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2)
- 2023(14453)
- 2022(11821)
- 2021(10858)
- 2020(8588)
- 2019(18993)
- 2018(18579)
- 2017(34607)
- 2016(18107)
- 2015(20166)
- 2014(20207)
- 2013(20147)
- 2012(19228)
- 2011(17674)
- 2010(18498)
- 2009(17467)
- 2008(16298)
- 2007(14779)
- 2006(13750)
- 2005(12995)
- 学科
- 济(102267)
- 经济(102188)
- 业(55464)
- 农(50425)
- 管理(42158)
- 农业(33990)
- 中国(33694)
- 地方(32260)
- 企(31898)
- 企业(31898)
- 融(26914)
- 金融(26914)
- 方法(26874)
- 业经(26206)
- 银(25135)
- 银行(25124)
- 行(24502)
- 数学(23395)
- 数学方法(23218)
- 制(19614)
- 地方经济(17312)
- 发(17033)
- 财(16947)
- 学(16145)
- 产业(15042)
- 技术(14418)
- 贸(14148)
- 贸易(14131)
- 体(13832)
- 易(13592)
- 机构
- 学院(267503)
- 大学(259379)
- 济(126537)
- 经济(124036)
- 研究(100535)
- 管理(96916)
- 中国(82885)
- 理学(81388)
- 理学院(80500)
- 管理学(79386)
- 管理学院(78885)
- 农(58213)
- 科学(56321)
- 京(55052)
- 财(53628)
- 所(50364)
- 中心(47389)
- 研究所(44953)
- 农业(43778)
- 江(43338)
- 财经(41136)
- 业大(40548)
- 经济学(39248)
- 经(37089)
- 范(35851)
- 师范(35527)
- 北京(35430)
- 经济学院(35054)
- 院(35053)
- 州(34887)
- 基金
- 项目(167535)
- 科学(131782)
- 研究(131199)
- 基金(117592)
- 家(100703)
- 国家(99703)
- 社会(85571)
- 科学基金(84839)
- 社会科(80930)
- 社会科学(80912)
- 省(69232)
- 基金项目(61637)
- 教育(56979)
- 划(55054)
- 编号(54460)
- 自然(48096)
- 自然科(46877)
- 自然科学(46868)
- 资助(46328)
- 自然科学基金(46024)
- 发(44858)
- 成果(43947)
- 课题(38702)
- 重点(37867)
- 发展(37601)
- 展(37005)
- 部(36347)
- 创(36145)
- 国家社会(35919)
- 创新(33778)
- 期刊
- 济(160268)
- 经济(160268)
- 研究(88056)
- 中国(66959)
- 农(63084)
- 融(42553)
- 金融(42553)
- 农业(42364)
- 财(38269)
- 科学(36389)
- 管理(36119)
- 学报(36019)
- 教育(30081)
- 业经(29874)
- 大学(29380)
- 学学(27922)
- 技术(26502)
- 经济研究(24186)
- 问题(21404)
- 财经(20927)
- 业(20118)
- 经(18335)
- 世界(16841)
- 农村(16112)
- 村(16112)
- 农业经济(15579)
- 技术经济(15516)
- 经济问题(15107)
- 贸(13488)
- 科技(13425)
共检索到443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晓斌
以吕梁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工作当中,如何聚焦农村特色产业需求,打造“科创中国”样板间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科技经济融合、服务产学融合的新模式、新成果、新亮点,为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特色产业 科技经济 科技应用 吕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高效发展和农村治理有效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婷莉
针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专业资源和专业支持不足的问题,上海围绕特殊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以“专业资源中心、专业融合空间、专业支持平台”为发展导向,对资源教室的资源配置、环境创设、多元支持等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融合发展,构建了资源教室赋能融合教育迈向优质发展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融合教育 资源教室 专业资源 服务与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立涛 孙富余 田云
文章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实践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员培养"四位一体"的科技特派创新模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创新了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升
文章聚焦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空间计量及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来自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表现出持续的正响应,但整体反应并不大;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差贡献率偏小。文章进而从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增强要素流动与集约化配置机制、强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对接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升
文章聚焦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空间计量及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来自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表现出持续的正响应,但整体反应并不大;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差贡献率偏小。文章进而从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增强要素流动与集约化配置机制、强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对接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赛红 罗美方 朱建 陈修谦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经济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促进效应,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农业科技进步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14.58%;(3)农业科技进步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村金融发展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当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小于0.66时,其推动作用较小,越过门槛值后,正向影响有所增强。最后,本文提出推动农村金融科技服务下沉、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及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广义 薛松
城乡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城乡融合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村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始终是农村产业的核心,农村一二三产业应紧密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进程,符合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平衡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 产业与经济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月
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解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鞍山市从内外市场需求出发,紧紧依靠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了全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一、坚持区域化布局,培植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从不同区域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环境、物产、人文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梅
吕梁市紧紧围绕谋求新跨越、实现新发展、建设新吕梁的“三新”目标和“突出一主三化,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科学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通过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性的成就:一是推动了传统产业新型化;二是推动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三是推动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四是掀起了全市经济发展新高潮。与此同时,有三点启示:一是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增长;二是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三是坚持以大环境支撑大跨越。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实践效应 跨越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林生 明文彪 赵星
我国元宇宙的核心价值被定位为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理论证析与产业辨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理论上遵循复杂系统科学与其研究策略,构建元宇宙“技术—经济互塑系统”模型,证析元宇宙三组分技术与元宇宙三层级产业之间耦合涌现效应;构建元宇宙“三层视角系统”模型,辨明我国元宇宙当前阶段的政策行动与其产业发展内容。同时,在产业应用上,依照政策框架与比对国内外现状,提出需贯彻落实元宇宙产业的“三化”内容,并进行其应用场景前瞻。由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强适应元宇宙发展的新基建、核心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正昌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自身服务三农、社区及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并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县域及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普惠制泛金融服务。应明确定位,牢牢把握政策和市场导向,寻找场景和切入点,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渠道普惠金融新场景同IT融合,以"互联网+"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服务业态和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霞
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亟需得到金融系统的有力支持,但农业及关联产业的天然弱质性和高风险性阻滞了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业金融业务的方式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农村特色产业金融业务的内涵及其价值;从影响农村特色产业金融业务的产业链风险、产品标的物风险及信用风险等角度揭示了农村特色产业金融业务风险;给出控制农村特色产业金融业务中的产业链风险、质押标的物风险及相应信贷主体信用风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特色产业 产业金融 风险控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鹏
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进一步厘清特色产业经济的内涵与理论依据,文章认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包括特色资源禀赋、规模化生产与销售、产业升级与融合、创新制度体系等四个方面。当前,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大批特色鲜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呈现出绿色生态产业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度不断提升等特点。但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特色产业仍处于培育成长期,面临产业集群效率不足、资金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未来仍需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定位、强化政策支持、抓好特色产品的创新,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产业融合 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