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9)
- 2023(6514)
- 2022(5621)
- 2021(5280)
- 2020(4400)
- 2019(9775)
- 2018(9415)
- 2017(18414)
- 2016(9922)
- 2015(10870)
- 2014(10704)
- 2013(10492)
- 2012(9683)
- 2011(8851)
- 2010(9020)
- 2009(8220)
- 2008(8037)
- 2007(7291)
- 2006(6699)
- 2005(5969)
- 学科
- 济(40221)
- 经济(40194)
- 业(32485)
- 管理(29845)
- 企(24667)
- 企业(24667)
- 方法(18038)
- 数学(16654)
- 数学方法(16431)
- 农(13875)
- 财(10918)
- 中国(10885)
- 制(9505)
- 农业(9304)
- 贸(8505)
- 贸易(8503)
- 策(8411)
- 业经(8348)
- 易(8309)
- 技术(8184)
- 地方(7330)
- 体(6830)
- 学(6599)
- 银(6443)
- 银行(6423)
- 行(6213)
- 及其(6125)
- 务(6073)
- 财务(6051)
- 财务管理(6040)
- 机构
- 学院(141879)
- 大学(140047)
- 济(62891)
- 经济(61674)
- 管理(56997)
- 研究(49298)
- 理学(49219)
- 理学院(48735)
- 管理学(47952)
- 管理学院(47674)
- 中国(37711)
- 科学(29266)
- 财(29003)
- 京(28849)
- 农(26381)
- 所(24715)
- 中心(22881)
- 财经(22500)
- 研究所(22343)
- 江(22036)
- 业大(21825)
- 农业(20756)
- 经(20539)
- 经济学(18969)
- 北京(18112)
- 院(17751)
- 范(17352)
- 师范(17173)
- 经济学院(17160)
- 州(16862)
- 基金
- 项目(94733)
- 科学(76039)
- 研究(69920)
- 基金(69611)
- 家(60650)
- 国家(60149)
- 科学基金(51973)
- 社会(44879)
- 社会科(42824)
- 社会科学(42817)
- 省(36932)
- 基金项目(35848)
- 自然(33449)
- 自然科(32743)
- 自然科学(32734)
- 自然科学基金(32214)
- 教育(31788)
- 划(31354)
- 资助(29325)
- 编号(27852)
- 成果(22509)
- 部(21433)
- 重点(21003)
- 发(20830)
- 创(20457)
- 课题(19302)
- 创新(19124)
- 国家社会(18792)
- 教育部(18337)
- 人文(17940)
共检索到21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照辉 高笛
以1998—201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OLS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科技类并购、并购标的规模以及主并购方科技属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类并购会显著提高并购溢价,而并购标的规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并购溢价;当主并购方为科技类企业时,科技类并购与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进一步加强,而并购标的规模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类并购会显著降低主并购方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并购标的规模对主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主购方为科技类企业时,科技类并购能显著提高主并购方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能显著缓解并购标的规模对主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玉坤
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表明并购通常不能创造股东超额收益,但从并购前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4年并购案例的研究发现,并购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通过技术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实现,而规模效率对企业产出效率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关键词:
公司并购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凡 许伟 王平田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运用OLS和IV回归分析,在解决了技能溢价、人力资本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质量和技能溢价的交互项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技能溢价能够对人力资本质量产生激励作用,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型,一方面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技能溢价激励员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非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质量,从而共同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技能溢价 人力资本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相宇 彭培慧
产业政策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指导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文章以2010-2017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断点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效果上,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及大规模企业。作用机制上,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政府加大补贴发放,并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同时,产业政策可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利用Thomson ONE Banker Database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sohn-Petrin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更科学地估计了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检验外资并购是否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虽然不能立刻发挥作用,但经过一定的融合期,外资并购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超过20%。另外,企业的出口行为将会进一步强化并购的生产率效应,出口企业因外资并购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提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30%左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鹏翼 徐咏仪 余言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也需要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妥善安排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越大,并购后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改变了并购方的资源配置倾向,加大整合难度;同时,资源配置战略差异会降低并购方的公司价值,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降低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最后,为了减少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并购方需要着重考虑被并购方特征与组织环境的调节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满德 严西南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稳定生产者预期、保护和调动生产者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及其改革调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小麦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的改革调整总体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年际波动较为明显。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稳预期、稳信心功能和对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增强政策弹性和实施灵活性,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政策改革调整时要注重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种粮基本收益,防范对粮食生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冲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丹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理论,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使用文本挖掘法筛选出高相关性的关键词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最后分别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金融科技机构新增数量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检验金融科技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仕华 李维安
Kahneman(2003)在总结决策者的非理性特征时,发现除了过度自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非理性特征——锚定效应。已有研究只考察了并购溢价决策中高管过度自信的非理性因素,尚未考察锚定效应的非理性因素。本文旨在考察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文章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并购事件样本,结果发现:并购溢价决策虽然受到理性因素的支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锚定效应。具体来说,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内在锚,不存在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内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外在锚,不存在内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外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同时存在内在锚和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中仍然会呈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彦斌 谭涵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趋势性放缓的局面。笔者测算,2008~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均值为1.2%,相比1978~2007年增速均值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他一些学者和机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针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永潮 吕开宇
[目的]评估“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究其省际差异与作用机制,对完善“价补分离”政策、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个玉米主产省(区)2008—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采用合成控制法,从东北三省一区整体和分省两个层面对“价补分离”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整体上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积极促进作用,尽管第一年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随后5年中,政策的促进作用显著。(2)分省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对内蒙古和吉林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长期显著,而对黑龙江和辽宁的促进作用呈现波动。(3)影响机制看,“价补分离”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发挥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价补分离”政策能够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省际异质性。未来,政府应稳步推进粮食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还应提高机械化水平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乾坤 杨琛如
以主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和企业国际化理论等,构建分析框架并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溢价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程度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溢价决策的基本因素,海外并购高溢价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交纳的"学费";企业高管的自利与过度自信心理特征会放大并加剧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溢价程度;高国际化程度能有效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溢价水平。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并购溢价 溢价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