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2)
2023(10357)
2022(9209)
2021(8855)
2020(7348)
2019(17062)
2018(16975)
2017(32585)
2016(17580)
2015(19925)
2014(19847)
2013(19529)
2012(18057)
2011(15981)
2010(15974)
2009(14471)
2008(13948)
2007(11939)
2006(10378)
2005(9037)
作者
(50542)
(41848)
(41489)
(39378)
(26807)
(20028)
(18840)
(16500)
(15931)
(14774)
(14531)
(13951)
(13121)
(13120)
(12789)
(12649)
(12584)
(12405)
(11752)
(11723)
(10390)
(10194)
(10003)
(9516)
(9339)
(9232)
(9228)
(9186)
(8338)
(8187)
学科
(67721)
经济(67629)
管理(49712)
(48932)
(40677)
企业(40677)
方法(32329)
数学(27668)
数学方法(27341)
中国(18594)
(18462)
(16426)
(16113)
业经(14846)
地方(13991)
技术(12842)
农业(12602)
理论(12177)
(12117)
(11953)
贸易(11947)
(11603)
(10826)
教育(10688)
环境(10642)
(10152)
财务(10094)
财务管理(10074)
(9867)
金融(9866)
机构
大学(249304)
学院(244977)
管理(102029)
(94095)
经济(91950)
理学(89115)
理学院(88103)
管理学(86620)
管理学院(86189)
研究(81705)
中国(58500)
(53739)
科学(52660)
(41673)
(40592)
(38198)
业大(37697)
研究所(37349)
中心(36804)
北京(34205)
财经(33956)
(33922)
(33608)
师范(33317)
(30927)
农业(29859)
(29794)
(28022)
师范大学(27258)
经济学(26877)
基金
项目(174606)
科学(137129)
研究(129108)
基金(125925)
(109952)
国家(108718)
科学基金(93112)
社会(79420)
社会科(75114)
社会科学(75092)
(67803)
基金项目(67696)
自然(61008)
自然科(59555)
自然科学(59542)
自然科学基金(58456)
教育(58407)
(57424)
编号(53157)
资助(51582)
成果(43271)
重点(38322)
(38310)
(36767)
(36709)
课题(35844)
创新(34177)
科研(33299)
项目编号(33208)
教育部(32774)
期刊
(99738)
经济(99738)
研究(71962)
中国(45480)
学报(39415)
科学(37216)
管理(36722)
(34242)
教育(29974)
(29722)
大学(29674)
学学(27573)
农业(24655)
技术(20917)
(17338)
金融(17338)
业经(16160)
图书(15973)
财经(15486)
经济研究(15163)
科技(15086)
理论(13094)
(13046)
问题(12873)
(12824)
实践(12298)
(12298)
技术经济(11800)
情报(11726)
(11199)
共检索到350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健铨  何光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化、人格化,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对于科技界的期盼~([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宏  周萍入  冯良宣  董园园  张董敏  
采用东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公众和科学家对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的认知现状,并利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风险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知的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均高于科学家所认知的风险;导致公众与科学家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之一是公众缺乏GMF相关知识;在知识、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公众易于受到外在信息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信息来源于传统媒介、GMF争论了解越多的公众,其认知的GMF风险越大;而专家、政府、企业的可信度以及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能够有效降低公众的认知风险;科学家因相关知识储备较多,受信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小。此外,个体特征因素亦...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铭钟  郝亚杰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时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错之年,培育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容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科学家精神就是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文化在科学家身上的集中投射,要以科学文化涵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铸造科学家精神,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深扎根、扎深根、结硕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叶锦涛  何光喜  
公众对科学家的系统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风险情境下发挥着提高风险治理效率、稳定社会心态等特殊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在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化。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对科学家给予了高度信任,个人的科学素养、媒介使用、信息获得、社会网络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科学素养较高者、希望媒体传播正能量者更信任科学家,而频繁使用互联网媒体者、获知科学家负面信息者、网络中有科学家成员者和相信谣言者则对科学家更加不信任。这些结论呼应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在"常态社会"情境中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在风险事件情境下也对科学家信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水平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越大的人对科学家信任水平也越高。疫情冲击还对公众对科学家信任形成机制起到调节作用,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社会群体在科学家信任问题上的分歧,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就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茜  陈强  
The phenomena of collaboration of papers published in Nature,Science in China an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in 1996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collaboration level of Chinese scientists and of foreign scientis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aboration level of s...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坦  黄金霞  张建勇  黄永文  
[目的/意义]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书昆  
1 “科学家拥有的科学”与“大众共享的科学”科学家精神毫无疑问要建立在科学家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约之上,概要而言,它包括“心”与“行”两个方面。“心”的内涵是求真、求善以及求美的信念,特别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初心;“行”的内涵是坚守信念、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和个人操守,特别是面对权与利纠缠时“求真向善”的操守。并非凡是科学家都有良好的科学家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理念环境和机制设计的不同,科学家精神的议程构建与传播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演化走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瑞花  俞以勤  韩露  王晓山  韩晶  
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管理为例,探讨科技名人档案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专属性和学科局限性、稀有性和珍藏价值、文献载体的多样性这3个特点基础上,提出借鉴档案知识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的思想。然后,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揭示和知识库建设4个方面探讨了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汝鹏  苏竣  
归纳了科学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以863计划为例探讨了中国科技决策中科学家影响力的演变动因,发现知识、价值和制度是认识科技决策主体互动的核心变量。指出科技决策机制应匹配决策中的知识供求,体现必要的价值诉求,促成价值共识;应对那些提供亟需知识、代表主导价值的参与者赋予更大的决策权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福君  
1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演进中国科学家精神一直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内涵也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1919年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口号,让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无数仁人志士分别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踏上救国之路,前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者将科学救国作为信念,远赴海外学习科学技术,回国传播科学思想,使其扎根于中华大地。赵忠尧带着50毫克镭辗转长征,西南联大师生流离漂泊,在日军轰炸下坚持学习研究,高士其忍受残疾千里奔赴延安开展科普工作。在黑暗的旧社会和战乱的环境中艰苦求索,用科学寻求报国之路,是这一时期爱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精神风貌。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学森(1911年12月—2009年10月),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大中(1935—),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世纪60年代,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基地及屏蔽实验反应堆。80年代,主持领导建成世界第一座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5MW低温核供热堆,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新领域。积极倡导并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于2000年建成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这2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破解了核能安全的世界难题,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响  齐欣  
1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当代博物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种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博物馆历来承担着传播普及科学、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公民对科学的预期也从单一的生产、生活工具,逐渐扩展到文化享受、精神熏陶等愈发多元化的需求。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公民利用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比例较2015年、 2018年稳步提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