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5)
2023(17696)
2022(15223)
2021(14413)
2020(11743)
2019(27226)
2018(26910)
2017(50270)
2016(27367)
2015(31141)
2014(31130)
2013(30977)
2012(29309)
2011(26826)
2010(26876)
2009(24651)
2008(24380)
2007(21319)
2006(19090)
2005(17548)
作者
(80878)
(67391)
(66872)
(63488)
(43166)
(32376)
(30523)
(26542)
(25643)
(24290)
(23008)
(22956)
(21633)
(21450)
(20985)
(20617)
(19936)
(19587)
(19279)
(19134)
(16991)
(16636)
(16262)
(15369)
(15110)
(14993)
(14923)
(14827)
(13662)
(13358)
学科
(119810)
经济(119694)
管理(73841)
(70654)
(55926)
企业(55926)
方法(48409)
数学(41717)
数学方法(41237)
中国(37651)
(32338)
地方(29421)
(26529)
(26020)
贸易(26001)
(25773)
业经(25609)
(25273)
农业(21881)
(21511)
(19502)
银行(19454)
(19321)
金融(19319)
(18823)
(18651)
技术(18528)
环境(18426)
理论(17786)
(16863)
机构
大学(395814)
学院(390953)
(163055)
经济(159653)
管理(148903)
研究(145560)
理学(127177)
理学院(125606)
管理学(123399)
管理学院(122689)
中国(111092)
科学(89204)
(87997)
(74879)
(73209)
研究所(67894)
(65617)
中心(64771)
(58452)
财经(57423)
北京(57017)
业大(56872)
(54979)
师范(54482)
(52994)
(52363)
农业(51060)
经济学(49521)
(47340)
经济学院(44482)
基金
项目(261315)
科学(205150)
研究(191758)
基金(189067)
(165856)
国家(164497)
科学基金(139321)
社会(120736)
社会科(114365)
社会科学(114335)
(99506)
基金项目(99289)
自然(89133)
教育(87062)
自然科(87048)
自然科学(87027)
自然科学基金(85453)
(85247)
资助(78628)
编号(77066)
成果(63955)
(59426)
重点(59156)
(58362)
课题(54200)
(53659)
创新(50179)
国家社会(50162)
教育部(49594)
科研(49384)
期刊
(186138)
经济(186138)
研究(124368)
中国(85633)
学报(63620)
(60344)
科学(59823)
管理(57160)
(53441)
教育(48443)
大学(48032)
学学(44505)
农业(42262)
(37788)
金融(37788)
技术(34044)
经济研究(30037)
业经(28816)
财经(28217)
问题(24379)
(24296)
(23223)
图书(23202)
(22407)
国际(20243)
科技(19945)
世界(19703)
技术经济(19441)
理论(19118)
资源(18662)
共检索到612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振国  孙桂凤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以来,我国从学术界到社会各界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为了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加大了对可更新资源保护的力度、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布局、区域综合减灾规划制定与工程的建设。与此同时,国家有关资源、环境、灾害管理等职能部门,从制定可持续发展途径出发,开展了大量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些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建设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案例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网络平台和Google搜索引擎工具,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雪艳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不断践行和丰富可持续发展理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其他重要问题,中国经济学界展开了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对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泉生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出发点,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对现行科技法予以调整,使之符 合当今环境时代的要求。对现行科技法的调整必须树立生态安全原则,审慎选择原 则,推广生态技术原则和造福人类原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华  周胜军  
分析了传统科技发展观具有纵客科技负效应膨胀的狭隘性。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能够有效协调科技双重效应的崭新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观。并进而分析了科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对科技发展的具体要求。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王钰  黄志钢  
为了探讨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此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环境质量、政府效率和人民生活五个部分,通过产出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产出消耗、增长潜力、居住环境、环境质量、政府运行效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42个具体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级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264个地级市1990~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排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迟福林  
未来10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因此,把握城镇化带来的历史机遇,需要在转型与改革上取得如下共识:坚持消费主导,把推进人口城镇化,释放13亿人的消费需求作为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民富优先,使城镇化真正承载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功能,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结构;坚持绿色增长,推动绿色城镇化;坚持市场主导,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推动城镇化;加快政府转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能够有效履行公共职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薰华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概念和新发展观正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学者的关注,中国政府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加以贯彻。同时,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被认为是保持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和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前不久,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在伍柏麟教授的主持下邀请了部分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本刊特辟专栏摘录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兰平和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吸收国土资源战略和18个规划专题研究成果,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编制完成了《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于2011年6月3日正式印发。《纲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正华,张羚广  
三、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规划制定及实施发展包括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因此综合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60年代起,不少研究者建立了各种数学模型,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世界的未来。由于出发点和目标不同,模型的结构有很...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蒋正华  张羚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从对自然斗争中发展自己,由于当时生产能力低下,占主导的思想就是尽量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更多的收益。虽然早在商、周,甚至大禹时期,就已经提出定期封山育林,保护繁殖期内的鸟兽鱼鳖,只有到了秋季,才"禀上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并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之为"永续利用",但仅限于局部范围。只有到了本世纪中期以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这种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多方面的后果及我们可能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正华,张羚广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从对自然斗争中发展自己,由于当时生产能力低下,占主导的思想就是尽量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更多的收益。虽然早在商、周,甚至大禹时期,就已经提出定期封山育林,保护繁殖期内的鸟兽鱼鳖,只有到了秋季,才“禀上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并将这种生...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桂香  陈瑛  
该文从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全球变化等方面论述了海洋科技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阐述了在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形势下,美、日等国家为维护海洋权益,采用海洋高科技,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评价活动,我国应借鉴他国经验;其次,论述了海洋科技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今后需解决的海洋科技问题;第三,阐述了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长期变化问题中海洋科技的使命;最后,为发挥海洋科技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