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3)
- 2023(12129)
- 2022(9865)
- 2021(8884)
- 2020(7504)
- 2019(16520)
- 2018(15996)
- 2017(30806)
- 2016(15835)
- 2015(17324)
- 2014(16472)
- 2013(16306)
- 2012(14618)
- 2011(12851)
- 2010(13292)
- 2009(13018)
- 2008(12279)
- 2007(11215)
- 2006(9931)
- 2005(9315)
- 学科
- 业(81861)
- 企(76972)
- 企业(76972)
- 济(71872)
- 经济(71805)
- 管理(64594)
- 业经(29148)
- 方法(29004)
- 财(26929)
- 融(25830)
- 金融(25829)
- 中国(23972)
- 农(23665)
- 银(23360)
- 银行(23353)
- 行(22771)
- 数学(21147)
- 数学方法(20963)
- 技术(20822)
- 务(19865)
- 财务(19846)
- 财务管理(19827)
- 企业财务(18778)
- 制(18315)
- 农业(17803)
- 贸(16853)
- 贸易(16839)
- 易(16527)
- 地方(15835)
- 理论(14670)
- 机构
- 学院(220788)
- 大学(212980)
- 济(101561)
- 经济(99849)
- 管理(94260)
- 理学(80376)
- 理学院(79749)
- 管理学(78946)
- 管理学院(78528)
- 研究(65702)
- 中国(61198)
- 财(48861)
- 京(43086)
- 财经(38004)
- 科学(34815)
- 经(34466)
- 江(34461)
- 中心(32525)
- 农(31955)
- 经济学(31048)
- 所(30673)
- 经济学院(28176)
- 商学(28049)
- 财经大学(27966)
- 商学院(27809)
- 州(27612)
- 业大(27390)
- 研究所(27006)
- 北京(26783)
- 经济管理(25796)
- 基金
- 项目(140656)
- 科学(114678)
- 研究(108481)
- 基金(103945)
- 家(87303)
- 国家(86455)
- 科学基金(78154)
- 社会(73155)
- 社会科(69788)
- 社会科学(69773)
- 省(57571)
- 基金项目(54689)
- 教育(47511)
- 自然(47384)
- 自然科(46453)
- 自然科学(46442)
- 自然科学基金(45729)
- 划(45098)
- 编号(42279)
- 资助(41041)
- 创(37241)
- 业(34445)
- 创新(33708)
- 成果(32513)
- 发(31912)
- 重点(30851)
- 国家社会(30813)
- 部(30790)
- 制(30267)
- 课题(28888)
- 期刊
- 济(114882)
- 经济(114882)
- 研究(67803)
- 中国(47506)
- 管理(43267)
- 财(42016)
- 融(35436)
- 金融(35436)
- 农(31089)
- 科学(25890)
- 学报(22947)
- 技术(22657)
- 业经(21059)
- 农业(20792)
- 财经(19564)
- 大学(19544)
- 学学(18677)
- 经济研究(18387)
- 教育(17934)
- 经(16979)
- 技术经济(14863)
- 问题(14432)
- 业(14049)
- 贸(13750)
- 科技(13111)
- 财会(12315)
- 国际(12283)
- 现代(12158)
- 商业(11714)
- 世界(11438)
共检索到348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鹏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省域科技金融、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除北京外的中国内地省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进一步运用DEA模型进行测度发现:初始创新投入系统中各要素无效率省域分布比较复杂,企业创新禀赋无效率均值最高;创新中间产出与投入系统中,发明专利与商标权产出有效率,但以此作为中间投入的无效率均值高、省域分布广;最终产出系统中,某些省域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不足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产出不足情况比较突出。据此提出创新初始投入系统协调发展观、创新中间投入与产出质量观和创新最终产出知识产权盈利模式观,以改善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状况,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杨 王海芸
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利用2005—2014年北京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度了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两者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4年期间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发展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2009年出现波谷,从2013年开始达到高度协调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②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③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高—高集聚的范围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扩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林 李雨田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然后构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以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不佳,60%以上省份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东北-西南为脊背的"中线隆起、两侧塌陷"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严重;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能仅单纯地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创新金融与科技耦合互动的方式和路径,提高两者的融合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义臣 沈伟康 刘立军
促进科技金融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实现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保障。以2007—2019年省际数据为研究样本,结合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算法以及收敛算法,对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动态演变轨迹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优化态势,但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发展状态服从整体的稳态分布,状态转移的概率较低;发展过程中的β收敛特征显著,发展缓慢地区存在追赶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志敏 余志伟 郭露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态势维稳向好,但地区间差异较大;(2)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互促互进、协同升级的耦合互动关系;(3)资金链良性运转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最后,文章从减小地区间差异、保障资金链稳定运行、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衔接、推动“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建欢 杨晓光 胡毅
资源、环境和经济(REE)复杂系统的协调问题备受关注,但以往文献未深入其内部全面考察区域REE不协调的来源。本文提出CREE-EIE分析框架。利用绿色效率反映REE协调度,利用无效率反映不协调程度,从长期变迁视角考察了中国30个省份REE协调度并分析其不协调的来源。本文认为,各子系统具有内在的投入产出联系,从效率视角可以更深入地研究REE协调,深入到系统内部分析不协调来源才能找到薄弱环节并予以改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REE协调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和两极分化等特征,经济发达并非协调的前提条件。REE不协调的首要来源是环境无效率,但资源无效率和经济无效率也不容忽视;环境无效率主要来源于烟尘和固体废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科技贸易 耦合协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李颖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的112项科技金融政策的量化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耦合计量模型对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尚处于轻度协调耦合阶段,两者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政策影响效率整体偏低,各类政策尚未形成协调合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力度不足,并提出从科技金融政策的均衡协调和协同创新两方面提升科技金融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兴琦 周邦栋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中游经济区为例,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鄂湘赣三省2005-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9年,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二者呈现同步发展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仍待提高,各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差异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向好,湖北省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江西省和湖南省的耦合协调度距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由此从强化区域协同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深化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应改善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水平,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成为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一飞 叶丽婷 谢潘佳 马昕睿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兴琦 周邦栋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中游经济区为例,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鄂湘赣三省2005-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9年,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二者呈现同步发展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仍待提高,各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差异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向好,湖北省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江西省和湖南省的耦合协调度距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由此从强化区域协同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深化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应改善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水平,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成为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谷缙 程钰 任建兰
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6—2015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二者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落后于科技创新能力;(2)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由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转变,耦合度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度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相似,高值区域由东部沿海向长江中下游流域扩散,低值区域集中在西部边疆地区;(3)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二者水平越低支撑其协调发展的稳定性越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