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6)
2023(15990)
2022(13230)
2021(12081)
2020(10174)
2019(22856)
2018(21916)
2017(42463)
2016(22132)
2015(24286)
2014(23722)
2013(23202)
2012(20638)
2011(18331)
2010(18066)
2009(16598)
2008(15098)
2007(12788)
2006(10919)
2005(9270)
作者
(62365)
(51981)
(51495)
(48916)
(32741)
(25011)
(23500)
(20199)
(20070)
(17936)
(17588)
(17476)
(16295)
(16092)
(15881)
(15830)
(15340)
(15281)
(14979)
(14801)
(12640)
(12436)
(12303)
(11853)
(11802)
(11502)
(11299)
(11018)
(10270)
(10099)
学科
(87779)
经济(87689)
管理(62966)
(62738)
(50981)
企业(50981)
方法(43728)
数学(39744)
数学方法(39321)
(33950)
银行(33803)
(32245)
(30621)
金融(30620)
中国(30072)
(24118)
(23751)
(22577)
业经(19354)
地方(18596)
(16943)
贸易(16928)
(16385)
(16181)
财务(16141)
财务管理(16115)
农业(16027)
技术(15587)
企业财务(15395)
(14993)
机构
学院(301315)
大学(300911)
(128178)
经济(125746)
管理(120998)
理学(106362)
理学院(105269)
管理学(103493)
管理学院(102964)
研究(96585)
中国(83963)
(60636)
科学(59133)
(57430)
(54377)
中心(48937)
财经(47844)
业大(47567)
(46059)
(43940)
农业(43377)
研究所(42677)
(42087)
经济学(41620)
经济学院(38117)
财经大学(36485)
北京(36384)
(34927)
(34762)
(34385)
基金
项目(220115)
科学(175687)
基金(164973)
研究(153387)
(145786)
国家(144649)
科学基金(126092)
社会(102487)
社会科(97707)
社会科学(97685)
基金项目(88212)
(84884)
自然(83424)
自然科(81723)
自然科学(81699)
自然科学基金(80264)
(72146)
教育(69809)
资助(66146)
编号(58105)
重点(49621)
(48484)
(47783)
(46769)
创新(44779)
国家社会(44409)
科研(43266)
成果(43254)
教育部(42114)
计划(41249)
期刊
(120748)
经济(120748)
研究(84493)
中国(51595)
(51330)
金融(51330)
学报(49099)
(46981)
科学(45449)
(43279)
管理(41925)
大学(37595)
学学(36421)
农业(29833)
技术(24030)
财经(23412)
经济研究(20972)
业经(20353)
教育(20152)
(20051)
问题(17584)
科技(16049)
(15897)
理论(15002)
技术经济(14268)
商业(14261)
统计(14245)
(14076)
(14036)
实践(13683)
共检索到426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倩  
基于2008—2016年96家城商行的数据,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城商行股权结构的调节效应和城商行信贷行为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科技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当地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商行股权结构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与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股权制衡度起正向调节作用,而第一大股东性质起负向调节作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改变城商行的信贷行为间接影响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关联贷款比例、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是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促进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三个重要渠道,在科技金融发展促进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总效应中约三分之一可归因为其信贷行为的优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丹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理论,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使用文本挖掘法筛选出高相关性的关键词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最后分别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金融科技机构新增数量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检验金融科技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秀意  
本文运用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及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三阶段对我国28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依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属性进行异质性分析。同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金融科技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上市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主要的作用路径是通过促进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上的创新;(2)相较于城市商业银行,这种促进作用对国有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表现更大,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3)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说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多表现在技术进步方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张毅  
利用2004~2016年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资本错配的中介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该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城市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对城市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自贸区设立通过资本错配的矫正效应实现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中,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振  孙计领  
基于2007—2014年4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较新的F a?re-Primont指数DEA方法,把城商行和上市银行的效率及全要生产率置于同一框架内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普通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低,上市城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依次增大,但普通城商行和上市城商行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加,上升态势尤为明显;2007—2014年,四类银行的平均TFP指数均有所增长,普通城商行、上市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年均增长8.16%、5.42%、2.11%、2.51%。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振  孙计领  
基于2007—2014年4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较新的F a?re-Primont指数DEA方法,把城商行和上市银行的效率及全要生产率置于同一框架内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普通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低,上市城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依次增大,但普通城商行和上市城商行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加,上升态势尤为明显;2007—2014年,四类银行的平均TFP指数均有所增长,普通城商行、上市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年均增长8.16%、5.42%、2.11%、2.51%。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品  
立足技术溢出理论,本文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无导向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文本挖掘法"从金融功能的四个维度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结合2003~2012年3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具有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吸收能力最强,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较弱。因此,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其有序竞争,对于完善传统金融模式,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意义深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长新  胡丽媛  
基于Bankscope数据库,采用DEA-Malmquist指数估算分析2011-2017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考察商业银行引资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股权集中度对引资战略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短期内,引资战略并没有提高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会降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而股权集中度对引资战略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随着股权集中程度的增加,引资战略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即当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7.14%时才能对银行全要素的提升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米运生  邓进业  陈勋  
与工商业相比,银行有鲜明的产业特质性——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要业务、高财务杠杆的商业银行非常脆弱;资产质量的模糊性又使其面临更严重的代理风险。产业特质性影响银行业的适应性效率。相应地,产权和市场结构影响银行效率的机理亦有其特殊性。本文构建"市场-组织-适应性"的效率分析框架并视"结构-产权-产业特质性"为核心因素,分析三类因素影响银行效率的内在机理。使用中国商业银行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安全性和创新性对银行效率的正向激励作用已初步显现;流动性制约着银行业的效率改善;盈利能力的提高对银行业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国有化程度过高和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制约了银行业效率的整体改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文潇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并将不良贷款作为坏产出纳入研究范围,借助O’DOnnell提出的Hicks-MOOrsteen tFP指数,分析了浙江省11家主要城商行在2009-2014年间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发现:(1)范围不经济导致城商行效率下降,且宁波银行效率最低;(2)技术进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范围效率的退步则使个别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矩阵中,样本行未"扎推"分布,各自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综上,该研究对于浙江省城商行的改革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树果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Pooled OLS)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当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推动数据金融发展、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进而强化数字金融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强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4家金融控股银行和12家非金融控股银行2008~2010年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控股银行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高于同期非金融控股银行的平均水平,但金融控股银行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金融控股银行的水平低于非金融控股银行的平均水平。使用Tobit回归模型和自举法,对银行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金融控股能够显著地提高银行技术效率水平,但对提升银行技术进步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范志国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银行区际竞争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有效提升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以区际银行竞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挤出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后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效率,数字金融在高生产率、普通城市、低产业结构以及数字金融元年之后对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范志国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银行区际竞争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有效提升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以区际银行竞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挤出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后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效率,数字金融在高生产率、普通城市、低产业结构以及数字金融元年之后对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赫国胜  马妍妮  
审慎监管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利用2011—2017年22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以度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主要审慎监管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下降,但从时间序列上看,随着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差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流动性占比及贷款拨备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产生显著负面效应,但整体来看,就四大审慎监管工具而言,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正面效应明显大于负面效应。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