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3)
- 2023(13064)
- 2022(11346)
- 2021(10796)
- 2020(9066)
- 2019(20712)
- 2018(20480)
- 2017(39531)
- 2016(21357)
- 2015(24283)
- 2014(24227)
- 2013(23880)
- 2012(21884)
- 2011(19558)
- 2010(19850)
- 2009(18614)
- 2008(17170)
- 2007(15090)
- 2006(13295)
- 2005(11682)
- 学科
- 济(81398)
- 经济(81306)
- 管理(62003)
- 业(58789)
- 企(49728)
- 企业(49728)
- 方法(37593)
- 数学(31816)
- 数学方法(31428)
- 融(28069)
- 金融(28067)
- 中国(27216)
- 银(25733)
- 银行(25694)
- 行(24792)
- 财(22301)
- 农(21499)
- 业经(19081)
- 学(19071)
- 地方(18882)
- 制(17189)
- 理论(15917)
- 环境(15915)
- 贸(15557)
- 贸易(15545)
- 易(15146)
- 务(14961)
- 农业(14917)
- 财务(14893)
- 财务管理(14866)
- 机构
- 大学(297637)
- 学院(296525)
- 管理(118411)
- 济(114940)
- 经济(112232)
- 理学(102347)
- 理学院(101225)
- 管理学(99473)
- 管理学院(98961)
- 研究(98447)
- 中国(79307)
- 京(63959)
- 科学(61945)
- 财(53168)
- 所(48969)
- 中心(46934)
- 农(46579)
- 研究所(44933)
- 业大(44656)
- 财经(42870)
- 江(41930)
- 北京(40834)
- 经(38829)
- 范(38578)
- 师范(38175)
- 农业(36379)
- 院(36021)
- 州(35737)
- 经济学(33928)
- 财经大学(32047)
- 基金
- 项目(205327)
- 科学(160107)
- 研究(151404)
- 基金(146746)
- 家(127234)
- 国家(126155)
- 科学基金(108121)
- 社会(92833)
- 社会科(88012)
- 社会科学(87987)
- 省(81041)
- 基金项目(78393)
- 自然(70333)
- 教育(68638)
- 自然科(68587)
- 自然科学(68572)
- 划(68024)
- 自然科学基金(67285)
- 编号(62511)
- 资助(60891)
- 成果(50844)
- 重点(45799)
- 部(44400)
- 发(43883)
- 创(43055)
- 课题(42977)
- 创新(40089)
- 科研(39143)
- 项目编号(38922)
- 大学(38178)
- 期刊
- 济(122253)
- 经济(122253)
- 研究(86683)
- 中国(56253)
- 学报(46657)
- 科学(42400)
- 管理(42120)
- 农(41199)
- 财(39146)
- 融(38352)
- 金融(38352)
- 大学(35032)
- 教育(32917)
- 学学(32860)
- 农业(28569)
- 技术(25585)
- 业经(19765)
- 财经(19723)
- 经济研究(18983)
- 经(16693)
- 图书(16655)
- 科技(16319)
- 理论(16101)
- 问题(15674)
- 实践(15029)
- 践(15029)
- 业(14728)
- 技术经济(13591)
- 现代(13367)
- 版(13017)
共检索到43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俊芳 苏牧
科技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但目前我国科技金融领域主要以政府工作的方式推进,对于科技金融的运行机理与系统结构等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从生态学的视角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运用指标设计的量化方法,分层解构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科技金融生态系统间的差距,并浅析其原因及启示,以期在推进理论研究的同时,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为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洋子 张淑娟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我国金融集团构建商业生态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重点探讨商业生态圈的关键要素、构建模式及其利益协同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化的金融科技以及开放、共享的应用场景,是构建生态圈的关键要素。现有实践中主要存在平台核心型生态圈、产业协同型生态圈、产品组合型生态圈三种可行模式。针对生态圈当中容易产生的潜在利益冲突问题,需要加强利益协同机制建设。因此,建议我国金融集团加强金融科技的广泛、深度运用,特别是有效解决消费者信息和数据共享问题;以场景为依托,共享为手段,不断拓展和丰富生态圈的功能和内容;重视不同产业、产品间的协同联动和场景迁移,建立各生态主体间的良好关系,释放生态圈潜在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廷春 喻伟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以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金融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生物生态系统作类比,按照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范式,即类型判定-进化分析-稳定性分析,来分析金融生态系统,试图揭示出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生物生态 内相似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大器 邵丽丽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会计体系的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契机,提升会计功能和效率,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生态系统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对会计生态系统的基本层次和具体建设提出初步构想,希望能进一步提升会计生态系统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曦子 陈进 王彦博
大数据时代,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呈现生态化趋势。该文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内涵、特点以及关键要素,并尝试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来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之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底层支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为基础,汇聚多样化种群和提供多样化场景金融服务及产品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关键,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战略目标是实现生态圈所有成员共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曦子 陈进 王彦博
大数据时代,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呈现生态化趋势。该文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内涵、特点以及关键要素,并尝试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来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之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底层支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为基础,汇聚多样化种群和提供多样化场景金融服务及产品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关键,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战略目标是实现生态圈所有成员共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科技人才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探讨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认为其包括科技人才要素和非科技人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中心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反馈性、竞合共生性的特征,并基于该模型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实践角度佐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最后针对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分解者等系统要素提出维持科技人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生态系统 人才管理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科技人才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探讨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认为其包括科技人才要素和非科技人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中心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反馈性、竞合共生性的特征,并基于该模型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实践角度佐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最后针对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分解者等系统要素提出维持科技人才系统健康平衡的措施。研究为深入理解科技人才流动和迁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生态系统 人才管理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华 胡海霞
