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9)
- 2023(5826)
- 2022(4466)
- 2021(4140)
- 2020(3287)
- 2019(6930)
- 2018(6592)
- 2017(12225)
- 2016(6227)
- 2015(6854)
- 2014(6609)
- 2013(6440)
- 2012(5812)
- 2011(5160)
- 2010(5604)
- 2009(5622)
- 2008(4461)
- 2007(4151)
- 2006(3742)
- 2005(3408)
- 学科
- 融(24273)
- 金融(24272)
- 济(22567)
- 经济(22552)
- 银(21216)
- 银行(21213)
- 行(20692)
- 管理(20077)
- 业(19422)
- 企(15956)
- 企业(15956)
- 中国(15268)
- 中国金融(10872)
- 财(8660)
- 环境(8448)
- 地方(8355)
- 农(8121)
- 制(7993)
- 方法(7207)
- 业经(7200)
- 务(6426)
- 财务(6411)
- 财务管理(6401)
- 农业(6240)
- 企业财务(6183)
- 数学(6162)
- 数学方法(6101)
- 技术(5563)
- 生态(5354)
- 理论(4994)
- 机构
- 学院(83957)
- 大学(79958)
- 济(34718)
- 经济(33907)
- 管理(30891)
- 中国(29246)
- 研究(28026)
- 理学(25970)
- 理学院(25722)
- 管理学(25324)
- 管理学院(25195)
- 财(17674)
- 科学(16671)
- 京(16378)
- 中心(15960)
- 银(14635)
- 银行(14164)
- 融(14027)
- 财经(13823)
- 金融(13753)
- 行(13299)
- 所(13257)
- 农(12980)
- 江(12501)
- 经(12420)
- 研究所(12084)
- 人民(11412)
- 经济学(11337)
- 州(11285)
- 业大(11196)
- 基金
- 项目(57297)
- 科学(45194)
- 研究(44879)
- 基金(39897)
- 家(33961)
- 国家(33651)
- 科学基金(29259)
- 社会(28522)
- 社会科(27253)
- 社会科学(27246)
- 省(24396)
- 基金项目(21089)
- 划(19475)
- 教育(18741)
- 编号(18302)
- 自然(16759)
- 自然科(16250)
- 自然科学(16245)
- 自然科学基金(15933)
- 资助(15407)
- 成果(14582)
- 发(13806)
- 创(13680)
- 重点(13232)
- 创新(12754)
- 课题(12697)
- 国家社会(12116)
- 制(11707)
- 发展(11448)
- 部(11323)
共检索到13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勇
传统中小银行发展战略通常是差异化经营和深耕本地市场,这种战略是建立在中小银行地缘优势、信息优势、经营机制灵活和低管理成本基础之上的。而新型金融科技的发展削弱了中小银行的这种传统优势:互联网公司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它们善于利用大数据,这弱化了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智能自助设备弱化了中小银行低成本、机制灵活的优势;用户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削弱了中小银行本地化获客能力。为了应对技术冲击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挑战,中小银行必须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
参与行 南京银行 中小银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杨宇焰 李敏敏
聚焦线上金融活动中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问题,对部分开展线上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小贷公司、征信机构等开展调研,对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机制和制度建设、技术防范、查询授权、规范采集使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线上金融活动中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在法律、技术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内控机制、引导数据市场发展、加强合规监管、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诚
<正>算力可以拓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促进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是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算力作为数据存储技术的“存力”和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运力”,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算力也是一种基于计算的服务能力,借助线上市场的渗透力,像水和电一样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在金融行业,算力可以拓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促进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彦博
消费金融的主体是消费,金融作为载体,拓宽了消费交易的方式,同时也对消费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线上消费金融遵循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的业务发展逻辑。首先,以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物联网金融、区块链、虚拟现实、远程银行等形态作为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接触渠道,发挥了"出口"和"入口"的作用:一是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随时随地、便捷、标
关键词:
自然语言文本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健 王彦博 张杭川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面落实金融科技战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转换发展动能和寻求发展突破的最佳选择。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数据化经营,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正逐渐成为金融科技转型竞争的新优势。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等海量数据,拥有良好的大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据应用 业务部门 数据资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南青
微众银行不仅快速建立起完善的LPR报价和内部管理机制,还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持续优化特色的金融产品体系,打破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自成立以来,微众银行始终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践行普惠金融,专注为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始终坚持以数据控风险、以科技降成本,积极参与LPR改革,推动实现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铁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新兴科技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跨境贸易呈现出日益丰富的数字化形式。跨境金融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加大科技赋能跨境金融服务力度,满足企业数字贸易的实际需求,助力数字化转型服务提质降本增效。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紧跟新技术前沿,思考数字经济下科技赋能着力点,探索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新抓手,
关键词:
外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研 余杰 范从来
运用DMA和TVP-SV-FAVAR模型构建了我国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以金融状况指数为转换变量建立了一个两区制的TVAR模型,分析了我国金融状况的区制转换特征以及金融冲击对于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制转换特征,金融状况指数可以提前对金融市场的区制转换给出提示;工业增加值与CPI在金融状况紧张和良好的状态下对金融冲击的反应有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滟 李大印
<正>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命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移动金融为主要载体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实现对农村地区的广泛覆盖,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城市差距较大,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数据要素缺失、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磊明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全球性难题。金融科技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在海量用户中低成本准确获客成为可能,使便捷服务客户、有效进行风控成为现实,使金融得以普惠化发展。并且,随着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升社会福祉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霜 魏苗苗 于辉
实体产业链与金融供给端在融合过程中一直摩擦不断,严重阻碍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进一步纾困解忧,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一融资“痛点”打开了新格局。本文从跨企业关系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中129组“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核心企业)—资金提供方(商业银行)”脉络关系进行梳理,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考察了三大融资主体对提升供应链融资的组态效应及其多重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方融资参与者金融科技对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有限,需三大融资主体秉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理念,共同激发金融科技联动效应——供应链融资高水平情境唯一组态为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共驱型,而低水平情境呈现非中小企业引领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与商业银行主导型三种组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就提升供应链融资体量而言,组态特征为商业银行主导型;就缩短供应链融资周期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低态协同型;就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协同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亚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的深度融合,它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效率,实现普惠金融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潜在风险。在金融领域强监管、防风险的背景下,一个更富活力与效率的金融科技新生态成为关注的焦点。论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的发展现状;其次从监管当局、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消费者等生态主体的角度,对金融科技生态主体间的失衡进行角色诊断;最后,从我国金融科技生态主体如何依托优势、找准定位、良性互动、共融发展出发,提出以构建金融科技新生态与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羽 郑联盛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模式,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比如,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八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浩青
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原住民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数据要素成为第五类生产要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建设步伐,催生了虚拟导购、在线购物、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等非传统接触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银行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必要在这场数字经济变革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科技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省衡阳市开展了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调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