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0)
2023(14335)
2022(11641)
2021(10678)
2020(8895)
2019(19947)
2018(19409)
2017(38487)
2016(20308)
2015(22411)
2014(21972)
2013(22025)
2012(20415)
2011(18174)
2010(18895)
2009(18173)
2008(17604)
2007(16074)
2006(14564)
2005(13199)
作者
(54913)
(46103)
(45573)
(43422)
(29357)
(21967)
(20670)
(17646)
(17494)
(16611)
(15672)
(15343)
(14805)
(14332)
(14296)
(14066)
(13407)
(13356)
(13182)
(13105)
(11317)
(11273)
(11226)
(10580)
(10511)
(10405)
(10232)
(10055)
(9189)
(9046)
学科
(95761)
经济(95657)
(94888)
(76644)
企业(76644)
管理(71866)
(47528)
方法(43303)
数学(35545)
数学方法(35318)
业经(31933)
农业(31821)
(30984)
中国(28677)
(27786)
金融(27785)
(25892)
银行(25888)
(25067)
(23408)
(21708)
财务(21684)
财务管理(21658)
企业财务(20625)
(19449)
地方(18718)
技术(18712)
(17886)
贸易(17871)
(17450)
机构
学院(295109)
大学(285094)
(138743)
经济(136367)
管理(124393)
理学(106855)
理学院(106032)
管理学(104996)
管理学院(104445)
研究(90408)
中国(81078)
(65858)
(56630)
(54620)
财经(51703)
(47055)
科学(46923)
(45779)
中心(45230)
(42907)
经济学(42813)
农业(41267)
业大(40888)
经济学院(38916)
财经大学(37928)
研究所(37865)
(36132)
经济管理(36077)
北京(35182)
商学(34748)
基金
项目(187021)
科学(151581)
研究(145378)
基金(139072)
(116497)
国家(115300)
科学基金(102892)
社会(98235)
社会科(93282)
社会科学(93261)
(73871)
基金项目(72657)
教育(64528)
自然(61725)
自然科(60390)
自然科学(60380)
自然科学基金(59447)
(59119)
编号(59039)
资助(56612)
成果(46721)
(43297)
(42585)
(41873)
国家社会(41121)
重点(40464)
(40144)
(39483)
课题(39308)
创新(39041)
期刊
(158677)
经济(158677)
研究(88680)
中国(58214)
(57034)
(52359)
管理(48252)
(47580)
金融(47580)
农业(38047)
科学(35656)
学报(32509)
业经(31600)
大学(27782)
学学(26843)
财经(26582)
技术(26497)
经济研究(24178)
(22867)
教育(22231)
问题(21056)
(20056)
技术经济(17820)
世界(16757)
(15845)
农村(15773)
(15773)
现代(14933)
商业(14913)
农业经济(14569)
共检索到454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进   杨琦   吴海明  
中国农业发展既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短板,也面临金融支持不充分的约束。在这一背景下,促进科技和金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结合,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在政策实施后的较长时期内,这一效应持续存在并不断放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和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试点地区表现得更强,且受政策实施强度和地理区位的影响,对中心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锦上添花”效应小于对非中心城市的“雪中送炭”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等渠道,对“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构筑起政策多点生效、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先锋   魏欣   肖远飞  
数字技术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282个地市级面板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赋能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切实有利于激发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科技金融政策能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增强科技人才储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式间接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于试点政策的间接激励,现阶段的直接赋能效果更为明显;(3)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果在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一带一路”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红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仁祥  白旻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同时利用规模可变的DEA模型测算了考察期内各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测算了金融集聚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间金融集聚程度波动较大,且金融集聚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并不高,并且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同时在考察期内,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在东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呈现出金融聚集高的地区会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而金融集聚低的地区反而会产生负向效应的现象,政府投入、人才储备和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仁祥  白旻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同时利用规模可变的DEA模型测算了考察期内各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测算了金融集聚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间金融集聚程度波动较大,且金融集聚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并不高,并且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同时在考察期内,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在东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呈现出金融聚集高的地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文栋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积极探索。以科技金融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干预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随着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技金融政策有序扩散、强化试点政策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并扩展作用路径、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林凤   刘杨   杨亦民  
科技金融是推动农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2005—2021年全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农业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可借助增强农业信贷支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促进农业人才集聚激发农业创业活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地区、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新的质与量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侧面佐证了本文结论。本文研究结论为科技金融与农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宏鸣  孙鹏博  郭慧芳  
本文以2011—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挖掘技术定量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金融这一新兴金融业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金融显著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对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东部和南方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增加研发支出四个渠道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探索和识别激发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外部条件,为加速形成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志雄  曲如晓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缓解了农村金融抑制吗?如果是,缓解效应究竟有多大?本文利用13个省市147个县的调研数据,结合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以及政府规制等异质性特征共同解释了90%的金融抑制的波动;其中,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对当期农村金融抑制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未来期的缓解效应;从平均水平看,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提升使得金融抑制程度相对于均衡水平下降23.88%。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引导,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其他金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互补性农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佳   吴静怡   曹睿涵  
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并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的短板。本文以2006~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与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城市金融科技对科技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科技企业进入。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合理的金融监管、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正向调节金融科技对科技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且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调节变量跨越相应门槛值时,金融科技对科技企业进入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科技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在传统金融发达城市、东部地区、有211高校城市、创新创业指数排名较高城市及金融科技水平较高城市的样本中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科技企业进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金融科技有效服务于科技产业,进而打通城市创新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于美国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波动较大,并且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为Perez提出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演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规律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江寒  柴华奇  
借助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绿色创新发展,且随着试点政策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规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拓展公共科技金融资源和市场科技金融资源得以实现。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投入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这种促进作用越显著。另外,试点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还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可为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江一  仇童伟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录   金宁   张婕   张云  
本文选取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403家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及其企业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途径,分别是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扩散,且两者分别承担的是完全中介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中,相比国有企业而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效率;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可以提供更为优越的科技金融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安丛梅  
保障“种地”农户的金融供给和收入,既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亦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更是巩固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文章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变化的典型事实,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中的微观农户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种地”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从赋能种植业生产链的视角解构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近年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深度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粮食主产区和普通小农户样本中,在非粮食主产区和家庭农场的样本中并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种植业生产链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购买,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但这种作用机制在粮食主产区和普通小农户的样本中有所差异。文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保障“种地”农户收入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