本文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发展现状,指出制约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自身系统的运行及系统外要素的影响。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的独特视角剖析我国低成本航空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我国低成本航空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贾军
本文分析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探讨价值独占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共生度与整体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与核心技术创新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价值独占负向调节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共生度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关系;高价值独占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研发创新盈利能力摆脱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快速攫取创新收益,减弱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创新驱动效应。低价值独占企业由于自身的知识泄露风险导致创新价值受损使其难以获得金融资金支持,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提升科技金融共生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使研发创新与商业化有序衔接,以保障价值独占正向作用发挥。
关键词:
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价值独占 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均山
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结合的产物,以科技驱动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使传统金融数字化、智能化,以突破式创新重塑了一个可持续的金融生态系统。按照服务内容,金融生态系统包括支付清算、投融资、市场基础设施、征信、保险和投资管理六大领域,在系统运行内在逻辑的引导和驱动因素的推进之下,围绕金融本质,实现了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共享和协同运作,演化出金融科技可能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系统内部运行机理。同时,为了攻克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以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监管的差异,分别从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信息披露和试行创新金融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外部监管机制建议,旨在通过内外部的结合更深入了解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丰富相关研究,为金融科技金融监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 科技 运行机理 监管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寿 高鹏
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同"物种"间通过资源互补和互利合作实现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而协同创新的利益如何在各创新主体间合理分配是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保持创新动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及一次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基于改进Shapely值法的科技型企业二次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绩效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企业种群的风险规避能力以及讨价还价能力相关;一次利益分配体现了高收益高分配、低收益低分配的公平原则;二次利益分配则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同时考虑了结果与过程。最后给出了提升科技金融系统创新绩效及利益分配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捷 曾春燕
国家金融学视角下,现代金融体系理论不断健全,对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认识与评价逐步深化。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独有特征,构建适用于三维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共生度评价模型,对大湾区11个城市2012—2020年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成熟度、耦合协调度、共生模式和共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科技金融发展成熟度位于第一梯队;核心城市金融发展对本市科技金融的贡献度均相对较高;各城市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度不断提升,其中深圳已接近深度耦合阶段;协调度评价表明,深圳和广州已实现良好协调;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仍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因此,建议大湾区各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立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打造高度开放与高协同性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等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红 陆香怡
数字金融正在全球快速发展,成为各国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为了全面准确地刻画各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数字金融竞争力,本文从数字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治理、数字金融服务三个维度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系统评估2018—2022年全球60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金融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不同经济体数字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美、东亚、欧洲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较高。美国、英国、韩国和中国是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四者在细分领域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我国在数字金融基础和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在数字金融治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本文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伟成 肖连斌
构建和谐农村金融生态,对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析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构建和谐农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促使"和谐农村金融"系统运行的各种农村金融机制。
关键词:
农村金融生态 农村金融体系 反馈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