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4)
2023(3063)
2022(2479)
2021(2441)
2020(1889)
2019(4052)
2018(3866)
2017(7220)
2016(4034)
2015(4538)
2014(4564)
2013(4429)
2012(4232)
2011(3707)
2010(3950)
2009(3845)
2008(4034)
2007(3798)
2006(3626)
2005(3591)
作者
(11658)
(9775)
(9552)
(9545)
(6040)
(4639)
(4360)
(3682)
(3681)
(3671)
(3346)
(3270)
(3078)
(3075)
(3035)
(2985)
(2879)
(2831)
(2724)
(2660)
(2454)
(2418)
(2401)
(2299)
(2276)
(2165)
(2137)
(2089)
(2038)
(1966)
学科
管理(15159)
(14847)
(14659)
经济(14633)
(12270)
企业(12270)
(6940)
中国(6435)
(6238)
(5842)
技术(4577)
农业(4479)
业经(4396)
(4215)
(3938)
财务(3924)
财务管理(3909)
(3864)
银行(3864)
方法(3745)
企业财务(3731)
(3666)
体制(3392)
地方(3342)
(3244)
金融(3244)
工作(3229)
(2952)
(2937)
教育(2910)
机构
学院(59260)
大学(58728)
(22656)
管理(22238)
经济(22014)
研究(21739)
中国(18227)
理学(17947)
理学院(17760)
管理学(17480)
管理学院(17367)
(13413)
(13185)
科学(12220)
(11091)
中心(10483)
(10296)
财经(9601)
研究所(9393)
北京(9093)
(8635)
(8556)
(8501)
(8396)
师范(8369)
(7868)
(7532)
财经大学(6942)
技术(6864)
业大(6839)
基金
项目(33340)
研究(28266)
科学(26352)
基金(22481)
(18917)
国家(18714)
社会(17125)
社会科(16057)
社会科学(16049)
科学基金(15652)
(13506)
教育(12334)
编号(12007)
成果(11513)
(11264)
基金项目(11195)
课题(8905)
资助(8685)
自然(8316)
自然科(8070)
自然科学(8067)
自然科学基金(7895)
重点(7719)
(7657)
(7567)
(7536)
(7512)
项目编号(7500)
(7497)
(7242)
期刊
(32072)
经济(32072)
研究(21554)
中国(16271)
(11329)
管理(9805)
教育(9545)
(9541)
(8299)
金融(8299)
科学(7703)
学报(7302)
农业(6179)
大学(6006)
业经(5590)
技术(5424)
学学(5417)
财经(5026)
科技(4924)
(4488)
论坛(4488)
问题(4477)
(4342)
经济研究(4003)
图书(3545)
理论(3382)
会计(3301)
(3252)
(3216)
(3107)
共检索到10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鲁云鹏  
本文以科技社团的概念与本原性质为逻辑起点,借由治理环境变迁,聚焦科技社团治理的问题、内涵与特征,搭建起科技社团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结论有:首先,科技社团的本原性质是由互益性衍生的组织社会性与公益性,由契约性构建的组织独立性与生产性;其次,当代科技社团治理需解决的问题在于自治权维护、决策能力与协作效率提升;再次,科技社团治理是指大科学时代下,科技社团通过协调会员同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权责利关系,并合理设置决策、激励监督及互动合作机制,以实现科学高效创新与传播的动态性制度安排过程。而组织属性趋向混合、结构高度柔性、使命重视公正,也使得科技社团治理区别于其他组织类型治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苗秋香  
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治理是一个以法治为基础,以制度为框架,民主、协调、高效的运行体系,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立体图景,也是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政府对教育办学自主权的下放不够、第三方评价机构与教师教育对接不畅等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具有中国特色、契合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治理实践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的有机统一,具有自主性、引领性、开放性、体系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合作紧密高效、体系化创新支撑能力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可以用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三方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等18个指标进行衡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亟须抓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筑完善的新型举国体制、原创技术激发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生态育成机制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系统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军  张森  
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统筹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支撑。中国提出并部署科技自立自强的表层逻辑是受国际复杂环境的倒逼,深层逻辑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演进的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更高阶形态,可解构成互为依归的两部分:科技自立与科技自强。前者强调逐步实现关键核心科技的自主安全可控,后者则指涉科技论域中的创新力、支撑力、影响力和把控力等四个维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型举国体制框架内予以科学稳妥有序地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开放与创新、守正与创新、强国与世界之间的张力关系,要凝聚理论、文化、科技、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合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杰  
经济全球化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生态系统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紧密的理论契合,"单边""单向度"的社会责任模式需要向互动的、协同的、共生的社会责任模式变迁。本文对基于互动观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与企业个体组织的单边社会责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的内涵,构建基于正式制度契约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治理机制,指出企业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互动认知的内化路径包括社会责任互动的交往实践、角色融入、知识扩散、类别化整合与情感融通,提出主要生态位成员和扩展生态位成员的社会责任互动定位与实现策略。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领域和层面,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摆脱战略...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冉连  
