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6)
- 2023(15786)
- 2022(12979)
- 2021(11774)
- 2020(9473)
- 2019(21056)
- 2018(20265)
- 2017(38685)
- 2016(20144)
- 2015(22269)
- 2014(21789)
- 2013(21631)
- 2012(20564)
- 2011(19036)
- 2010(19596)
- 2009(18522)
- 2008(17255)
- 2007(15511)
- 2006(14062)
- 2005(13117)
- 学科
- 济(109391)
- 经济(109312)
- 业(61461)
- 管理(60896)
- 企(49488)
- 企业(49488)
- 方法(38240)
- 中国(34567)
- 数学(33715)
- 数学方法(33526)
- 地方(30646)
- 融(28247)
- 金融(28245)
- 银(26231)
- 银行(26217)
- 农(25762)
- 行(25471)
- 业经(23570)
- 财(22197)
- 技术(21145)
- 制(20059)
- 农业(18615)
- 地方经济(17384)
- 学(16838)
- 贸(16200)
- 贸易(16182)
- 易(15540)
- 环境(14918)
- 发(14651)
- 理论(13946)
- 机构
- 学院(292920)
- 大学(289787)
- 济(136467)
- 经济(133907)
- 管理(111352)
- 研究(104096)
- 理学(94475)
- 理学院(93442)
- 管理学(92247)
- 管理学院(91676)
- 中国(85023)
- 财(62056)
- 京(60560)
- 科学(57686)
- 所(51074)
- 财经(48674)
- 中心(48537)
- 研究所(45544)
- 江(45514)
- 经(44138)
- 经济学(43981)
- 农(41245)
- 经济学院(39434)
- 北京(38956)
- 范(38114)
- 师范(37792)
- 院(37609)
- 州(36882)
- 财经大学(36113)
- 业大(35714)
- 基金
- 项目(187328)
- 科学(150351)
- 研究(143497)
- 基金(135590)
- 家(115638)
- 国家(114608)
- 科学基金(99849)
- 社会(95393)
- 社会科(90812)
- 社会科学(90795)
- 省(74899)
- 基金项目(70898)
- 教育(65216)
- 划(61457)
- 自然(59218)
- 自然科(57891)
- 自然科学(57878)
- 编号(56906)
- 自然科学基金(56906)
- 资助(54509)
- 发(46906)
- 成果(46464)
- 创(44440)
- 重点(42594)
- 部(41690)
- 课题(41089)
- 创新(40714)
- 国家社会(40198)
- 发展(39040)
- 展(38426)
- 期刊
- 济(160548)
- 经济(160548)
- 研究(96660)
- 中国(65918)
- 财(46273)
- 管理(45452)
- 融(44560)
- 金融(44560)
- 农(38777)
- 科学(37405)
- 学报(37054)
- 教育(33020)
- 大学(29602)
- 学学(27747)
- 技术(27502)
- 经济研究(27219)
- 农业(25822)
- 财经(25635)
- 业经(25224)
- 经(22235)
- 问题(20089)
- 技术经济(17385)
- 贸(16216)
- 科技(15416)
- 商业(14685)
- 世界(14495)
- 国际(14435)
- 统计(14357)
- 策(14311)
- 坛(14189)
共检索到46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红兰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德余 汤勇刚 张绍合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燕飞 曾令华 刘亦文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支撑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牧野
珠海市委书记、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方旋同志的专著《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已于2002年10月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力作。这部著作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模型,阐明了科技创新促进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虎 杨勇攀
地区经济要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现状与区域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长期以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较少研究。文章则基于这一点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分析加以研究以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地方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能力水平 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与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比较优势的思路,通过金融创新来将区域经济增长所受宏观调控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文芳
文章利用2010—2017年湖北省17个地市的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面板数据,构建湖北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回归模型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湖北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公共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大,创投风险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小,银行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居于二者之间。具体来讲,各个地市不同科技金融主体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低产出地区支持作用最大,随着科技产出的提高,贡献呈减弱趋势;银行科技贷款主要支持中、高产出地区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投入只对高产出地区有显著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发展路径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茂岩 王宏明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运用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能力不足的原因,给出了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带动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思路,提出了建设产学联盟、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建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基金、扶持大学科技园总体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 成果转化 区域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郑斯文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复杂度与流通创新的关系,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等不同门限下对流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对东、中、西部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二,流通创新具有持续性,上一期流通创新对当期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三,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的正向促进在MAR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在Jacobs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双重门槛效应;第四,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较低时抑制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当Jacobs外部性高于一定阈值后的促进效果显著降低。文章最后提出采取差异化策略发挥集聚正外部性效应、从全域视角考虑经济复杂度与产业布局以及从战略高度重视经济复杂度的“先发优势”效应等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小华 周韩梅
与传统金融发展相似,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也大体表现出东部城市领先、中西部部分城市落后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利用我国291个地市级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主要源于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地方政府增加创新资金投入对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摆脱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创造。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引导金融科技发展摆脱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