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0)
- 2023(7514)
- 2022(6109)
- 2021(5592)
- 2020(4678)
- 2019(9859)
- 2018(9426)
- 2017(17800)
- 2016(8572)
- 2015(9369)
- 2014(8626)
- 2013(8393)
- 2012(7499)
- 2011(6764)
- 2010(7129)
- 2009(7074)
- 2008(5690)
- 2007(5331)
- 2006(4633)
- 2005(4215)
- 学科
- 业(36261)
- 管理(32409)
- 济(32044)
- 经济(32018)
- 企(31571)
- 企业(31571)
- 融(24700)
- 金融(24700)
- 银(21961)
- 银行(21956)
- 行(21420)
- 中国(17716)
- 技术(16011)
- 方法(12101)
- 技术管理(11911)
- 财(11135)
- 中国金融(10982)
- 数学(10250)
- 数学方法(10184)
- 业经(10018)
- 制(10007)
- 农(9617)
- 地方(8954)
- 农业(7620)
- 务(7514)
- 财务(7501)
- 财务管理(7493)
- 企业财务(7241)
- 理论(6701)
- 产业(6628)
- 机构
- 学院(115569)
- 大学(112254)
- 济(52850)
- 经济(51910)
- 管理(48730)
- 理学(41954)
- 理学院(41625)
- 管理学(41214)
- 管理学院(40997)
- 中国(35051)
- 研究(34839)
- 财(25219)
- 京(21676)
- 财经(19945)
- 中心(18915)
- 经(18088)
- 科学(17923)
- 江(17059)
- 经济学(16832)
- 融(16667)
- 银(16458)
- 金融(16328)
- 银行(15875)
- 所(15321)
- 商学(15195)
- 经济学院(15181)
- 商学院(15043)
- 财经大学(15036)
- 行(14874)
- 州(14677)
- 基金
- 项目(77005)
- 科学(63389)
- 研究(60462)
- 基金(56333)
- 家(47120)
- 国家(46651)
- 科学基金(42500)
- 社会(40965)
- 社会科(39155)
- 社会科学(39149)
- 省(32311)
- 基金项目(29963)
- 教育(26582)
- 划(25283)
- 自然(25107)
- 自然科(24678)
- 自然科学(24673)
- 自然科学基金(24285)
- 创(24240)
- 编号(23645)
- 创新(21467)
- 资助(20951)
- 成果(18040)
- 发(17516)
- 国家社会(17290)
- 重点(16957)
- 课题(16370)
- 部(16346)
- 制(16298)
- 业(15936)
共检索到18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志峰 杜娟
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面对市场机遇,电商、互联网、科技等创新平台纷纷借助科技手段投身消费金融,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头部创新消费金融平台借助其在资金成本、技术、产品及流量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凌 陈龙强
消费金融具有额度小、办理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需要依靠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将授信流程标准化,这是满足用户体验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内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商、厂商、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参与到消费金融领域。而基于商业信用和金融科技开展的消费金融创新,有助于推动内生于实体部门的消费金融模式创新发展和战略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俊 周晓杰 寻舸 袁怀宇 侯茂章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目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化解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传林 王丽萍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及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渐渐提上日程,我国科技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动力。但科技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如科技金融体制有待完善、微观动力不足、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失、产权保护不力等。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应从组织结构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继成 王宪明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本文从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视角出发,探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通过设立跨部门协作制度,建设"政产学研金介"协同联盟,建设和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科技金融融资工具,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等具体措施实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创新驱动 产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轶慧
创新是驱动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创新理念在各行业中持续推进,我国各领域的创新改革脚步日益加快,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重要课题,而要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金融资本的支持不可或缺。为此,切实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通过金融创新引导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巧甜
消费金融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发展消费金融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对于擅长对公业务、大额融资的商业银行,如何权衡小额高频的、碎片长尾的、征信不足的消费金融市场的收益与成本,面临巨大挑战。聚焦金融科技,从产品服务、场景渠道、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这四个方面深化消费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消费金融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云峰 王会龙 李文龙
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促进企业创新投资的重要外部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策略产生直接影响。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企业财务柔性的变化对其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形成了金融科技通过财务柔性影响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对企业长期创新投资构成决定性影响。基于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针对企业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使用财务柔性策略对创新投资的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企业财务柔性,而企业财务柔性在金融科技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现金柔性与负债柔性在不同角度的金融科技背景下产生的中介效应有所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性质促进财务柔性的中介效应,而机构持股行为对财务柔性的中介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立华
传统商业银行亟需加快转型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同业市场竞争的挑战,本文简要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作用与反作用于商业银行,指明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未来打造更具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转型 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庆平
人民银行一直重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工作,通过信贷政策引导、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等举措,推进金融资源与科技领域的对接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服务。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巩腾
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政银企合作对接、产品服务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长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长效性。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意见。牵头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实施意见,从优化信贷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强化政策激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实现"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助力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不可替代,也责无旁贷,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步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庄雷 周函
传统银行大多通过线下“一对一”人工柜台业务办理的服务模式,在特定的时间为大众提供存储贷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的办理。而今在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冲击下,许多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逐步采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进行金融业务模式的升级与拓展,一些互联网企业悄然应用金融科技手段率先开展金融新业务或新模式,并获得了较高收益。面对金融科技创新,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探索与应用。通过建立科技企业与传统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策略模型,分析两个博弈主体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与收益情况,并引入风险监管机制分析双方的博弈行为策略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与传统银行在金融科技化的演化策略为{进入,进入}或者{退出,退出}。同时通过分析得到双方合作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和投机收益影响两个博弈主体最终的选择策略。考虑风险因素引入监督惩罚机制后,二者在金融科技化的演化策略为{进入,进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新宜
金融科技既激发出金融业对信用信息服务更加迫切的需求,又为征信业积累丰富的基础数据,推动征信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给征信行业的机构、产品和业务模式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既激发出金融业对信用信息服务更加迫切的需求,又为征信业积累丰富的基础数据,推动征信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给征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金融发展创新赋能的担子越来越重。而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交付价值。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都普遍通过引入外协人才来弥补编内人才数量和技术上的缺口。当前,外协人才队伍已经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充分挖掘外协人才专业价值的同时,如何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银行业软件测试领域的实
关键词:
银行业 共建共享 软件测试 人才培养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