[目的/意义]网络虚拟社会作为国家治理的新领域,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问题,有利于掌握虚拟社会治理规律,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方法/过程]依据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网络虚拟社会治理、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创新内涵解读的基础上,从治理理念、治理方法、治理模式、主体道德自律、法治保障五个方面论证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结果/结论]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从创新虚拟社会治理理念、方法、模式、道德自律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梅梅  王小亮  奚海燕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聚焦于网络信息内容,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体如政府、互联网企业、网民等协同合作参与到治理实践中。为达成网络生态治理目标,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多元主体责任压实,形成立体联动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提升软硬件技术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从谋  王珂  张晶  干牧野  苑韶峰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治理内涵与实施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关系是科学认知国土空间的逻辑主线,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内涵包括“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价值实现”4个方面。(2)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法治化、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手段智慧化。(3)基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逻辑关系,构建了由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构成的多维一体综合治理实施路径。(4)国土空间要素治理包括加强自然要素“地—地”联系、推动人地业等资源要素互补流动;国土空间结构治理包括以“三区三线一网络”为核心进行空间分区和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国土空间功能治理包括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提升和协调“三生”功能;国土空间价值治理包括完善国土空间多维价值目标权衡管理、建立健全农业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需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的逻辑关系出发,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构建多维一体综合治理路径,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杨  孟溦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特征变化所衍生的治理需求,体现了科技创新从“建制”到“解构”的历史趋势。因此,在“解构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将前沿治理理论与科技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治理进行阐释,指出科技治理以行动者网络作为行动结构,以后现代话语作为对话形式,以合作制组织作为组织形式,以行动主义作为互动形式,以良性、可持续创新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勾勒出后现代社会科技治理的理论图谱,可为我国未来科技治理改革实践提供方法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周文利  
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本文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瑶  
新经济形势下,流通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产业现代化、高端化转型创新的关键。高质量意味着体系创新、组织变革、资源共享和发展方式的现代化,以"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的新发展过程应用于流通业领域,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行的实践途径。本文在阐述流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产业经济新发展理念和流通业的产业特征,制定符合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认为:流通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效益不足、空间布局混乱、创新成果有限、绿色化发展不足等实际问题,而要全面落实流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永民  徐文媛  
"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理念和时代命题。高校社团既是内涵式发展的承担者又是受益者。学生社团内涵式发展需要既有容量的扩张,又有品质的提高。团队绩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团的团队优势,为社团带来竞争机制建立、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工作效率改进,促进团队凝聚力增进和社团协调健康发展。社团的团队绩效管理必须科学合理,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并重,兼顾团队精神和激励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韩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明确其主要标志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体系、创新区域布局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五大支撑体系"予以加快推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君阳  
积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克服科层式行政管理制度本身固有的弊端,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以及专业权威在决策中的价值与作用,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与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本质表现为:保障与促进在教育治理过程中共同意志合理性的形成;保障与提升教育系统中的个体与集体的权利、自由的顺利实现;赋予非行政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同位决策中以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除具有法治、效率、协调、民主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公平性、开放性、多元性、生态性等特征。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有三种基本路径:建成学习型社会,积极促进教育治理理念的合理转变;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与善政分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社会力量参与作用,建立灵活有效的教育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