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6)
- 2023(11561)
- 2022(9485)
- 2021(8808)
- 2020(7207)
- 2019(16601)
- 2018(16377)
- 2017(31362)
- 2016(16577)
- 2015(18775)
- 2014(18836)
- 2013(18437)
- 2012(17279)
- 2011(15771)
- 2010(16738)
- 2009(15591)
- 2008(14613)
- 2007(13077)
- 2006(11911)
- 2005(11250)
- 学科
- 济(75030)
- 经济(74957)
- 业(44503)
- 管理(42039)
- 企(34942)
- 企业(34942)
- 中国(29284)
- 融(28356)
- 金融(28355)
- 方法(27823)
- 银(25646)
- 银行(25629)
- 行(24977)
- 数学(24282)
- 数学方法(23719)
- 地方(22856)
- 农(20225)
- 业经(17653)
- 财(16293)
- 制(15782)
- 贸(14726)
- 贸易(14709)
- 农业(14282)
- 易(14241)
- 理论(12937)
- 技术(12676)
- 学(12466)
- 发(11851)
- 地方经济(11423)
- 中国金融(11283)
- 机构
- 学院(233995)
- 大学(231526)
- 济(99146)
- 经济(96894)
- 管理(86562)
- 研究(83649)
- 理学(72635)
- 理学院(71794)
- 中国(70975)
- 管理学(70361)
- 管理学院(69928)
- 京(50654)
- 科学(48570)
- 财(46204)
- 所(42383)
- 中心(40002)
- 研究所(37996)
- 农(36405)
- 江(36255)
- 财经(35413)
- 北京(33294)
- 范(32355)
- 师范(32034)
- 经(31926)
- 业大(30702)
- 州(30639)
- 经济学(30470)
- 院(30080)
- 农业(27985)
- 经济学院(27245)
- 基金
- 项目(146582)
- 科学(114994)
- 研究(111560)
- 基金(102785)
- 家(88376)
- 国家(87603)
- 科学基金(74773)
- 社会(69279)
- 社会科(65923)
- 社会科学(65908)
- 省(58893)
- 基金项目(52622)
- 教育(51313)
- 划(49236)
- 编号(46294)
- 自然(45770)
- 自然科(44769)
- 自然科学(44762)
- 自然科学基金(43910)
- 资助(43868)
- 成果(38938)
- 发(37474)
- 课题(33462)
- 重点(33297)
- 创(31701)
- 部(31652)
- 发展(30585)
- 展(30086)
- 创新(29636)
- 项目编号(28326)
- 期刊
- 济(115527)
- 经济(115527)
- 研究(76124)
- 中国(55178)
- 融(39992)
- 金融(39992)
- 管理(34899)
- 农(34803)
- 财(33710)
- 教育(31583)
- 学报(30780)
- 科学(30307)
- 大学(24417)
- 农业(23543)
- 技术(23028)
- 学学(22588)
- 业经(19428)
- 经济研究(18839)
- 财经(17041)
- 问题(14707)
- 经(14643)
- 国际(13915)
- 贸(13087)
- 业(13059)
- 统计(12680)
- 坛(12249)
- 论坛(12249)
- 世界(12103)
- 科技(12098)
- 技术经济(11875)
共检索到38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传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国家建设模式和自然形成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政府主导 比较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珂
财富管理是金融中心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国外不同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因其历史背景、商业文化传统、法律等不同,财富管理在市场特征、主要参与机构、模式特点、驱动力量和推动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欧洲模式、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三大模式特点和共性基础上,以成都为例,研究了借助财富管理发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在分析成都具备介入财富管理发展良好市场条件基础上,建议成都借鉴美国"产品化"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亚洲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中政府政策供给引导的发展路径,推动财富管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财富管理 模式 区域金融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 孙桂芳 程丽萍
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或市场主导型)和国家建设模式(或政府主导型),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选择,并通过重点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多种因素和条件,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模式 条件 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中心 香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欣
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发达的腹地经济为基础;政府推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商务中心区(CBD)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经验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政府推动 商务中心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邦彦 覃剑
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的首要目标,而当前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却悄然从"点式"向"圈层"转变。本文基于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密集区发展动态的考察和分析,发现伦敦、纽约和迪拜分别领衔欧洲、美洲和中东地区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圈层系统参与全球竞争,而亚洲地区主要金融中心尚未能成功建立本地区的金融地域系统。鉴于这一新兴发展模式,本文集成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专业分工理论和中心地理论构建"三元理论分析框架",试图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由此得出发展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圈层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杰 孙佳圣
文章通过介绍美国、日本科技金融发展概况,分析我国科技金融与外国的差距:国内商业银行设立了大批科技支行,经营管控体系和外国科技银行的差距较大;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较多,真正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很少;创业板市场成长较快,择优筛选机制缺失;股权众筹迅速崛起,监管制度设计比较落后;各级财政针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与金融调节的结合运用缺失。文章提出以推动科技银行制度创新,破除分业经营体制的束缚;创新风险投资的运作和扶持机制,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增强创业板市场的筛选功能,推进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完善股权众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国际比较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文全
利用引力模型计量上海和香港与泛珠三角等地区的相互引力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在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联系程度超过香港,并有加速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模和区位优势;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中南部和西部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先发优势;两地的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江西需要主动调整发展规划,靠拢增长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引力模型 江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立中 王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锦娟
自2012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正掀起一股发展浪潮,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强势崛起。由于起步较晚,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尚需新生事物,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还在摸索之中。而美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范本,其经验与教训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业务模式 发展环境 中美比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广文 赵园园 刘函 王春智 赵静媛 李丽雅
本文利用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方法,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了其"避税港"与空间集聚、初级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重组以及发达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强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经济条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则保证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探讨在上海、广东与天津等自贸区建立分离—渗透型,在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岛屿或群岛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广文 赵园园 刘函 王春智 赵静媛 李丽雅
本文利用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方法,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了其"避税港"与空间集聚、初级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重组以及发达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强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经济条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则保证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探讨在上海、广东与天津等自贸区建立分离—渗透型,在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岛屿或群岛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