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6)
- 2023(19768)
- 2022(16638)
- 2021(15337)
- 2020(12857)
- 2019(29641)
- 2018(29136)
- 2017(55257)
- 2016(29680)
- 2015(33474)
- 2014(33477)
- 2013(32950)
- 2012(30647)
- 2011(27822)
- 2010(28274)
- 2009(26507)
- 2008(25491)
- 2007(22887)
- 2006(19997)
- 2005(18050)
- 学科
- 济(129532)
- 经济(129418)
- 管理(88833)
- 业(88120)
- 企(72537)
- 企业(72537)
- 方法(57827)
- 数学(50940)
- 数学方法(50184)
- 中国(39410)
- 农(34437)
- 地方(32206)
- 财(32063)
- 融(30013)
- 金融(30010)
- 银(29058)
- 银行(29025)
- 业经(28793)
- 行(27948)
- 制(25025)
- 学(24364)
- 技术(24311)
- 农业(23739)
- 贸(22750)
- 贸易(22730)
- 易(21958)
- 理论(21196)
- 务(20802)
- 财务(20719)
- 财务管理(20669)
- 机构
- 学院(425046)
- 大学(422135)
- 济(173952)
- 经济(170173)
- 管理(165721)
- 理学(142537)
- 研究(141669)
- 理学院(140951)
- 管理学(138265)
- 管理学院(137480)
- 中国(113069)
- 京(89437)
- 科学(86742)
- 财(80233)
- 所(70914)
- 农(68672)
- 中心(67915)
- 江(64997)
- 研究所(64131)
- 财经(63640)
- 业大(61372)
- 经(57619)
- 北京(56522)
- 范(55622)
- 师范(55019)
- 农业(53633)
- 经济学(53083)
- 州(52651)
- 院(51538)
- 经济学院(47927)
- 基金
- 项目(283648)
- 科学(225034)
- 研究(206628)
- 基金(205589)
- 家(178905)
- 国家(177426)
- 科学基金(153791)
- 社会(130869)
- 社会科(124308)
- 社会科学(124275)
- 省(113208)
- 基金项目(108345)
- 自然(100161)
- 自然科(97932)
- 自然科学(97909)
- 教育(96610)
- 自然科学基金(96149)
- 划(94851)
- 资助(84776)
- 编号(83849)
- 成果(67424)
- 重点(64334)
- 发(64166)
- 创(62154)
- 部(61931)
- 课题(58911)
- 创新(57605)
- 科研(54174)
- 国家社会(53959)
- 教育部(53263)
- 期刊
- 济(189916)
- 经济(189916)
- 研究(122215)
- 中国(89397)
- 学报(62651)
- 管理(62642)
- 财(62584)
- 农(61774)
- 科学(59801)
- 融(49986)
- 金融(49986)
- 教育(48366)
- 大学(48109)
- 学学(45181)
- 农业(41696)
- 技术(41428)
- 业经(31941)
- 财经(31190)
- 经济研究(30448)
- 经(26738)
- 问题(24683)
- 业(23229)
- 统计(22666)
- 技术经济(22475)
- 策(21668)
- 科技(21231)
- 图书(20053)
- 商业(19717)
- 理论(19563)
- 贸(19382)
共检索到63977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江朋 邱添 张璞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东北和西北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协同度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倩 汪传旭
本研究从产业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相互支持度。运用耗散系数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中间投入度系数构建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持程度。结论表明: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协同关系。其协同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利润增长开拓新的空间,促进物流业长效发展,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二者产生耦合效应,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形势下构建又好、又快新型经济体系的必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凌军 刘光富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中国省际雾霾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空间关联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抑制中国省域雾霾污染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二者协同效应弥补单独作用路径下对中国省域雾霾污染的抑制和溢出效应的不足,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发展 雾霾污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剑虹 刘敏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素梅 黄衍枝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贠菲菲 王元地 潘雄锋
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用传统空间同质性假设很难解释。为此,研究采用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DSBM模型对省际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合理测度,并基于此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依次递减且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潜力很大;整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于地区自身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二者对于邻近地区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分析,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间接影响虽然为正,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而在空间杜宾模型的总效应中,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对于金融效率而言,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空间杜宾模型总效应均表明,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谌玲
基于河南省1993~2012年的样本数据,借助SVAR模型考察了物流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内生协同机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广度的提升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长期具有正的效应,但是金融发展深度还没有达到有效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长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短期会产生抑制效应。因此,为了使区域金融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加强金融创新、设计符合金融与物流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物流发展水平 金融发展深度 金融发展广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思 张目
为考察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机制,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大数据产业通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金融科技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42%,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通过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来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小刚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增长极的"中三角"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中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探讨了"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参量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五条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发展 中三角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基于Haken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测度方法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系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文本计量方法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研究——基于秦巴山脉区域省市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碳排放强度——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区域科技创新效应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评估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武大科技园“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建设分析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发展驱动力研究——来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金融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