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5)
- 2023(16091)
- 2022(13669)
- 2021(12789)
- 2020(10700)
- 2019(24397)
- 2018(23974)
- 2017(45530)
- 2016(24494)
- 2015(27514)
- 2014(27207)
- 2013(27233)
- 2012(25114)
- 2011(23049)
- 2010(22648)
- 2009(20971)
- 2008(20167)
- 2007(17425)
- 2006(15383)
- 2005(13586)
- 学科
- 济(117335)
- 经济(117224)
- 管理(68739)
- 业(64569)
- 企(51763)
- 企业(51763)
- 方法(48737)
- 数学(43022)
- 数学方法(42657)
- 中国(29909)
- 农(27351)
- 学(24710)
- 地方(24348)
- 财(23509)
- 业经(22874)
- 贸(21004)
- 贸易(20994)
- 易(20398)
- 农业(18792)
- 制(17812)
- 环境(17248)
- 技术(16711)
- 和(16520)
- 融(15636)
- 金融(15635)
- 银(15507)
- 银行(15443)
- 行(14838)
- 地方经济(14822)
- 理论(14736)
- 机构
- 大学(362515)
- 学院(357874)
- 济(155867)
- 经济(153010)
- 管理(140027)
- 研究(129531)
- 理学(122049)
- 理学院(120666)
- 管理学(118709)
- 管理学院(118093)
- 中国(95153)
- 科学(80606)
- 京(77511)
- 所(66050)
- 财(65425)
- 农(63370)
- 研究所(60866)
- 业大(56827)
- 中心(56345)
- 财经(53590)
- 农业(50038)
- 北京(49349)
- 江(49164)
- 经(48989)
- 经济学(48335)
- 院(46375)
- 范(45271)
- 师范(44758)
- 经济学院(43470)
- 财经大学(39998)
- 基金
- 项目(249314)
- 科学(195258)
- 基金(182843)
- 研究(176266)
- 家(162239)
- 国家(160978)
- 科学基金(136429)
- 社会(113694)
- 社会科(107918)
- 社会科学(107888)
- 基金项目(97066)
- 省(94650)
- 自然(89336)
- 自然科(87233)
- 自然科学(87206)
- 自然科学基金(85655)
- 划(80813)
- 教育(78780)
- 资助(75452)
- 编号(68488)
- 重点(56004)
- 部(55326)
- 成果(54465)
- 发(53793)
- 创(51832)
- 创新(48543)
- 国家社会(47885)
- 科研(47849)
- 课题(47088)
- 教育部(47019)
- 期刊
- 济(168334)
- 经济(168334)
- 研究(107017)
- 中国(64505)
- 学报(62727)
- 农(56828)
- 科学(56796)
- 管理(50942)
- 财(46747)
- 大学(46474)
- 学学(44235)
- 农业(39531)
- 教育(31107)
- 经济研究(28915)
- 融(28656)
- 金融(28656)
- 技术(28654)
- 财经(26798)
- 业经(25003)
- 经(23080)
- 问题(21971)
- 业(20934)
- 科技(19552)
- 技术经济(18990)
- 贸(18103)
- 世界(17317)
- 版(16587)
- 理论(16376)
- 图书(16282)
- 国际(16101)
共检索到520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利用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从宏观经济、产业部门及就业三个层面仿真研究科技进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改善国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技术进步短期内对部分产业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技术进步促进了国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有利于产业长期发展;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的就业影响各异,但并不会加剧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而是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中的流动。
关键词:
科技进步 CGE模型 MCHUGE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肖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探讨了现代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转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启发读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层面,全方位分析总结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理论发展、经验积累、实践策略应用等课题。该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观点前沿、治学严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上体现了三大特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文章基于我国2003—2015年29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方法,探讨我国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不会因为区域不同而影响作用效果。进一步从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部构成要素看,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技术进步的提升,但却抑制经济技术效率的改善,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英杰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刘英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包括以下因素:劳动力、生产资料及其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平
(一)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一不是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正在空前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有的原来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果忽视科技进步,有可能逐步落伍。有的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果能抓住时机,广泛采用新技术,有可能一跃而起,后来居上。人类社会的这个共同经验,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错过了以往几次技术革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淑红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福利指标体系,使用1998—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科技进步对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地区层面来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显著的正福利效应,但不同区域的正福利效应呈现异质性;从科技进步水平来看,虽然不同水平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正福利效应,但低水平下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更大;从不同时间段看,2008—2017年间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小于1998—2007年,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结论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福利 异质性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思思 祝树金 谢锐
本文利用中国CGE模型(CHINGEM模型)对2009年中央预算中大幅增加的财政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的短、长期影响做了定量分析。从短期来看:国家积极的财政科技投入所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都有显著作用,纺织、棉花产业受益较大,对沿海地区作用明显。在长期:公共事业、服务业和金融行业等第三产业受益较大,说明科技投入的增加在长期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的升级。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张美晨
本文对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处理,重新估计了中国1990-2017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17年,科技进步对全国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48.97%,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R&D资本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攀升,但全要素生产率过快下滑成为科技进步贡献和经济增长下行的主要原因;2013年以来,上海、浙江、江苏等多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但辽宁、新疆、山西等重化工和资源密集地区仍在严重下滑,甚至部分省份为负值。因此,加快扭转重化工和资源密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局势,是提高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且抑制经济增长下行的关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华 唐莉 刘薇
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构建系统性、多层次性和综合性的政策量化分析框架,从政策属性、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3个维度对我国1985—2015年制定的198条环境规制科技政策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政策评估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层面,从环保科技进步效果和经济增长效应两个维度对环境规制科技政策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我国环境规制科技政策工具及政策工具协同对环保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方向性差异。为此,进一步讨论了我国环境规制科技政策工具及工具协同的政策有效性评估结果,可为我国环境规制科技政策的完善和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已逐步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政策选择的手段日趋完善。当财政、金融、贸易、环境等单一政策或政策组合不同时,如何把握政策的力度及其组合是政府、企业、居民以至国外都时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不同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与模拟日益重要。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正是为适应实践的这种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兴波
科技投资是科技进步的支撑条件和经济保证 ,与经济发展必然具有内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科技投资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科技投资 科技进步 相关性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启才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水产科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据统计,1978~1987年十年中获国家级和部级奖励的水产科技成果就达358项。这批科技成果的特点是:在水产生物工程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先进技术的地区性移植和大范围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水产业的发展。以水产养殖为例:50年代至6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长期地推动了我国内陆水域养殖业的发展;50年代海带人工育苗和筏式养殖技术的成功,60年代紫菜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70年代人工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张旭祥
运用 C— D生产函数法 ,对 1980— 199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 :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 ,进一步预测“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4 5 % ,并提出了实现 4 5 %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异煌
科技进步总是在一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中实现的,经济模式的选择对科技进步有着重大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技术进步与质量的提高;我国的传统经济体制,只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而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经济模式,严重地妨碍了科技进步特别是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经济发展要从片面追求速度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益的轨道;经济体制要从高度集中的僵化模式转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模式的双重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