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5)
2023(9688)
2022(8029)
2021(7567)
2020(6120)
2019(13755)
2018(13225)
2017(25986)
2016(13163)
2015(13817)
2014(13578)
2013(13114)
2012(12235)
2011(10948)
2010(11516)
2009(11118)
2008(9960)
2007(9450)
2006(8463)
2005(7773)
作者
(33590)
(27867)
(27225)
(26284)
(17726)
(12973)
(12397)
(10656)
(10431)
(10136)
(9322)
(9159)
(8834)
(8797)
(8753)
(8574)
(8115)
(8066)
(7828)
(7786)
(6901)
(6647)
(6519)
(6405)
(6404)
(6245)
(6201)
(6057)
(5528)
(5504)
学科
管理(47251)
(47174)
(47085)
经济(47036)
(40300)
企业(40300)
(25989)
金融(25989)
(23913)
银行(23912)
(23282)
中国(22657)
(18496)
技术(17660)
方法(15836)
(15647)
(14984)
数学(13537)
数学方法(13366)
业经(13165)
地方(12958)
技术管理(12529)
(11250)
中国金融(11216)
农业(10825)
(10253)
财务(10227)
财务管理(10207)
企业财务(9819)
(9446)
机构
学院(174622)
大学(170693)
(78893)
经济(77238)
管理(71890)
理学(61092)
理学院(60581)
管理学(59991)
管理学院(59627)
研究(56359)
中国(51565)
(41729)
(34085)
财经(31131)
科学(28991)
中心(28990)
(28235)
(27718)
(25785)
经济学(24502)
财经大学(23077)
研究所(22656)
(22521)
(22305)
经济学院(22068)
(21919)
北京(21693)
(21637)
银行(21542)
金融(21490)
基金
项目(110666)
科学(90128)
研究(89028)
基金(80437)
(67059)
国家(66426)
科学基金(59273)
社会(58416)
社会科(55650)
社会科学(55641)
(44818)
基金项目(41584)
教育(39989)
(36268)
编号(36029)
自然(34729)
自然科(34011)
自然科学(34005)
自然科学基金(33459)
资助(31673)
成果(30487)
(30177)
创新(27123)
课题(25711)
(25233)
(24653)
重点(24518)
国家社会(24246)
(24046)
(23615)
期刊
(89497)
经济(89497)
研究(59236)
中国(41344)
(36433)
金融(36433)
(32465)
管理(30543)
教育(21621)
(20694)
科学(19375)
学报(16887)
技术(16178)
财经(15709)
业经(14755)
经济研究(14720)
大学(14610)
学学(13627)
(13472)
农业(12992)
科技(11464)
问题(10589)
(9889)
论坛(9889)
技术经济(9751)
理论(9250)
(9194)
现代(8797)
国际(8420)
实践(8261)
共检索到283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缨  
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提供,由于多种因素,常常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即使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进、修正其政府创新政策供给。本报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工作实践探索,提出应对科技金融内涵进行再认识,挖掘其公共政策价值,强调不仅发挥它加速社会财富创造及获取的效应,更应将它作为促进政府创新政策"有效供给"的突破口,大幅度推进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改革和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国平  孔欣欣  
本文首先就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政策实践进行了探讨,然后对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及其与科技创新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容。从增强科技创新的角度,国家有必要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策性制度安排,拓宽融资渠道,弥补筹资缺口、化解和规避创新风险。这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鹏  袁永  康捷  
在全面分析GPA基本原则、谈判流程及参加方出价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角度,从环境端、供给端、需求端3个维度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框架,并结合新框架实证分析典型国家(地区)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供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奥巴马政府制定实施的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靖  
本文从全面促进自主创新政策落实这一目标出发,探讨了自主创新政策落实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自主创新政策落实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出发提高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效率,要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要在政策的实施中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要做好政策实施重要一环的政策评估,要重视和建立政策实施的成本补偿机制等建议,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努力促进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石晓男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高校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英国为例,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英国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关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高校资源配置、文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其对高校发展起到引领、激励、预测和管理作用,对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积极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正面影响取决于科学的政策制定以及高校的积极行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机制体制,重视高校在科技领域的力量;高校应优化学科结构,打造优势学科,规划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规模,实现分类培养。将高校发展充分融入到科技创新政策中,对高校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军英  
科学技术与创新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率很高。分析了后危机时代英国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英国政府强调创新环境的营造,重视对创新基本要素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有望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还分析了英国政府确立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科技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久灵  汪建康  
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制定与实施了创新与能力券政策,这种政策以赠券的形式对中小微企业在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领域给予各种补贴,在促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对新加坡政府实施的创新与能力券政策的发展背景、演变历程、主要内容、辅助计划的分析,促进对这一科技创新政策的了解,同时探讨创新与能力券的运作机制及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有效制定创新券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佘硕  王巧  张璐  
以创新政策为自变量,以城市综合创新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城市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了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地方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的综合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等级在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驱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普通城市的创新政策驱动效果更明显;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虽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并未改善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敏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理论上,政府能够减少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效率损失,但实践中却充满争议。由于时代背景、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具有不同特征。美国政府的政策出发点通常不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而是通过衍生的"副产品"对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政府的创新政策则更具有针对性,运用多种财政金融工具,充分实施产业政策,存在明确的商业目的。此外,美国政府较为注重创新制度建设,创新主体分工明确,较少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国政府则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政策直接干预市场主体,且各部门分工较为模糊。当前,美国处于后领先阶段,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政府主导的基础研究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而中国处于后追赶阶段,创新政策处于由"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型的阶段,有许多关键技术被美方"卡脖子"。对比之下,中国仍需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创新实践从追赶阶段到领先阶段的跨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永  周自阳  
本文在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区位熵指数对湛江市2003—2021年金融集聚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湛江市金融集聚度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与广东省内其他地市相比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分区域来看,以湛江市为代表的西翼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和科技创新也处于中下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湛江市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初升  李竺雯  孙薇  
为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我国于2011年和2016年开展了两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本文从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的视角,深入微观层面解析该试点政策影响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并基于新三板挂牌中小科技企业数据,采用DID方法评估该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试点政策通过政府和市场的结合提升了金融资金和政府资金对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相比于非试点城市中小科技企业,试点城市中小科技企业未来一期和未来二期的创新产出均经历了更大幅度的提高;该试点政策对成长期和民营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还发现,试点政策在显著提高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数量的同时,对其创新质量并无显著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进政策设计。本文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凤芹  史卫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难"问题,本文认为症结在于当前科技政策忽略了高校、科研院所这一微观主体。应尽快推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改革,注重科技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对科研机构专门立法,明确科研院所的独立法人地位;强化科研院所内部治理;尽快完善科研院所保障体系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