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8)
2023(15577)
2022(13257)
2021(12348)
2020(10091)
2019(23121)
2018(22833)
2017(43623)
2016(23482)
2015(26208)
2014(26149)
2013(25898)
2012(24078)
2011(21804)
2010(22103)
2009(20386)
2008(18971)
2007(16755)
2006(14890)
2005(13428)
作者
(67798)
(56140)
(55613)
(52704)
(35652)
(26843)
(25287)
(22031)
(21386)
(20129)
(19240)
(18916)
(17845)
(17643)
(17391)
(17196)
(16544)
(16378)
(16042)
(16008)
(13977)
(13851)
(13442)
(12801)
(12707)
(12532)
(12443)
(12345)
(11365)
(11006)
学科
(97806)
经济(97713)
管理(67219)
(66839)
(53909)
企业(53909)
方法(39504)
中国(34153)
数学(33949)
数学方法(33607)
(27870)
金融(27869)
(27226)
地方(27107)
(26500)
银行(26460)
(25616)
(24706)
业经(23165)
(19828)
(19510)
农业(19205)
(17494)
贸易(17476)
技术(17258)
(16903)
理论(16060)
(16031)
财务(15956)
财务管理(15932)
机构
大学(328481)
学院(328366)
(133394)
经济(130399)
管理(130163)
研究(113590)
理学(111935)
理学院(110690)
管理学(108965)
管理学院(108377)
中国(89976)
(71057)
科学(69231)
(61514)
(56833)
(53088)
中心(52780)
研究所(51588)
财经(48863)
(48434)
业大(47742)
北京(45636)
(44410)
(44121)
师范(43719)
(41481)
农业(41064)
(40405)
经济学(39907)
财经大学(36426)
基金
项目(222884)
科学(175470)
研究(165775)
基金(160039)
(138712)
国家(137497)
科学基金(118311)
社会(103780)
社会科(98521)
社会科学(98499)
(87947)
基金项目(85123)
自然(75835)
教育(75386)
自然科(74078)
自然科学(74065)
(73486)
自然科学基金(72709)
编号(68199)
资助(65858)
成果(55151)
(51306)
重点(49808)
(48739)
课题(47312)
(46841)
创新(43629)
国家社会(42222)
项目编号(42036)
科研(41939)
期刊
(148480)
经济(148480)
研究(102364)
中国(68674)
学报(49470)
(48785)
管理(48367)
科学(46638)
(44990)
(42663)
金融(42663)
教育(39862)
大学(37680)
学学(35238)
农业(33666)
技术(28826)
业经(25318)
经济研究(23726)
财经(23422)
(19952)
问题(19017)
图书(17970)
科技(17424)
(17168)
理论(17023)
技术经济(16104)
实践(15645)
(15645)
现代(15151)
商业(14847)
共检索到499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传哲  管方圆  
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别以研发人员投入、科技金融投入指数、政府的科技投入以及风险投资占比为门限变量,研究科技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存在一个研发人员投入和风险投资占比的最佳区间,使得科技金融投入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随着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的增加,科技金融投入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由"抑制"变为了"促进",呈"U"型变化;随着政府科技投入强度的增加,科技金融投入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呈"N"型变化,即"促进-抑制-促进"。根据上述结果,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华  沈露  
基于2006~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科技金融和金融稳定综合指标,采用CRS乘数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空间SAC模型和PVAR模型,从全国总样本和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对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样本和分样本的结果都表明,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同时,总样本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负向冲击逐渐减弱;从分样本结果来看,东部地区样本结果与总样本基本一致,尚未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对金融稳定有显著冲击。鉴于此,应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体系,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健  张红梅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在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究竟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各地区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再从经济质效、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及民生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3—2018年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0.38,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分别用系统GMM方法和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并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促进效果;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于144.98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向作用,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于144.98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呈正向作用,但其促进作用有所降低。这些结论为下阶段推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瑶  李磊  刘俊霞  
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政府调控、市场化进程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且除要素市场发育度外,市场化的其它维度均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在政府调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中表现出增强型调节效应,且该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调节效应具有门槛特征,即在市场化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政府调控的促进效应得到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晓虹  朱天奇  李文龙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2)黄河中游经济区金融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3)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单重门槛效应,在金融效率的调节下,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由此,提出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应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合理调整政府绿色投资额度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晓虹  朱天奇  李文龙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2)黄河中游经济区金融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3)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单重门槛效应,在金融效率的调节下,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由此,提出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应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合理调整政府绿色投资额度等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礼  蒋乐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GLS方法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科技进步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科技有效赋能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增长以及结构优化;相较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环境以及互联网商务应用,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弱,表明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新基建对消费金融行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边际效用递增作用,并逐渐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雷  周铃  毛丹玲  
基于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金融需求、普惠金融需求和金融基础设施需求,详细探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金融科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满足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新金融需求,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其次,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此外,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输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寅  
科技金融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因而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它的出现也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因此,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也会影响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本文在阐述科技金融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科技金融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科技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还需要再提高;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科技金融没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提高科技金融产品服务能力、扩大其覆盖范围、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学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化大国竞争的焦点。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发挥金融“加速器”的强大推力作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金融制度,探索科技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可从科技金融政策制度创新、组织人才专业化发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生态经营、风险管理与科创规律相适应、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五个重点方向着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一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协同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科技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深刻融入金融血脉、铸入金融灵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科技创新进行前瞻谋划和系统布局。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取得卓越成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中国的数字经济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蓬勃发展期,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很多细分垂直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不可否认,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前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市场垄断、数据治理、消费者保护和金融风险等,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外,针对大型平台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的专项治理工作也在逐渐展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卜亚  
金融科技是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既有直接促进机制,又有通过赋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机制。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基于实际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长期信贷价格均存在中介效应。疏通金融科技支持实体企业渠道,完善金融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机制,提升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引领的金融供给端与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端的无缝对接,是实现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昕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国家对科技金融的高度重视,也赋予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时代使命。全球科技金融发展经验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