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5)
- 2023(5822)
- 2022(4811)
- 2021(4621)
- 2020(4064)
- 2019(9359)
- 2018(9518)
- 2017(18008)
- 2016(9836)
- 2015(11355)
- 2014(11527)
- 2013(11020)
- 2012(10124)
- 2011(9218)
- 2010(9912)
- 2009(9213)
- 2008(9258)
- 2007(8334)
- 2006(7590)
- 2005(6993)
- 学科
- 济(42552)
- 经济(42503)
- 管理(27673)
- 业(26693)
- 企(21998)
- 企业(21998)
- 方法(21561)
- 数学(19302)
- 数学方法(18738)
- 中国(11585)
- 农(11529)
- 学(9598)
- 业经(8588)
- 理论(8588)
- 财(8416)
- 技术(8295)
- 制(8007)
- 农业(7732)
- 地方(7726)
- 银(7256)
- 银行(7242)
- 行(6955)
- 融(6631)
- 金融(6629)
- 贸(6536)
- 贸易(6528)
- 易(6302)
- 和(6237)
- 教育(5552)
- 教学(5487)
- 机构
- 大学(146240)
- 学院(144762)
- 管理(55882)
- 济(55331)
- 经济(53981)
- 研究(48727)
- 理学(47762)
- 理学院(47212)
- 管理学(45873)
- 管理学院(45630)
- 中国(37679)
- 京(31820)
- 科学(31569)
- 财(26162)
- 所(25085)
- 农(24134)
- 江(24079)
- 中心(22999)
- 研究所(22794)
- 业大(21611)
- 财经(20402)
- 范(20312)
- 北京(20240)
- 师范(20113)
- 州(18947)
- 农业(18774)
- 经(18374)
- 院(17376)
- 技术(16821)
- 经济学(16459)
- 基金
- 项目(94999)
- 科学(75158)
- 研究(68253)
- 基金(68247)
- 家(59900)
- 国家(59445)
- 科学基金(51021)
- 社会(41884)
- 社会科(39795)
- 社会科学(39783)
- 省(37927)
- 基金项目(34898)
- 自然(33861)
- 自然科(33173)
- 自然科学(33160)
- 教育(32713)
- 自然科学基金(32540)
- 划(32331)
- 资助(29556)
- 编号(27503)
- 成果(23388)
- 重点(21746)
- 部(20581)
- 创(20325)
- 课题(19915)
- 发(19911)
- 创新(19074)
- 科研(18003)
- 计划(17936)
- 教育部(17536)
共检索到222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毅
科技进步及其测度模式的若干思考罗毅经济产出的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而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构成的,而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工具的进步、劳动对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轶豪 龙晃洪
要建立一种规范企业行为的宏观监控机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要设计一种能准确测度企业科技进步的科学化模式,二是要根据测度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并将对目标的考核提高到立法的高度予以重视.这一宏观监控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且其有效运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校正与调节.在这一机制中,测度模式的建立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本文将仅就这方面作番探索. 对科技进步的测度,目前世界上流行两类方法,其一是数量模型方法,如生产函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永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异煌
科技进步总是在一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中实现的,经济模式的选择对科技进步有着重大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技术进步与质量的提高;我国的传统经济体制,只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而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经济模式,严重地妨碍了科技进步特别是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经济发展要从片面追求速度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益的轨道;经济体制要从高度集中的僵化模式转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模式的双重转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庆存
我国科技进步法的立法工作,已正式列入立法日程,有关的研究工作也已取得一些成果。科技进步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通过确认和调整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各种社会关系,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显然,研究明确科学技术的具体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飞翔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正在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十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潜在的和日益逼近的严重挑战。及时地启动和推进我国出口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外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大大前移,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库连科夫
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观点。这个观点是与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影响的加强相联系的。最近的10—15年,可以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发展向新的再生产模式过渡时期。这一模式的实质是:既看到新的社会需求,又要在当代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密集型资本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超敏
一、关于科技进步的定量测度公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进入起飞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所在。人们通常把产出增长和资金及劳动投入增长之间的差额视作科技进步。这里所说的科技进步实质是指资金和劳动两大要素生产效率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黎昌卫
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的税收思考黎昌卫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又取决于科技发展的水平。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达60—70%,而我国目前仅为30%左右,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庭芳
党的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提出要逐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现代化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科技与经济的交汇点。企业昌则国昌,企业富则民富。企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同时也反映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加强企业科技进步的宏观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机制的形成,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使其同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经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祖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功能,依靠科技进步,繁荣大连经济,实现大连市的宏伟战略目标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利用大连市的科技优势,促进“北方香港”的早日建成,我们作如下思考:一、加快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支柱产业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到1993年上半年,园区已有企业660家,其中三资企业38家,有14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92年技工贸总收入6亿元,利税1.5亿元,节创汇8000万美元。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为主,新材料、海洋生物技术、高效节能等多学科领域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