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1)
2023(17763)
2022(15272)
2021(14194)
2020(11983)
2019(27041)
2018(26807)
2017(51518)
2016(28230)
2015(31171)
2014(30274)
2013(29844)
2012(27517)
2011(24850)
2010(24974)
2009(22719)
2008(22279)
2007(19632)
2006(17296)
2005(15082)
作者
(81072)
(67354)
(66884)
(63488)
(42929)
(32416)
(30373)
(26235)
(25529)
(24174)
(22841)
(22802)
(21568)
(21371)
(20770)
(20640)
(20470)
(20140)
(19357)
(19284)
(16937)
(16533)
(16315)
(15373)
(15146)
(15076)
(14916)
(14881)
(13619)
(13352)
学科
(103620)
经济(103512)
(83331)
管理(83069)
(68348)
企业(68348)
方法(45663)
数学(38929)
数学方法(38438)
(30417)
中国(30107)
(27778)
业经(25298)
(23055)
技术(22893)
地方(22082)
(21176)
(20996)
贸易(20983)
农业(20502)
(20405)
理论(18444)
(17932)
银行(17860)
(17429)
(17184)
财务(17110)
财务管理(17084)
(17045)
(16759)
机构
大学(387760)
学院(387638)
管理(154523)
(152958)
经济(149493)
理学(133867)
理学院(132360)
研究(131990)
管理学(130133)
管理学院(129402)
中国(98152)
科学(83517)
(82804)
(69490)
(68916)
(66470)
业大(61627)
研究所(60776)
中心(59867)
(58036)
财经(55124)
农业(54071)
北京(52073)
(50777)
师范(50220)
(50202)
(48173)
(46807)
经济学(44476)
技术(42633)
基金
项目(268234)
科学(210155)
研究(194289)
基金(192624)
(169833)
国家(168356)
科学基金(143713)
社会(121377)
社会科(115026)
社会科学(114995)
(106240)
基金项目(102352)
自然(94488)
自然科(92315)
自然科学(92288)
自然科学基金(90669)
(89321)
教育(88778)
编号(79358)
资助(78280)
成果(64205)
重点(60189)
(58990)
(57839)
(57835)
课题(54978)
创新(54452)
科研(50955)
国家社会(49336)
大学(49245)
期刊
(165977)
经济(165977)
研究(112314)
中国(78810)
学报(65806)
(61648)
科学(58795)
管理(57466)
(51412)
大学(49180)
教育(46317)
学学(46106)
农业(42302)
(35132)
金融(35132)
技术(33130)
业经(28406)
经济研究(26924)
财经(26095)
图书(23533)
(22633)
(22390)
科技(22227)
问题(21253)
技术经济(19052)
(18460)
理论(18202)
(17741)
论坛(17741)
现代(17476)
共检索到571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宝苍  赵清华  李征征  
科技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其在帮助和促进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供给能力则是影响科技服务机构功能顺利发挥的重要方面。在明确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供给动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对接能力和扶持能力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策略,以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婼青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研究多从企业和产业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创新产出效率,对于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的研究不足。然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内在潜力,认清其中的客观规律并科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创新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内涵,立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具体表征,讨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科技统计的框架下,构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为例,本文采用“专家咨询约束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估计量,形成上海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探索,本文得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影响因素来自前瞻性的创新思想、多样化的创新活动、合理性的创新要素和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这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政策制定提供前期的理论准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李云健  陈志明  
运用2000—2011年珠三角地区空间面板数据,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经济特征,探讨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的影响最大;②地理区位特征与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地理区位特征的影响更大;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④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化特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林立  
创新载体能力,主要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扩散和转移能力,是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构建一个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适合进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与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载体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反映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取影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出当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辉  孙燕  
识别并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为科学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和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因素的信息重复性约简,并采用DEMATEL方法对所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根据识别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彬  李春晖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立韦  周春燕  
高新区是高科技产业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则是推动高新区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然后选取2012—2016年的相关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面板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与其他145家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兰州高新区由于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产出能力较为薄弱,致使创新综合能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从加强创新主体联系、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加强政府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就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是沁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潜力,但也存在不足,文章通过探索分析,找出最佳策略,以期能为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拓展和优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为调研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将机构服务于创新时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匹配得到不同的发展战略。[结果/结论]SO策略和ST策略是最佳策略,提示省级情报机构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时要注意提供多元服务、一体化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可  
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从队伍建设、外部环境建设、创新模式建设及激励机制建设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了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郎丽慧  蔡建峰  郭鹏  
薪酬策略的选择对于提升组织竞争力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组织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薪酬策略,为组织成功实施动态的薪酬设计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胡琬晶   何典蔚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集成化服务模式能够对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与优化整合,衔接独立分割的服务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服务运作,从而使科技服务企业聚集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实现服务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从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与集成化服务理论探讨切入,采用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重点选取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2个指标,从宏观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结果发现:从长三角区域看,科技服务业的集成化水平及就业人数基本呈稳健发展趋势,集聚势头良好,但在长三角内部集聚方面,江苏省大部分年份的空间基尼系数都高于其他3个省市,空间集聚现象显著,集聚程度最高;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方面,苏州、南京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发展态势良好,而合肥、六安、扬州、杭州发展态势差强人意,集聚水平有待提升。进一步地,采取问卷调查结合实证考察和访谈方式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投入、服务流程、服务产出及服务影响展开全方位评估与分析,从微观上多维度诊断长三角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服务资源集成化、服务功能集成化、服务环节集成化、服务流程集成化4个方面来设计长三角科技服务业集成化模式,提出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基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三位一体”科技服务业新型集成化服务模式及创新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莉  危旭芳  
虽有《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支持,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因此,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探讨目前影响金融机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在“金融排斥”现象;(2)影响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借款人因素、业务因素、抵押物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为提升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的供给意愿,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应借鉴金融实践创新,进一步加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主体的信用培育,完善抵押贷款担保体系,完善地方性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保障用地抵押融资风险可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迪鸿  俞鸿涛  
从创新过程的视角,总结科技服务业在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非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特点及服务需求,提出面向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提升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志远  李月萍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把知识当成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在对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五点策略: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环境、组建专业知识管理团队、构建企业知识库、建设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晓辉  张莹  
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既是推动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抓手,又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既迎来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支持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军民科技融合开展综合服务,从供需要素、平台要素、主体要素3个方面系统审视军民融合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基于依托平台差异、服务链条不同、运行机制变化形成的基本模式和实践经验,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导向性作用,深化创新链与服务链协同布局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发挥"互联网+军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