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8)
2023(9006)
2022(7370)
2021(7052)
2020(5508)
2019(12317)
2018(12362)
2017(22424)
2016(12133)
2015(13451)
2014(13053)
2013(12112)
2012(10784)
2011(9478)
2010(9898)
2009(9278)
2008(8974)
2007(7858)
2006(6945)
2005(6231)
作者
(31565)
(26114)
(25914)
(24977)
(16557)
(12615)
(11839)
(10252)
(9906)
(9556)
(8887)
(8732)
(8221)
(8141)
(8034)
(8016)
(7914)
(7715)
(7627)
(7374)
(6589)
(6322)
(6310)
(6066)
(5996)
(5885)
(5848)
(5823)
(5435)
(5118)
学科
(40118)
经济(40062)
管理(35505)
(32048)
(28358)
企业(28358)
方法(15375)
中国(13362)
(13207)
理论(12781)
业经(11745)
数学(11738)
数学方法(11492)
(11065)
(9417)
教学(9396)
技术(8822)
(8788)
农业(8724)
地方(8144)
(8142)
教育(7692)
(7350)
银行(7348)
(7115)
财务(7085)
财务管理(7067)
(6993)
(6924)
贸易(6917)
机构
学院(160637)
大学(156693)
管理(61149)
(56436)
经济(54843)
理学(51927)
理学院(51411)
管理学(50422)
管理学院(50149)
研究(49522)
中国(38382)
(33118)
科学(30308)
(28240)
(25280)
中心(23625)
(23456)
(23430)
师范(23239)
财经(21706)
技术(21378)
(21345)
研究所(21010)
北京(20841)
业大(20800)
(20797)
(19473)
(18716)
职业(18472)
师范大学(18169)
基金
项目(105056)
研究(84018)
科学(81849)
基金(70415)
(60064)
国家(59478)
科学基金(51187)
社会(50060)
社会科(47178)
社会科学(47163)
(44502)
教育(40728)
编号(37375)
(36350)
基金项目(36291)
成果(30938)
自然(30462)
自然科(29709)
自然科学(29699)
自然科学基金(29087)
资助(27902)
课题(26991)
重点(24280)
(23667)
(23392)
(23047)
项目编号(22903)
(22050)
创新(21915)
(20925)
期刊
(67795)
经济(67795)
研究(46728)
中国(39092)
教育(31011)
管理(24116)
(23284)
科学(20475)
(20382)
学报(20344)
技术(18139)
大学(16221)
学学(14643)
农业(14424)
(13220)
金融(13220)
业经(12777)
职业(10902)
经济研究(10473)
财经(10278)
科技(9967)
图书(9698)
(9169)
论坛(9169)
(8915)
(8164)
(7813)
商业(7563)
问题(7548)
技术经济(7283)
共检索到243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杨  
当前,以科技管理范式为应然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于科技治理改革实然,导致人才评价实践中衍生诸多问题,亟需建立符合科技治理需要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但是,由于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尚未厘清,对于人才评价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为阐明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实践进路,本文首先从目标、行动、话语、组织、规范5个维度对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应将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作为评价目标、以网络结构重塑评价主客体关系、面向合作重构人才评价标准、以平等对话改良评价方式、在行动中规范人才评价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羽  刘惠琴  石中英  
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当代主流教育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实证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这三种范式面临两大危机:研究无法系统指导实践改进、主流范式缺少中国本土文化的贡献,限制了教育研究价值的实现。本文提出"指向实践改进的系统范式",以解决主流教育研究范式的危机。系统范式的本体论基础包括教育实践的统一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复杂动态性;认识论主张包括具身性、情境性和整体性;方法路径包括驻校教育研究模式、"学术—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的研究材料等,并提出"实践改进性"的学术评价标准。系统范式的实践面临诸多挑战,要求对教育实践系统与教育研究的关系进行顶层设计、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创新学术评价标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碚  
既有"微观-宏观"范式下经济学理论难以充分解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具有显著的域观特征。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域观现象,中国经济现代化十分突出地发挥了域观效应的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要以域观经济的思维,探索和创造各地区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可行道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军  
介绍情报分析方法范式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从提高情报分析质量的角度探讨情报分析方法的范式研究的实践意义,提出情报分析方法研究的5种范式,即数据范式、文献范式、人际范式、机构范式和认知范式,简要介绍各自的特征和情报功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海波  娄策群  
文章通过对信息治理和数据治理的概念比较、政府治理的演进轨迹分析后,分别从信息管理视角和公共管理视角阐释了政府数据治理的内涵与理论逻辑;其次,从10个方面(治理结构、决策方式、治理范式、管理方法、服务理念、治理思路、绩效评估、治理重心、治理流程、治理体系)探究了数据治理对推动政府治理变革与决策支持的影响;最后,提出数据开放环境下的政府数据治理的新命题与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明峰  范勇  史自词  
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它表达了多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改变学校的等级化格局,以及消解学校中核心与边缘、形式与实质的区隔化模式的理论意图。基于这些主张,并结合学校治理的国家逻辑,可以确立影响学校治理改革的"国家权力介入"和"学校事务参与"两个变量。以这两个维度为标准,可以明确学校治理改革的"服务型"、"专业型"、"均衡型"和"松散型"四种进路,它们都意味着学校从"他律"向"自律"的治理转型。在中国语境下,推进学校治理改革不但有政治和教育上的迫切性,而且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着制度和机制上的困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德球  胡晴  
