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3)
2023(11870)
2022(9602)
2021(8792)
2020(6940)
2019(15704)
2018(15556)
2017(29033)
2016(15599)
2015(17742)
2014(17761)
2013(17291)
2012(16362)
2011(15143)
2010(15194)
2009(13940)
2008(13755)
2007(12252)
2006(11170)
2005(10733)
作者
(44729)
(37092)
(37072)
(35129)
(23921)
(17649)
(16774)
(14439)
(14404)
(13164)
(12892)
(12411)
(12011)
(11948)
(11669)
(11418)
(11113)
(10658)
(10634)
(10351)
(9570)
(9112)
(8992)
(8503)
(8411)
(8391)
(8272)
(8240)
(7524)
(7459)
学科
(75534)
经济(75452)
(39393)
管理(38079)
中国(29502)
(27750)
企业(27750)
(23385)
方法(23031)
地方(21511)
数学(19952)
数学方法(19839)
业经(17980)
农业(15884)
(15622)
贸易(15606)
(15152)
(14380)
(14361)
金融(14361)
(14332)
银行(14314)
(14215)
(14086)
(14052)
(12359)
技术(12058)
环境(11627)
地方经济(11479)
发展(11205)
机构
大学(223691)
学院(223440)
(103243)
经济(101415)
研究(89691)
管理(78646)
中国(70373)
理学(65639)
理学院(64788)
管理学(63922)
管理学院(63479)
科学(50739)
(50200)
(46186)
(45599)
研究所(41050)
中心(39081)
(36809)
财经(35679)
(34131)
经济学(33446)
北京(33227)
(32607)
(32438)
(32212)
师范(32164)
经济学院(30055)
业大(28497)
农业(28332)
(27546)
基金
项目(141495)
科学(112513)
研究(108926)
基金(102103)
(88744)
国家(87988)
科学基金(74233)
社会(71522)
社会科(67897)
社会科学(67884)
(53344)
基金项目(52362)
教育(48537)
(45580)
编号(43154)
自然(42940)
自然科(41949)
自然科学(41936)
资助(41327)
自然科学基金(41217)
(37540)
成果(36617)
重点(32689)
(32335)
课题(31386)
发展(31292)
国家社会(31036)
(30775)
(29899)
中国(29313)
期刊
(122995)
经济(122995)
研究(77957)
中国(55377)
(36869)
(32729)
管理(32377)
科学(31871)
学报(31653)
教育(29806)
(27153)
金融(27153)
农业(25709)
大学(24861)
学学(22865)
经济研究(21063)
业经(19851)
技术(19685)
财经(18221)
问题(16564)
(15966)
(15037)
世界(15025)
(14664)
国际(14273)
(12159)
论坛(12159)
图书(11647)
科技(11405)
技术经济(11185)
共检索到368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程志波  
“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我国成功推进科技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领导”的坚强保障、“科技为民”的价值导向、“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举国体制”的赶超模式、“自主—开放”的发展方针是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经历了形成、发展、拓展创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发展特征与历史成就。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科技现代化的内在运行规律,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现代化发展方针,建立权威高效的科技现代化运行体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梅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尚不稳固的状况下,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阐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总结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提出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领域组织和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发展农村党员的实践基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致经历了:革命年代深入群众、发动和领导农民的创立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建阶段、曲折前进阶段、逐步规范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经过了100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显出六大鲜明特色:重视政治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掌好舵,从根本上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重视思想建设,提升基层党员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基层领导全覆盖,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活力;重视作风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根基,增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在引领、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核心作用;重视纪律建设,锻造自律自觉的基层队伍,不断拓展纪律建设的时代内涵;重视制度建设,保障基层党建科学规范,确保基层党组织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构建"嵌入式"发展模式,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力;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党的战斗堡垒,使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新时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志江  刘雨薇  邓惠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探索出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独特创造。过渡时期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全面学习苏联工业化方法的"舶来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代化道路,是试图将苏联工业化内核与我国资源优势和现实需要相结合的理想建设路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文明发展方向进行契合对接以确保在与人类共同价值目标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新阶段、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架构、战略部署、布局安排等进行创新升级的结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潇  
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向,但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大而不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农业的领先地位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美国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能源消耗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学习和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吸取美国农业发展中的教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景利  张国忠  张冰  李静  
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五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制度体系五点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毅  
无论是后发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需要国家权威来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秩序困境。回到中国语境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挽救民族危亡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曲折前行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追求发展与保护双重目标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超大规模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准备和制度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在追求治理现代化目标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人民至上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党建引领的共同体保障。从价值观念的共识达成看,国家权威积累从源头方面为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国家发展目标,有助于优化国家行为。从行动动员的组织化程度看,国家权威积累为实现现代化有序参与和高效运转提供组织保障。从权力运作的制度化安排看,国家权威积累为现代化道路的稳健前行提供规则遵从和法治意蕴,有助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领导主体的能力养成看,国家权威的积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党主导相辅相成、相互增强,使主导性政治力量从弱小走向强大再到高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俐  陈阳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诸多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对于目前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美国既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借鉴美国的农业发展经验,扬长避短,明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本文仅就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晓梅  张明  高蓓  
本文重点分析了三种具有欧洲特色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欧洲资产证券化实践的主要特征,最后探讨了欧洲资产证券化进程能够向中国资产证券化提供的参考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乔博  
尽管当代小农制国家国情不同,农业现代化道路各异,但都是在政府大力支持和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出现了农业结构多样化、土地适度规模化、生产信息化和产品高质化生态化等共同特点。研究和借鉴其经验,探索和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对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博琛  
201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克服中国当前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进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并最终促进农业现代化在理论上的可行性。面对WTO规则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压力,借鉴和吸取日本农协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应将组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理念变为行动,尽快建立起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并健全有关农民合作组织的法律法规,同时,认真论证和批判性地借鉴日本农协半官半农的经营模式、对会员"一条龙"的综合服务业务、动态的经营体制,让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少走弯路、多收实效。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静美  
以详实的事例,介绍了俄罗斯大学图书馆以科学家、文化名人命名的图书馆多;举办科技文化展览、讲座多;组织读者阅读等活动多的内容与特点,研究分析了俄罗斯大学图书馆重视科技文化知识传承与创新读者服务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中国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小平   陈学渊   吴永常  
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链接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是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宁夏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32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体系构建、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促进和提升区域科技支农和科技兴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践价值。本文系统回顾宁夏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演进阶段与主要特征,分析基于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服务模式、主要成效和差异化特点,探究其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并从机制、人才、资源等多维度提出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邢红央  
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分析了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所采取的对策措施,结合中国国情,旨在从日本和美国的经验中总结出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