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8)
- 2023(4405)
- 2022(3482)
- 2021(3238)
- 2020(2754)
- 2019(5905)
- 2018(5695)
- 2017(11077)
- 2016(5268)
- 2015(5996)
- 2014(5852)
- 2013(5719)
- 2012(5212)
- 2011(4610)
- 2010(4931)
- 2009(5170)
- 2008(4049)
- 2007(3711)
- 2006(3463)
- 2005(3322)
- 学科
- 融(24463)
- 金融(24463)
- 银(21394)
- 银行(21394)
- 业(21097)
- 行(20837)
- 济(20569)
- 经济(20553)
- 管理(19246)
- 企(18354)
- 企业(18354)
- 中国(14424)
- 中国金融(10901)
- 财(10312)
- 务(8496)
- 财务(8474)
- 财务管理(8466)
- 企业财务(8250)
- 制(8072)
- 方法(8035)
- 数学(6957)
- 数学方法(6880)
- 业经(6809)
- 地方(6437)
- 农(5735)
- 信息(5616)
- 技术(5535)
- 理论(5034)
- 农业(4790)
- 事业(4629)
- 机构
- 大学(73509)
- 学院(73347)
- 济(31839)
- 经济(31121)
- 管理(30516)
- 中国(25865)
- 理学(25253)
- 理学院(25077)
- 管理学(24789)
- 管理学院(24653)
- 研究(22225)
- 财(17611)
- 银(14935)
- 京(14805)
- 融(14500)
- 银行(14445)
- 金融(14231)
- 中心(14149)
- 财经(13857)
- 行(13569)
- 经(12516)
- 人民(11472)
- 科学(11440)
- 江(10613)
- 经济学(10581)
- 财经大学(10531)
- 国人(10473)
- 中国人(10434)
- 中国人民(10352)
- 所(10077)
- 基金
- 项目(46717)
- 科学(37219)
- 研究(37027)
- 基金(34055)
- 家(28268)
- 国家(28015)
- 科学基金(25004)
- 社会(23789)
- 社会科(22762)
- 社会科学(22759)
- 省(18352)
- 基金项目(17768)
- 编号(15859)
- 教育(15248)
- 划(14680)
- 自然(14516)
- 自然科(14237)
- 自然科学(14233)
- 成果(14037)
- 自然科学基金(14010)
- 资助(13932)
- 项目编号(11307)
- 创(10950)
- 融(10723)
- 发(10284)
- 创新(10263)
- 国家社会(10250)
- 重点(9934)
- 部(9845)
- 性(9627)
共检索到12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凌远 尤航
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约束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首要目标。借助始于2011年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约束,这一结论在考虑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后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通过"信息平台效应"与"认证效应"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向中小型科技企业,使其融资约束得到缓解;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效应主要存在于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而金融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该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敏
本文以2012—2016年深圳中小版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供应链融资、信息不对称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大。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这种缓解作用因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而异,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这种缓解作用就会越明显。这表明企业在融入供应链后,可以利用供应链核心企业获得各类优势资源,增强与银行间的沟通互信,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融资的目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邱笛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小企业对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进行考察,并从理论上分析关系型融资这种融资制度安排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运用博弈方法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关系型融资效率问题加以探讨。研究发现,关系型融资是解决金融市场失灵的有效制度安排,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贷配给 关系型融资 博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慧
运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发行债券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两方面的结合可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将样本公司划分为高信息不对称组和低信息不对称组,实证结果显示:债券融资对高信息不对称组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显著大于低信息不对称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芳 何剑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两种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基于异质性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推进数字金融的拓展与应用、完善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优化数字金融监管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芳 何剑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两种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基于异质性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推进数字金融的拓展与应用、完善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优化数字金融监管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鹏华
文章以2013—2021年度沪深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表现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其中与企业生产经营、利益相关者有关的内部社会责任的作用更显著;信息不对称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融资约束的改善作用在投资者评价更积极、媒体关注度更高、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显著,企业拥有的媒体、政府资源可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起到放大的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仁安 王凯
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而融资则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首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这个过程难以顺利进行。分析在银行拥有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合并均衡、分开均衡以及混合策略均衡的探讨,得出其均衡策略,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博弈 纳什均衡 信息不对称 融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石青梅 孙梦娜 谢香兵
2016年,中国新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以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缓解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此政策变更提供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5-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具体作用机制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创新质量”。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国有、审计师行业专长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企业创新质量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较高的创新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研究不仅基于降低融资约束视角为新审计准则提高企业创新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屈文洲 谢雅璐 叶玉妹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当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其中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借鉴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指标PIN值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指标,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则公司的投资支出越低。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较高,并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本文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丰富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熊泽森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仍然是"融资难"。为此,本文借助于"金融缺口"理论再次考察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困境,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深层分析了信贷约束的原因,最后,为化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探讨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安排。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信息不对称 信贷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剑锋
由于中小企业固有的身份劣势,不仅分散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集群企业也同样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及集群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贷款风险和贷款成本方面的差异;然后重点考察了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潜在融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较高,但不一定存在高风险,特别对集群企业来说,银行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贷款风险和成本都可以降低。最后,针对改善中小企业及集群融资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集群 信贷融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明涛 刚浩
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异地并购,有效提升异地并购的概率和成功率;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企业异地并购。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还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不仅拓展了企业异地并购影响因素的视角,还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为企业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海元 贺金蓉
本文实证检验了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微观作用机理。通过分析20122014年741家民营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发现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连锁董事能够在企业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降低资金供需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就是连锁董事的信息效应,同时连锁董事可以提高民营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切实提高企业未来的总效益,这就是连锁董事的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效应的发挥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海元 贺金蓉
本文实证检验了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微观作用机理。通过分析2012~2014年741家民营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发现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连锁董事能够在企业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降低资金供需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就是连锁董事的信息效应,同时连锁董事可以提高民营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切实提高企业未来的总效益,这就是连锁董事的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董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效应的发挥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