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6)
- 2023(9116)
- 2022(7901)
- 2021(7342)
- 2020(6082)
- 2019(13290)
- 2018(12954)
- 2017(25055)
- 2016(13441)
- 2015(14536)
- 2014(14263)
- 2013(13580)
- 2012(12147)
- 2011(11189)
- 2010(11470)
- 2009(10738)
- 2008(10099)
- 2007(8914)
- 2006(7965)
- 2005(7085)
- 学科
- 济(56550)
- 经济(56514)
- 管理(38708)
- 业(34720)
- 企(27856)
- 企业(27856)
- 方法(23581)
- 数学(21383)
- 数学方法(20916)
- 农(15966)
- 中国(15320)
- 地方(15297)
- 财(12454)
- 业经(11243)
- 农业(10638)
- 贸(10161)
- 贸易(10152)
- 策(9989)
- 易(9834)
- 学(9581)
- 制(9178)
- 技术(9161)
- 环境(9050)
- 地方经济(8994)
- 银(8575)
- 银行(8573)
- 理论(8524)
- 融(8375)
- 金融(8373)
- 行(8279)
- 机构
- 学院(182762)
- 大学(177267)
- 济(74936)
- 经济(73314)
- 管理(71491)
- 理学(61602)
- 研究(61218)
- 理学院(60934)
- 管理学(59576)
- 管理学院(59229)
- 中国(46610)
- 科学(37436)
- 京(36391)
- 财(34222)
- 所(30117)
- 中心(28496)
- 江(27980)
- 研究所(27218)
- 农(26652)
- 财经(26473)
- 范(24745)
- 师范(24556)
- 业大(24497)
- 经(23907)
- 院(22813)
- 北京(22727)
- 州(22592)
- 经济学(22036)
- 农业(20694)
- 技术(20464)
- 基金
- 项目(123554)
- 科学(99137)
- 研究(93347)
- 基金(88579)
- 家(76162)
- 国家(75568)
- 科学基金(65750)
- 社会(58857)
- 社会科(55914)
- 社会科学(55907)
- 省(50338)
- 基金项目(45445)
- 教育(43293)
- 划(42046)
- 自然(41750)
- 自然科(40819)
- 自然科学(40810)
- 自然科学基金(40005)
- 编号(39274)
- 资助(36719)
- 成果(31540)
- 发(28378)
- 重点(28168)
- 课题(27647)
- 创(26619)
- 部(26590)
- 创新(24801)
- 国家社会(23847)
- 项目编号(23796)
- 发展(23169)
共检索到272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宝余 陈套 刘立
通过观察科技追赶型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政策体系及其实践,本文提出追赶型和引领型科技政策,概括出历史和现实中追赶型和引领型科技政策的一些特征。鉴于中国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提出加快从追赶型到引领型科技政策转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科技政策 追赶型 引领型 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张文君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的因素不同,R&D经费支出对上海市有影响,创新平台对江苏省影响最大,研发机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浙江省创新体系效能,对安徽省而言则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文章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找到了着力点,并对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长三角区域 效能建设与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郁 叶兴庆 宁夏 殷浩栋 伍振军 陈凯华
本文通过对育种科学家、种业企业以及国家作物种质库的深度调研访谈,并利用论文和专利大数据对中国种业创新全链条进行系统的诊断分析,发现制约中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卡点”集中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育种人才和海外专利技术布局四个领域。形成这些“卡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种业创新投入不足与投入结构不合理、育种科研力量各自为战、创新链条脱节和断链、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激励不足等。促进中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瞄准存在的主要“卡点”,着力突破关键制约因素,系统谋划种业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方案。应以新型举国体制构建全产业链种业创新体系,完善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扩繁利用机制,支持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并强化产业整合优势,加快布局智慧育种的研发体系,健全种业创新市场激励机制。
关键词:
种业科技 自立自强 卡点 创新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旺盛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新阶段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出发,分析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部署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性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科技现代化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核心地位。面临后疫情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需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强国,突破智能农业关键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强国,突破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构建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突破食品产业技术、构建营养健康农业技术体系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因此,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大力培育支持农业创新型企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部署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重组构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智颖 廖兵 李绮慧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有效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创新创业企业,既是当前新型研发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同时对赋能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联合投资是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策略选择行为。通过构建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资本双边投资策略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矩阵实验室(MATLAB)模拟双边投资策略选择,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联合投资概率的最优调节方法。研究表明:第一,缓解资金缺口、风险规避、资源互补是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资本构成辛迪加联合投资的内在动因;第二,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资本联合投资的演化博弈系统具有复杂的路径依赖性,其演化稳定状态取决于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初始状态和关键参数调整机制;第三,通过控制参数中投资项目的合作收益、合作成本、风险系数、违约系数、政府补贴等因素,能够对系统主体策略行为选择产生较强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应具备良好的投资策略选择能力、完善有关制度机制、重视选择异质性的合作伙伴和适度采取财税激励政策等切实有效促进联合投资的建议,为新型研发机构资源配置与风险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汉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经过长期奋斗,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寒 李正风 张凤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下提出的现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具有深刻意义。在新发展阶段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调研和扎根分析,构建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在高质量科学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水平国际科学合作、卓越创新文化建设6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履行其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周文伟 黎泓燕
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展现出知识生产视角下拓展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多赢共生”机制、国家治理视角下增强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科教创新主体视角下优化科教资源配置实现协作性跨越的时代要义。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需要重塑逻辑指向,在使命目标上实现从“经济使命”向“战略使命”的转换,在构成主体上实现从“分立语境”向“整合语境”的转变,在合作模式上实现从“政策导向合作”向“价值导向合作”的转型。基于此,以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为依托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以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助力国家与区域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的必然进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强国理念的时代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要实现高水平。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出发,加快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强“无人区”科技顶层设计,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路径和发力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要跳出均衡发展误区,集中力量打造创新战略高地;要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教融合和产学研金融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供给的牵引作用,突破科技封锁,避免科技脱钩,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马羽彤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韩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明确其主要标志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体系、创新区域布局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五大支撑体系"予以加快推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科技自立自强 主要指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闳肆
为分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和系统结构,采用文献扎根法和德尔菲法提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位置、层次和作用。研究发现:(1)影响因素呈层次递阶状,表现为橄榄型结构(两端窄、中间宽),表明中介机制因素丰富;(2)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位于橄榄型结构最底层,发挥基础性调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是高原因度因素,科技赶超创新引领能力是中心度最高的因素;(3)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通过独立、依赖、自发或联动多种方式发挥协同作用。最终,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整合模型,涵盖系统动力、支撑、能力、任务和耦合等要素,并以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实现自立自强的案例检验模型有效性,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伟 王珂凡 张倩
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或深度融合的耦合关系。本文在分析两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表明:2014—2020年,中国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两者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大部分地区的耦合性呈现出“高与高”或“低与低”聚集的地域分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原始创新、源头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前瞻设计、方向引领和制度保障。我国科技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但部分企业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导致研发能力较弱且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但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一段距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