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1)
2023(9215)
2022(7606)
2021(6928)
2020(5552)
2019(12423)
2018(12061)
2017(22947)
2016(12121)
2015(13552)
2014(13569)
2013(13495)
2012(13107)
2011(11973)
2010(12692)
2009(11931)
2008(11137)
2007(10040)
2006(9306)
2005(8971)
作者
(35167)
(28853)
(28741)
(27034)
(18616)
(13827)
(13295)
(11214)
(11197)
(10450)
(9850)
(9818)
(9380)
(9295)
(9006)
(8986)
(8465)
(8404)
(8290)
(8193)
(7549)
(7040)
(6952)
(6744)
(6642)
(6586)
(6463)
(6461)
(5953)
(5774)
学科
(55228)
经济(55166)
(33157)
管理(29256)
(27470)
金融(27470)
中国(25786)
(24661)
企业(24661)
(24446)
银行(24430)
(23885)
地方(20951)
(16493)
方法(14452)
业经(14209)
(13297)
(13191)
农业(12123)
(11891)
贸易(11876)
数学(11737)
数学方法(11620)
(11499)
中国金融(11150)
地方经济(10579)
(10543)
技术(10096)
(9147)
理论(8511)
机构
学院(171630)
大学(169633)
(76064)
经济(74354)
研究(66778)
管理(60044)
中国(58147)
理学(49181)
理学院(48541)
管理学(47928)
管理学院(47584)
(37770)
科学(37475)
(36479)
(34330)
中心(31786)
研究所(30596)
(28206)
(27502)
财经(27429)
北京(25302)
(24714)
(24691)
师范(24450)
经济学(23843)
(23820)
(23482)
(22415)
农业(21576)
银行(21551)
基金
项目(103202)
研究(81530)
科学(80702)
基金(71098)
(60692)
国家(60076)
社会(50940)
科学基金(50420)
社会科(48460)
社会科学(48453)
(41646)
基金项目(36489)
教育(35825)
(34731)
编号(33885)
(29707)
成果(29396)
资助(29351)
自然(28546)
自然科(27866)
自然科学(27860)
自然科学基金(27335)
课题(24859)
发展(24736)
(24317)
重点(23659)
(22811)
(22350)
创新(21346)
(21340)
期刊
(93181)
经济(93181)
研究(60929)
中国(43676)
(36863)
金融(36863)
(27969)
(26283)
管理(24259)
教育(23286)
学报(21968)
科学(21674)
农业(18760)
大学(17284)
学学(15905)
业经(15690)
经济研究(14884)
技术(14636)
财经(13355)
国际(12715)
问题(12153)
(11492)
(11443)
世界(10522)
(10157)
(10097)
论坛(10097)
科技(9318)
理论(8890)
图书(8536)
共检索到296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杰  孙佳圣  
文章通过介绍美国、日本科技金融发展概况,分析我国科技金融与外国的差距:国内商业银行设立了大批科技支行,经营管控体系和外国科技银行的差距较大;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较多,真正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很少;创业板市场成长较快,择优筛选机制缺失;股权众筹迅速崛起,监管制度设计比较落后;各级财政针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与金融调节的结合运用缺失。文章提出以推动科技银行制度创新,破除分业经营体制的束缚;创新风险投资的运作和扶持机制,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增强创业板市场的筛选功能,推进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完善股权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发展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对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而且有助于中国金融科技更好地扬长补短、找准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浪潮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从共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发展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风险外溢性,金融科技领域监管都经历由相对宽松到逐步强化的转变;从差异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在创新主体、服务对象以及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热点领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相对优势来看,美国金融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底层技术创新力,而中国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规模化应用和市场需求增长潜力。为此,中国金融科技要顺应"千禧一代"消费者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开放市场、互补合作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以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全面融入智慧生活场景,强化底层技术创新的持续支撑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协调、创新监管机制,借鉴"无异议函"等监管模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俊霞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是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现阶段,构造适合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特点的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机制,是实现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提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一、科技金融合作的国际比较科技金融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上述国家在促进科技金融合作中各有特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琳  朱子阳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1996—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不论是直接金融还是间接金融的规模和效率,都显著提升了本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其中,发达国家直接金融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发展中国家则相反;从分位数回归结果看,随着一国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金融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研发投入对高科技品出口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越强。研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大力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结构,特别是完善股票等资本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龚强  马洁  班铭媛  
金融科技正引领全球金融业新格局,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也对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科技发展初期,行业秩序尚未规范,金融欺诈乱象丛生,中小投资者保护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伴随行业进入成长期,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监管套利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主线;现阶段,数据滥用与平台垄断问题日益严峻,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营造包容创新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费者保护与维系市场公平成为当前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面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金融科技监管应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转变,即以包容性、稳定性、公平性与消费者保护为监管目标,持续完善数据和平台治理体系,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永跃  
金融发展的"重庆模式"表明:金融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经济部门,其发展本身也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甚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重庆为标尺,对河南、重庆两地金融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成长差异进行多维比较与思考,期待从中探索出河南金融业发展的劣势与差距,进而明确河南金融业今后追赶的方向和实现路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玲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农业大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法律现状等方面的比较,认为中国在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正平  夏玉洁  
作为微型金融领域的一种新型投资工具,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微型金融投资工具(MIV)为小额信贷机构获取商业资金创造了新的途径,这对备受资金困扰的小额信贷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MIV的产生和发展现状,比较了MIV主要运行模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展绩效,并指出了MIV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华  费方域  
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并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产生及其市场结构,分析了当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国际碳市场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今后碳金融发展的要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艳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市场化的手段,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交易的拓展与金融产业的升级。介绍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市场结构、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碳交易制度、培育碳金融服务中介、建立碳金融产品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碳金融市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祥耀  金一禾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报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10多年来,国际各大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会计准则,许多与金融工具有关。同时,近年来发生的安然等财务丑闻事件以及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工具滥用以及会计规范对其披露的不足,也备受世人指责。因此,在后危机时代的会计变革中,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改革就尤为引人注目。2012年11月,我国财政部在充分吸收国际会计界关于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惠  赵斌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而金融对于优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培育创新主体、催化创新成果产出应用、提高创新的风险应对能力至关重要,这在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和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国家或地区形成了广泛共识,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本文选取美国、以色列、德国和日本作为直接融资主导和间接融资主导方式的代表,研究各国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我国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