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0)
2023(5757)
2022(4413)
2021(4162)
2020(3108)
2019(6861)
2018(6304)
2017(11527)
2016(5797)
2015(6362)
2014(6106)
2013(5838)
2012(5321)
2011(4587)
2010(5065)
2009(4979)
2008(3796)
2007(3317)
2006(2980)
2005(2916)
作者
(14948)
(12242)
(12092)
(11698)
(7565)
(5723)
(5617)
(4808)
(4661)
(4433)
(4146)
(4146)
(3989)
(3884)
(3750)
(3657)
(3647)
(3499)
(3411)
(3326)
(2998)
(2961)
(2896)
(2852)
(2774)
(2767)
(2687)
(2633)
(2488)
(2484)
学科
(24383)
金融(24383)
(21238)
银行(21238)
(20722)
(20058)
经济(20038)
(17838)
中国(15581)
管理(15446)
(14819)
企业(14819)
中国金融(10882)
(8344)
(8137)
地方(7298)
(6866)
方法(6655)
业经(6304)
(6225)
财务(6213)
财务管理(6207)
企业财务(6019)
数学(5847)
数学方法(5784)
理论(5778)
农业(5480)
技术(5245)
(4937)
事业(4729)
机构
学院(73523)
大学(71673)
(31482)
经济(30680)
中国(26824)
管理(26112)
研究(24230)
理学(21695)
理学院(21517)
管理学(21228)
管理学院(21104)
(16531)
(14962)
银行(14489)
中心(14325)
(14208)
(14025)
金融(13742)
(13580)
财经(12816)
科学(12541)
人民(11659)
(11629)
(11445)
经济学(10905)
(10777)
国人(10595)
中国人(10553)
中国人民(10472)
(10367)
基金
项目(48144)
研究(40154)
科学(37773)
基金(33163)
(27549)
国家(27246)
社会(25227)
社会科(24072)
社会科学(24070)
科学基金(23782)
(19874)
教育(18237)
编号(16770)
基金项目(16676)
(15828)
成果(14329)
资助(12848)
自然(12283)
(12069)
课题(12018)
自然科(11998)
自然科学(11995)
自然科学基金(11786)
(11419)
创新(11199)
重点(11141)
国家社会(11068)
(10830)
(10799)
项目编号(10792)
期刊
(32330)
经济(32330)
(25854)
金融(25854)
研究(24875)
中国(19704)
(13170)
教育(11484)
管理(10622)
(9665)
科学(8244)
学报(8212)
技术(7924)
大学(7056)
财经(6584)
学学(6521)
农业(5681)
(5580)
经济研究(5256)
科技(5176)
(5055)
论坛(5055)
业经(4909)
理论(4805)
中国金融(4769)
职业(4727)
实践(4413)
(4413)
问题(3831)
图书(3530)
共检索到124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宣讲和积极推动,关于科技金融的概念、机制、关系和政策的各种期刊文章与研究报告早已是汗牛充栋,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也一直在接连不断地出台创新。但是,在诸如试点城市、示范中心以及最近的投贷联动等一系列的举措过后,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政府甚或中介机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宣讲和积极推动,关于科技金融的概念、机制、关系和政策的各种期刊文章与研究报告早已是汗牛充栋,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也一直在接连不断地出台创新。但是,在诸如试点城市、示范中心以及最近的投贷联动等一系列的举措过后,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政府甚或中介机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苑   詹宇波   张伯超  
本文旨在研究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在分析其实践瓶颈以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金融资本高效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国有金融资本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能够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发挥积极作用、支持科技创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挑战,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要求,以及国有金融资本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成为必然。我国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已经具备良好基础与天然优势,未来亟须在充分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基础上,通过提升核心功能、加强体系化布局、形成利益平衡机制、加强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来克服实践瓶颈,加快探索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济性和人民性中再次得到调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薛莹  胡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业正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呈现新态势、新局面。从理论维度来看,金融科技有助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维度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未来我国应积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以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能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清理,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其中,既有学理冲突的原因,又有政治历史的背景,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问题和负担。对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既不在于否定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不在于理论改变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而在于重新认识教育理论存在的自足性,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杂而多样的关联方式,改变在两者关系上长期形成的自以为不证自明的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龙柯宇  
农村民间金融能够较好地弥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缺口,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和不完善的产物,是一种过渡金融体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难题归根于相关法律供给的异化,尤其是硬法规制模式的乏力甚至失灵。法经济学视阈下,软法可以发挥其在创制方式、立法成本、规范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秉持金融公平、金融效率、金融共享和绿色金融的价值理念,彰显社会公权力的治理效用、声誉机制的外溢效力、激励约束机制的常态化以及非司法中心主义的路径依赖,并在软硬法有机协同下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既包括金融生产力发展,又包括金融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向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金融领导强、金融实力强、金融服务强、金融供给强、金融监管强、金融开放强、金融安全强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密切相关的。为高质量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的领导;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细做实5篇大文章,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蓉蓉  
金融机构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加强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对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发展数字金融、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数据治理有助于完善金融业务、加强风险控制、维护数据安全。数字金融呈现技术化、垂直化和生态化特点,亟待提升数据标准和质量、完善数据共享、发展监管科技、深化金融数据供给侧改革,发挥数据治理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效能,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广谦  
我国古代金融向近代金融转变的时间比西方晚了数百年,而在转变过程中又呈现纷繁多变、矛盾曲折的复杂局面。期间,外国银行长期垄断我国金融,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民族资本银行在艰难中起步,在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即被垄断金融体系所代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金融体系便是在这种金融发展不充分且垄断性较高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这一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保持了相对一致性,但金融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金融改革成为必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抑制宏观背景下的创新演绎,有着内在的形成机理和经济逻辑。互联网金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从而增加了普惠金融供给。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隐含着潜在风险,如缺乏法律依据、技术存在缺陷、期限结构错配、干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等等,需要做出理性而适度的演进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