力偏弱,增长的稳定性面临一定考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展望2024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最直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满平
2020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一个急剧动荡与变革时期,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传统能源供给不足,短缺现象持续;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加大,能源价格波动频繁;能源供需版图重构,能源博弈加剧;能源贸易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增加等。这些风险和挑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积极应对全球能源市场大变局,我国应将能源保供稳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保障传统能源供应安全;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增强能源安全的底气;深入推进能源行业改革,助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推动能源市场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防范未来风险;加强多边国际能源合作,以利益融合推动共同能源安全;努力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交易结算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顺应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推动节能减排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丹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世界大变局 大国竞争 未来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燕 纪飞峰
当前,全球处于疫情消化期、经济周期虚弱复苏期和科技发展瓶颈期。发达国家领先优势缩小,试图通过制裁、贸易战、军事冲突等方式遏制新兴国家发展,导致“逆全球化”,反映出西方霸权剥削式全球化正走向衰落。乌克兰危机加速了全球化向区域化、集团化的分裂。美国视我国为最主要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措施遏制发展。为此,我国应发挥稳定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开放优势和宣传优势,通过科技自主、挖掘内需,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利益为纽带扩大朋友圈,重视国际舆论宣传,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大力倡导新时代互利共赢式全球化。
关键词:
全球化 新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海芬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重塑,大国力量对比日趋平衡、经济遭遇"反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充满变数、文化多样化催生"模式之争"、国际危机常态化、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百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前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开放、科技兴国、大国外交等战略,积极谋求自身发展,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全力打造大国形象。
关键词:
百年大变局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霍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局的时期。本文基于全球视域、历史维度和经济视角,从六个方面阐释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位势: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分化分流变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世界贸易竞合面临体系重构变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秩序的共赢倡导者;世界产业分工面临加速洗牌变局,中国成为世界产业合作的积极建设者;世界技术变革面临轨道切换变局,中国成为世界技术变革的创新引领者;世界金融体系面临结构调整变局,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协调推动者;全球经济治理面临难以为继变局,中国成为世界共享发展的积极斡旋者。应把握好世界大变局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保持好中国新位势的趋势和优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趋利避害。
关键词:
世界经济 大变局 中国经济 新位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蕊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展示了过去一年中国服务业企业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和发展特点。从数据来看,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在202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3.59万亿元,增长5.46%;净利润3.06万亿元,增长2.19%,增长势头放缓。然而,放到新冠疫情给很多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国际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看,这样的发展成绩可圈可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鲁欣
2016年美国大选后,其贸易政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通过“301调查”对中国产品征税引发了美中贸易战。作为继任者,拜登政府没有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改革,而是继续推行前任的民族主义政策,并且联合盟友对中国“脱钩断链”。文章通过对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贸易政策的梳理,分析其政策转向的经济与地缘影响,研判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走向,最后为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变得更缺乏弹性、更加不平等、更容易发生冲突。中国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合作、世贸组织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动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远杰
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重塑新方向并迎来三大历史机遇,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行动纲领的科学确立,成为主导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崭新理论动力与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教育基因延续、转化与重组,构成了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内在历史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伟大教育变革运动,成为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根本实践动力。在此历史进程中,逐渐创新凝结出现代中国教育文明的基本方向,主要展现为服务国家、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国家教育价值秩序建构,现代道德知识为中心、多元知识形态交叠共生的国家教育知识秩序建构,疆域为坐标、多重空间开放融合的国家教育空间秩序建构。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曙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变局是涉及世界经济地理、全球治世界大变局根源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大变局,科技革命引领大变局,世界大变局中的聚焦点,是推动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变量。世界大变局,就其深层结构和本质维度出场,是这场世界大变局的深层含义。世界大变局既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才有光明未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玉良
中国大企业在这场百年未遇大变局中如何持续成长?我认为有四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常重要,同时要解决内部机制问题。体制机制互为作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大变局 持续成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2019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于9月1日在济南举行,论坛主题为"新使命、新动能、新突破:大变局中的大企业发展"。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协办,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支持。论坛发布了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关键词:
大变局 中国企业家协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樊纲
一、全球化面临"大变局"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对国际格局的重大判断。谈"大变局"首先要从全球化谈起,因为自由贸易、贸易的发展、贸易规则的变化等,都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全球化有其演化过程。最初是指殖民地方式下的全球化,是所谓的"全球化","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开始了新一轮的全球化。新一轮全球化,由跨国公司主导,推动资本和技术在全球流动和配置,获得了包括发达国家政府、跨国公司、工会组织等的一致支持,反倒是落后国家担忧发达国家通过资本的投入,对其"变相"奴役和剥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