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9)
- 2023(12511)
- 2022(10362)
- 2021(9401)
- 2020(8248)
- 2019(18576)
- 2018(18322)
- 2017(35515)
- 2016(19226)
- 2015(21546)
- 2014(21571)
- 2013(21663)
- 2012(20126)
- 2011(18063)
- 2010(18472)
- 2009(17606)
- 2008(17943)
- 2007(16756)
- 2006(14842)
- 2005(13293)
- 学科
- 业(90431)
- 济(88515)
- 经济(88414)
- 企(72879)
- 企业(72879)
- 管理(66955)
- 农(46760)
- 方法(40263)
- 数学(32009)
- 数学方法(31777)
- 农业(30915)
- 业经(30317)
- 财(27110)
- 中国(20837)
- 务(19716)
- 财务(19700)
- 财务管理(19669)
- 技术(18634)
- 企业财务(18592)
- 制(18218)
- 贸(16220)
- 贸易(16214)
- 易(15776)
- 策(15735)
- 和(15319)
- 地方(15243)
- 划(14448)
- 理论(14305)
- 学(14058)
- 体(13876)
- 机构
- 学院(293647)
- 大学(286054)
- 济(126190)
- 经济(123839)
- 管理(118642)
- 理学(102548)
- 理学院(101534)
- 管理学(100101)
- 管理学院(99569)
- 研究(93472)
- 中国(74336)
- 农(67731)
- 京(59025)
- 科学(57787)
- 财(55890)
- 农业(52499)
- 业大(49841)
- 所(48403)
- 江(46287)
- 财经(44588)
- 中心(44477)
- 研究所(43682)
- 经(40347)
- 经济学(37540)
- 北京(36233)
- 州(35846)
- 经济管理(34855)
- 经济学院(34241)
- 范(34067)
- 师范(33733)
- 基金
- 项目(191059)
- 科学(151565)
- 研究(139756)
- 基金(139141)
- 家(120569)
- 国家(119366)
- 科学基金(103456)
- 社会(90727)
- 社会科(85717)
- 社会科学(85687)
- 省(77720)
- 基金项目(74641)
- 自然(66238)
- 自然科(64744)
- 自然科学(64722)
- 自然科学基金(63668)
- 划(62942)
- 教育(62141)
- 编号(57054)
- 资助(55129)
- 成果(44396)
- 创(43179)
- 业(43169)
- 发(42486)
- 部(42463)
- 重点(42158)
- 创新(39641)
- 课题(37623)
- 国家社会(37336)
- 农(36547)
- 期刊
- 济(146828)
- 经济(146828)
- 研究(80062)
- 农(68884)
- 中国(56665)
- 农业(46451)
- 财(45962)
- 学报(45307)
- 管理(43758)
- 科学(43722)
- 大学(34811)
- 学学(33495)
- 业经(30857)
- 融(27882)
- 金融(27882)
- 技术(26497)
- 业(24850)
- 财经(22233)
- 教育(22102)
- 经济研究(21194)
- 问题(20161)
- 经(19183)
- 技术经济(18289)
- 版(15860)
- 世界(15595)
- 科技(15329)
- 商业(14873)
- 农村(14853)
- 村(14853)
- 农业经济(14237)
共检索到43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智强 张占耕
为了对科技进步给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地位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出发,在前人所建立的科技进步、生产要素和农业增长的相互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科技进步与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间的关系,并针对“八五”期间上海市农业基本情况,就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增长三者之间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科技进步,生产率,贡献率,余值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恩 邝运明
从区域科技进步视角出发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利用广东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从地市、珠三角、东西两翼、贫困山区四个区域层面探索区域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广东省农业生产率增长主要源泉是区域科技进步;广东农业TFP增长动因存在显著区域科技进步差异性;而区域科技差异性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关。据此,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推动广东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刁怀宏 陶永勇
生产要素的配置变化内生着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性质表现为由生产要素决定的新的生产函数和要素资源间边际技术替代率发生变动。在中性技术进步和固定规模报酬假定下,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余值法"推导出一种简洁的测算技术进步率的方法,对改革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变化和技术进步做了考察。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长琪,刘仁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玉铭 刘伟
国内外一些文献用全国数据分析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认为这一制度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但本文用黑龙江垦区数据对家庭承包制进行研究发现,家庭承包制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其对规模经营、分工协作和统一服务的破坏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后者的效果显著,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会减弱。本文的计量分析还证实了科技进步、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力促进效果明显。因此,中国农业发展应注意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信乃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文章基于我国2003—2015年29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方法,探讨我国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不会因为区域不同而影响作用效果。进一步从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部构成要素看,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技术进步的提升,但却抑制经济技术效率的改善,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真葵
本文作者分析了1981-1993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的状况以及各类农业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0%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伽红凯 王树进
以江苏省62个农业区域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年农业投入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分析了江苏省农业产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借助GWR模型估计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弹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产出在整体和局部均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弹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各要素弹性在不同区域间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地区大多数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弹性较小,苏中地区大多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春玲
文章采用2009~2011年安徽17个地区的混合数据,运用空间计量估计方法分析了安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使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进行了准确计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敬桂 齐栋梁
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是我们科学制定政策和合理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通过对湖北农业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比例高于资本投入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已经发生改变,资本投入已成为决定和影响农业产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徐桂祥
农业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水平的有效测度,无疑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玲 张召华 王礼力
利用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07年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6%。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进一步预测出2011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有望达到55%。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等要素的平均增长率和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科技成为制约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沙利臣 刘新生
农业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不仅是过去农业生产增长的驱动因素也是未来支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山东农业生产要素的弹性和结构入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 生产要素 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