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7)
- 2023(9871)
- 2022(8180)
- 2021(7595)
- 2020(5992)
- 2019(13738)
- 2018(13298)
- 2017(24631)
- 2016(12890)
- 2015(14934)
- 2014(14721)
- 2013(14842)
- 2012(14245)
- 2011(13489)
- 2010(13361)
- 2009(12254)
- 2008(12068)
- 2007(10588)
- 2006(9835)
- 2005(9286)
- 学科
- 济(68298)
- 经济(68244)
- 业(33981)
- 管理(33411)
- 中国(25114)
- 方法(23014)
- 企(22792)
- 企业(22792)
- 农(20761)
- 数学(20448)
- 数学方法(20333)
- 地方(19210)
- 业经(14702)
- 贸(14426)
- 贸易(14411)
- 农业(14291)
- 易(14014)
- 发(12490)
- 银(12245)
- 银行(12235)
- 行(12049)
- 融(12034)
- 金融(12034)
- 技术(11634)
- 环境(11487)
- 学(11388)
- 制(11087)
- 财(10893)
- 地方经济(10869)
- 发展(9306)
- 机构
- 学院(194941)
- 大学(194684)
- 济(93781)
- 经济(92253)
- 研究(80567)
- 管理(70711)
- 中国(63852)
- 理学(59351)
- 理学院(58628)
- 管理学(57867)
- 管理学院(57504)
- 科学(46719)
- 京(44676)
- 所(41447)
- 财(38846)
- 研究所(37566)
- 农(36063)
- 中心(35198)
- 财经(30395)
- 经济学(29943)
- 北京(29665)
- 江(29017)
- 院(28713)
- 农业(28072)
- 经(27884)
- 业大(27601)
- 经济学院(26862)
- 范(26382)
- 师范(26109)
- 科学院(25689)
- 基金
- 项目(126564)
- 科学(100792)
- 研究(94333)
- 基金(92529)
- 家(81888)
- 国家(81251)
- 科学基金(68171)
- 社会(62307)
- 社会科(59345)
- 社会科学(59337)
- 基金项目(47395)
- 省(47131)
- 自然(40926)
- 教育(40731)
- 划(40662)
- 自然科(39963)
- 自然科学(39951)
- 自然科学基金(39247)
- 资助(38312)
- 编号(35945)
- 发(34310)
- 成果(29264)
- 重点(29221)
- 部(28864)
- 发展(28319)
- 展(27858)
- 国家社会(27557)
- 创(26942)
- 中国(26852)
- 课题(25942)
共检索到31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依然是粮食问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的趋势加快,中国粮食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在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之际,要使粮食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不断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选择、技术扩散等环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苏、浙、闽、粤四省8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指出依靠传统的扩大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和增施化肥等措施难以实现粮食持续增长,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久先
90年代前期,我国粮食生产未能在较高起点上解决好徘徊不前的问题,年度间增减起伏较大。1990年至1994年的5年间,只有1年跨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又令人沮丧地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令人欣喜的是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提前4年实现了“九五计划”提出到2000年的低线目标(4900-5000亿公斤)。在这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4900亿公斤的高产并不代表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并不标志我国粮食生产已走出徘徊的阴影。事实上,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脆弱,发展环境十分严峻,稍有不慎,又可能步入徘徊的窘况。要巩固和保持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调整发展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社梅
当前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技术路线、产品形态等正在逐步改变,这对粮食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判断和分析浙江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趋势的基础上,从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机械技术、低碳环保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五大方面指出了粮食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最后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浙江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方式 科技进步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俊辉 王艳霞 郭造强 张素娟 陈旭东
河北粮食生产主要受到社会重大变革、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条件、农资投入、科技进步、价格变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产比播种面积对总产的影响更大。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成本、效益限制。分析粮食增产潜力,文章认为应以农用水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确定河北省粮食生产品种结构与布局以及粮食产量目标。提出应在基本粮田保护区设立、中低产田、水利建设与节水、优良品种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着力加强。同时在耕地流转、政府投入、种粮补贴等方面也应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铁斌
本文对国内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典型实例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区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需研究的课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巧军
应用浙江省11个市(地)的1991—1994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资料,采用生产函数模型作分析。结果认为,要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的稳定的同时,要增加科技投入,主攻单产;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推广适用农业机械,实现粮食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建仓 王戈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影响我国粮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保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期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粮食发展 主要途径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健
本文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3-1995年广西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农业劳动力及农田成灾面积5个主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富周 吴润荣 吕燕萍 陈健民
本文分析衢州市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粮食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订特殊政策、应用现代技术。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培秀
本文结合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从生态环境、体制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威胁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阻止耕地流失、恢复植被及抑制水土流失、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流通体制问题,并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建议性对策措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