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0)
- 2023(14611)
- 2022(12283)
- 2021(11141)
- 2020(9522)
- 2019(21295)
- 2018(20585)
- 2017(39029)
- 2016(20997)
- 2015(23065)
- 2014(22230)
- 2013(21911)
- 2012(20156)
- 2011(18157)
- 2010(18312)
- 2009(17392)
- 2008(16539)
- 2007(15053)
- 2006(12875)
- 2005(11290)
- 学科
- 济(82503)
- 经济(82423)
- 业(64346)
- 管理(62002)
- 企(53146)
- 企业(53146)
- 方法(38073)
- 数学(33664)
- 数学方法(33401)
- 中国(27840)
- 融(27368)
- 金融(27366)
- 银(25552)
- 银行(25497)
- 行(24595)
- 财(24091)
- 农(23076)
- 技术(19904)
- 业经(19173)
- 地方(18636)
- 制(18315)
- 贸(17375)
- 贸易(17363)
- 学(17049)
- 易(16873)
- 农业(16133)
- 务(15742)
- 财务(15718)
- 财务管理(15685)
- 企业财务(14974)
- 机构
- 学院(294541)
- 大学(294466)
- 济(123477)
- 经济(121019)
- 管理(113175)
- 研究(99652)
- 理学(98569)
- 理学院(97453)
- 管理学(95892)
- 管理学院(95351)
- 中国(79926)
- 科学(62851)
- 京(60422)
- 农(56535)
- 财(56082)
- 所(50518)
- 中心(48339)
- 业大(47891)
- 研究所(46426)
- 财经(45417)
- 农业(44991)
- 江(43910)
- 经(41347)
- 经济学(39197)
- 北京(37275)
- 经济学院(35882)
- 范(35720)
- 院(35719)
- 师范(35216)
- 州(35094)
- 基金
- 项目(204156)
- 科学(161108)
- 基金(149354)
- 研究(142988)
- 家(132770)
- 国家(131674)
- 科学基金(112548)
- 社会(92792)
- 社会科(88316)
- 社会科学(88290)
- 省(81542)
- 基金项目(80472)
- 自然(74113)
- 自然科(72551)
- 自然科学(72522)
- 自然科学基金(71295)
- 划(68605)
- 教育(64605)
- 资助(58968)
- 编号(55307)
- 创(48518)
- 重点(46382)
- 创新(44650)
- 发(44469)
- 部(44224)
- 成果(43041)
- 科研(39820)
- 计划(39524)
- 国家社会(39163)
- 业(38475)
共检索到427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晨辉 王威 宋晓明
文章分析了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的双边影响机理,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研究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的抑制效应、激励效应及净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抑制影响。首先,空气污染的激励效应使得科技创新高于前沿水平6.58%,而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使得科技创新低于前沿水平16.17%,最终在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科技创新低于前沿水平9.59%。其次,从时间趋势看,空气污染的净效应始终为负且逐渐减弱;分区域看,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呈东、西、中部地区逐渐减弱趋势。最后,在不同空气污染水平下,空气污染程度的加深会加剧对科技创新的抑制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清华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人员的实力。通过GeoDa软件和R语言,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科技创新人员的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人员具有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空间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并且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环境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此外,还受邻近地区科技人员聚集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员 区位熵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虞婧婕
文章在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逐渐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W*dep系数仅为0.3060);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值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负,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正。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灿芳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科技创新综合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科技金融投入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科技创新的影响。通过差异对比,探讨科技金融如何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内更为高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以缩小发展差距。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科技金融资金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科技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发现,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随地区的发达程度递减,而科技人员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随地区的发达程度递增。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②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③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高—高集聚的范围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扩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纳新 伍中信
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文章选取金融相关率指标和专利申请数指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用存在但有限,而其冲击存在长期正向作用,具有持久性,发展空间巨大。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 向量自回归模型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 谭克虎 刘海涛
文章基于我国268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金融发展可以显著地促进科技创新,并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会受到相邻城市金融发展的影响,这种作用在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状况、人力资本、地区生产总值、营商环境和城市开放程度等对科技创新也具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空间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 谭克虎 刘海涛
文章基于我国268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金融发展可以显著地促进科技创新,并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会受到相邻城市金融发展的影响,这种作用在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状况、人力资本、地区生产总值、营商环境和城市开放程度等对科技创新也具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空间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