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9)
2023(8385)
2022(6743)
2021(6386)
2020(5180)
2019(11380)
2018(11310)
2017(20289)
2016(11203)
2015(12678)
2014(12721)
2013(11900)
2012(11325)
2011(10138)
2010(10802)
2009(10234)
2008(9237)
2007(8527)
2006(7696)
2005(7037)
作者
(33310)
(27539)
(27348)
(26030)
(17332)
(13020)
(12403)
(10716)
(10631)
(10197)
(9465)
(9441)
(8934)
(8919)
(8854)
(8566)
(8301)
(7963)
(7931)
(7846)
(7143)
(6840)
(6742)
(6474)
(6258)
(6243)
(6136)
(6129)
(5825)
(5772)
学科
(36372)
经济(36314)
管理(29071)
(27901)
(25800)
金融(25792)
(23098)
银行(23068)
(22869)
企业(22869)
(22457)
中国(20596)
(12996)
(12701)
方法(12584)
(12024)
中国金融(11046)
(10756)
地方(10606)
理论(10260)
数学(10089)
数学方法(9888)
业经(9682)
(9372)
农业(8515)
(8213)
财务(8179)
财务管理(8163)
企业财务(7820)
技术(7329)
机构
学院(151793)
大学(150743)
研究(56109)
(55428)
经济(53897)
管理(50793)
中国(49003)
理学(42153)
理学院(41589)
管理学(40583)
管理学院(40311)
科学(35601)
(32860)
(29666)
(29638)
(29312)
中心(27709)
研究所(26729)
(25769)
农业(23149)
业大(23042)
财经(22631)
(21314)
(21138)
师范(20985)
北京(20890)
(20702)
(20354)
技术(20252)
(18595)
基金
项目(99672)
科学(76463)
研究(75360)
基金(68103)
(60178)
国家(59603)
科学基金(49303)
社会(44451)
社会科(41984)
社会科学(41972)
(41440)
教育(35176)
基金项目(35120)
(34564)
编号(31679)
自然(30330)
自然科(29630)
自然科学(29612)
自然科学基金(29066)
成果(28087)
资助(27892)
课题(23741)
重点(23418)
(22111)
(21978)
(20820)
创新(20553)
(19589)
项目编号(19539)
(19484)
期刊
(62994)
经济(62994)
研究(47957)
中国(39512)
(30692)
金融(30692)
(27642)
学报(27474)
教育(24463)
科学(23571)
(23231)
大学(20388)
管理(19564)
学学(19066)
农业(17768)
技术(14426)
财经(11085)
业经(10207)
经济研究(9711)
统计(9548)
(9480)
(9078)
科技(8889)
图书(8769)
(8765)
论坛(8765)
(8502)
职业(8457)
(7949)
理论(7881)
共检索到25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森  李红玲  曹小艳  王真真  张建平  
本文首次在制度层面研究构建了一个专门衡量和描述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即科技金融统计体系,并对其中科技融资总量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文中从对科技金融统计的界定着手,从整个金融体系对科技(主要是科技活动单位)的资金支持角度,搭建了一个宽口径、多维度的衡量体系,通过总量规模和结构信息的并行测度,更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科技金融发展状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大庆  贺阳广  王定芳  
一、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是基层央行履职的现实需要。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计指标自成体系,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被分割或垄断,形成了金融业统计信息的真空。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经营和监管,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业的稳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平  曹小艳  王真真  
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针对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衡量体系和统计制度却相对滞后。为此,结合科技金融发展特点与现有统计条件,本文首次在制度层面研究构建了一个专门衡量和描述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即科技金融统计体系。文中从整个金融体系对科技(主要是科技活动单位)的资金支持角度,搭建了一个宽口径、多维度的衡量体系,通过总量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并行测度,更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丹  张红英  
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力量,是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免疫系统"。为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和信息科技风险,本文提出构建以政府金融审计为主导、民间金融审计为主要力量、内部金融审计为核心的审计监督体系,并且论述了其"免疫功能"的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淑芬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要依托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主体,从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开发评价、教学过程评价、资源管理评价和考试评价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河南省医药学校通过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和教学标准的建立,实现了对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评价,并建议推行政府协调下的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公布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布制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庄品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供应链金融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针对目前院校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通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提出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有机构成的全新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对供应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最后,以供应链金融实验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实验业务环境,即由仿真的软件平台和实验体系标准化结合的实训课程,说明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福佑  王虹  
能源科技创新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拉动经济增长、占领科技制高点、培育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能源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文章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例,对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展开分析,提出了面向能源科技创新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全面分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四个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能源企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尽责性,不但有助于满足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均有重要意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上升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尽责性,不但有助于满足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均有重要意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上升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蕾  
完善社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是强化激励约束、保障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现行的考核指标存在着过度依赖学生实习书面材料、忽视实习过程、评价对象狭隘、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等诸多问题。基于现行考核指标的缺陷,应针对金融三本学生及其专业特点构建评价指标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提出从建设实习基地、增加实习经费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燕柳  闫晓敏  徐梅  赵波  
"5326实践教学体系"是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四大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业创新体系)之一,其核心是通过认知实训、单项实训、综合、认知实习、贴岗实习、顶岗实习六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和分级分段分岗培养模式,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实施"5326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一系列保障,如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瑛  齐兰  
从我国科技金融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支持工具和品种不断丰富的背景出发,提出推进科技金融工作需要重视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对20世纪以来金融监管理论的演进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四个不同时期金融监管领域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监管理论演进的启示,为科技金融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有关理论和研究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政策框架,从全局视角关注系统性风险。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作为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基础工程,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监管当局的重要工作。201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随后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并形成了可供复制的地方经验。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对国内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以及国际组织改良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情况进行梳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海  朱燕涛  吕晓星  陈凡芸  雷志强  
本文通过中外对比,对架构互联网统计监测体系的意义和难点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就互联网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设,从制度、体系、科技、人才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冬吾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可通过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支行、科技保险、资本市场等途径获取融资,然而,其金融服务体系却出现了创业风险投资短期行为严重、恶性担保、资本市场不健全、科技保险作用有限等诸多问题。应结合我国国情,从完善政策、发展多元化融资服务、创新产品和优化平台等方面,构建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