数字经济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度变革微观企业的发展环境与互动方式,极大地挑战了以委托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为两大支柱的传统公司治理研究,对新经济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探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数字经济推动公司治理观念与公司治理模式创新的需求为导向,立足数字经济时代不断涌现的公司治理创新实践,在系统梳理经典研究脉络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公司治理边界突破的逻辑与路径,遵循“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治理重构”的逻辑思路,提炼归纳新经济下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框架:从股东中心向企业家中心转变,聚焦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的创始人及业务团队,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及技术资本的长效价值。在此逻辑体系下,本文从大数据赋能资本市场治理、大数据驱动产品竞争市场治理和大数据重构控制权市场治理等维度深入分析新时代下公司治理研究的新机制和新路径,推动新型治理生态模式构建,并结合当今公司治理的实践前沿,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视角拓展和思路启发。最后,本文在展望研究前景的同时也正视转型阶段下的现实困难和研究挑战,鼓励学者充分利用实践素材,开展扎根本土、实证分析与案例探索并存的高质量研究,拓展数字经济时代公司治理决策新范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实现路径,积极应对数字经济下公司治理价值重塑与研究范式转变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陈永国   李文哲   窦丽琛  
金融科技专业是新财经教育改革的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否理解金融科技范式转移的方向和热点,以及分析提升教育改革满意度的因素以便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参考,是评价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流程的核心评价有两部分,一是评价内容,即以金融科技范式转移的关键词共词表为基础,将其中的高频关键词共词与新财经的发展维度进行交叉融合,从而提炼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表;二是满意度影响因素,以教育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为框架,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影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满意程度的教育教学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经贸大学金融科技实验班的培养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可用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新财经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学校课程质量等的改革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社会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完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陈永国   李文哲   窦丽琛  
金融科技专业是新财经教育改革的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否理解金融科技范式转移的方向和热点,以及分析提升教育改革满意度的因素以便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参考,是评价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流程的核心评价有两部分,一是评价内容,即以金融科技范式转移的关键词共词表为基础,将其中的高频关键词共词与新财经的发展维度进行交叉融合,从而提炼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表;二是满意度影响因素,以教育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为框架,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影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满意程度的教育教学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经贸大学金融科技实验班的培养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可用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新财经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学校课程质量等的改革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社会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蔡凌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显涵  李子建  
20世纪末期,教育革新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国尤为关注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这一趋势直接推动绩效与评价研究的深入发展。[1]另外,吸取七八十年代"防教师"课程在课程改革尤其是评价中"丢盔弃甲"的教训,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关键角色已成为学界研究者的共识。[2]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评价范式转型进行概述,并在梳理评价理论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同时分析教师发展所存在的实践困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先莲  
公民资格是理解公民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范式主要体现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资格作为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主导话语,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以其特有的理论活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话语的丰富和发展为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科技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外部生态系统的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问责和内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分权参与诉求,传统的院校线性治理模式无法对高职院校外部生态更迭给出即时性信息回馈与系统性解决方案,迫切需要引入新的院校治理范式,即组织内部营销治理范式。内部营销理论与高职院校治理变革在内核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具有把握院校治理本质与引领治理变革动向的价值,能够揭示高职院校治理变革过程中混沌与复杂现象的生成机理及规律。组织内部营销强调教师乃高职院校多重困境的"最佳解决方案",高度重视教师在院校发展和治理中的地位,通过建制高效的内部治理通路和建构统合性人力资源策略,激发教师参与院校治理的动力。技术进路层面,高职院校通过为教师群体实施教育训练、凝聚沟通、管理支持、激励鼓舞和参与授权等内部营销策略,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达成院校治理变革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青  
新一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修订在即,基于其实践范式的罅漏,指出:合作、目的化的评估观念,全面、体系化的制度安排,开放、去行政化的评估执行体系,分类、国际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新一轮高职评估范式转变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