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8)
2023(13855)
2022(11695)
2021(10935)
2020(9079)
2019(20619)
2018(19970)
2017(38760)
2016(19966)
2015(21922)
2014(21587)
2013(20959)
2012(19098)
2011(16904)
2010(16949)
2009(15654)
2008(14202)
2007(12152)
2006(10606)
2005(9046)
作者
(52866)
(44083)
(43528)
(41806)
(27994)
(20892)
(19970)
(17043)
(16954)
(15535)
(14834)
(14700)
(13913)
(13531)
(13528)
(13402)
(12988)
(12659)
(12643)
(12576)
(10521)
(10490)
(10488)
(10084)
(10049)
(9908)
(9535)
(9425)
(8664)
(8521)
学科
(80122)
经济(80037)
管理(62205)
(58537)
(47546)
企业(47546)
方法(36597)
数学(33129)
数学方法(32699)
中国(29504)
(26830)
金融(26829)
(25066)
银行(25060)
(24217)
(24204)
(22452)
地方(19118)
业经(17140)
(17099)
环境(16887)
(15868)
财务(15814)
财务管理(15788)
农业(15462)
(15117)
企业财务(15109)
贸易(15106)
(14742)
技术(13883)
机构
学院(271087)
大学(267634)
(117745)
经济(115322)
管理(110679)
理学(95808)
理学院(94889)
管理学(93400)
管理学院(92894)
研究(85013)
中国(71556)
(56030)
(53987)
科学(48568)
财经(44839)
中心(43367)
(40891)
(39031)
(38851)
经济学(37468)
(36290)
业大(35448)
研究所(35136)
经济学院(34110)
财经大学(33595)
(33207)
北京(33178)
师范(32853)
(31906)
(31518)
基金
项目(189601)
科学(152469)
研究(141417)
基金(140425)
(120162)
国家(119189)
科学基金(105770)
社会(92926)
社会科(88554)
社会科学(88535)
基金项目(74480)
(73331)
自然(67364)
自然科(65713)
自然科学(65697)
教育(64610)
自然科学基金(64504)
(61055)
资助(56824)
编号(56180)
成果(43688)
(42406)
重点(42134)
(41266)
(40656)
国家社会(39489)
课题(38192)
创新(38057)
教育部(37377)
人文(36962)
期刊
(119116)
经济(119116)
研究(79169)
中国(48797)
(43177)
管理(41071)
(39627)
金融(39627)
科学(33955)
学报(32559)
(31539)
大学(26766)
技术(25759)
学学(25600)
教育(23532)
财经(21595)
农业(20851)
经济研究(19627)
业经(19622)
(18537)
问题(17164)
理论(13502)
技术经济(12872)
科技(12854)
(12562)
现代(12511)
统计(12436)
实践(12267)
(12267)
(12087)
共检索到394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天舒  邱晶晶  
基于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我国2011年实施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科技金融政策的城市环境改善效应进行评估,并检验该政策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实施能够有效抑制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实施尤其对东部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西部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也得到了显著控制;另外,政策实施显著减少了一线、二线和五线城市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线、四线城市的工业粉尘排放量。通过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该项政策降低环境污染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基于2006—2019 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发展、集聚科技人才以及促进绿色创新三条路径推动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第三,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差异与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及金融发展水平有关,对于等级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非资源型的城市,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驰  王满仓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振权  李大伟  吴非  
科技金融是驱动微观主体创新的重要动力。本文聚焦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事实,通过对2007-2018年A股主板上市企业财务指标的处理与分析,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是否能对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水平与强度产生显著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确实受益于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这一驱动效果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更为显著,对于成长期企业而言较弱;从渠道机制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财务稳定性来促进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从企业异质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能够对非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驱动力,特别是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驱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展现出良好的靶向性特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科技金融政策的理解,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振权  田何志  吴非  
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往往能激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技术的部署和应用。借助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变动的外生冲击,充分剖析并展示了这一冲击对我国上市企业数字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意愿和投入,且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在不同属性企业上展现出了差异化的效果:此政策的驱动效力更多地体现在非国有、东中部以及高科技企业的样本中。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特别地,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发挥科技金融政策的重要条件。从科技金融的视角,拓展了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的研究文献,为政府部门科技金融政策设计和微观主体创新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振权  李大伟  吴非  
科技金融是驱动微观主体创新的重要动力。本文聚焦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事实,通过对2007-2018年A股主板上市企业财务指标的处理与分析,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是否能对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水平与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确实受益于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这一驱动效果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更为显著,对于成长期企业而言支持较弱;从渠道机制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财务稳定性来促进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从企业异质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能够对非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驱动力,特别是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驱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展现出良好的靶向性特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科技金融政策的理解,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凌远  李晓敏  
文章以我国2011年设立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于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新水平,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它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效率、初始创新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而试点设立对于高等级和低等级城市的创新水平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相对而言,低等级城市试点对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地区通过地方金融发展效率改善、政府科技支出占比提高促进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进一步提升地区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靳晓旭   常京萍  
以2008—2021年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科技型企业为样本,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非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稳定性较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研究结论为科技和金融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广实施,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靳晓旭   常京萍  
以2008—2021年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科技型企业为样本,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非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稳定性较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研究结论为科技和金融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广实施,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石明  伍以加  邹克  
于2011年底实施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政策实施以来对科技创新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定量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法,利用2003—2015年283个地市的数据研究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显著地促进了试点地区的技术创新,PSM-DID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以上结果;由于技术创新的集聚发展特征与大城市在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方面的优势,该试点政策在大城市的效果更好;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是试点政策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径之一。进一步地,试点政策通过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本文的研究为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提供了定量支撑,能够为制定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先锋   魏欣   肖远飞  
数字技术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282个地市级面板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赋能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切实有利于激发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科技金融政策能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增强科技人才储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式间接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于试点政策的间接激励,现阶段的直接赋能效果更为明显;(3)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果在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一带一路”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红利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莉  张露文  孙琪琪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通过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打通国内大循环,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科技金融,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就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集中度。影响机制的相关分析显示: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创新,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集中度的提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与成长期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实现企业间均衡发展等提供经验与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强  杨恒  
深化京津冀环境治理协作需要科学评价其科技创新成效,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协作的综合配套体系。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及北京和天津共13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以国家针对"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认定)施加的环境治理措施为外部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价了京津冀环境治理的科技创新效应,提出了完善环境治理的综合配套方案。研究发现,京津冀环境治理协作促进了科技创新发展;更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质量、融资便利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三变量对环境治理协作的科技创新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金融环境、增加政府创新资助可作为完善环境治理综合配套体系的重点突破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江寒  柴华奇  
借助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绿色创新发展,且随着试点政策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规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拓展公共科技金融资源和市场科技金融资源得以实现。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投入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这种促进作用越显著。另外,试点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还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可为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