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09)
2023(21010)
2022(17963)
2021(16562)
2020(14093)
2019(32241)
2018(31887)
2017(61208)
2016(33311)
2015(37574)
2014(36990)
2013(36760)
2012(33797)
2011(30314)
2010(30314)
2009(28187)
2008(28097)
2007(25161)
2006(21925)
2005(19434)
作者
(96145)
(80536)
(79924)
(76004)
(51143)
(38625)
(36464)
(31456)
(30281)
(28684)
(27291)
(27112)
(25591)
(25398)
(24781)
(24661)
(24270)
(23916)
(23065)
(23053)
(19814)
(19563)
(19551)
(18407)
(17976)
(17886)
(17844)
(17768)
(16193)
(16027)
学科
(138960)
经济(138813)
(110558)
管理(105189)
(95904)
企业(95904)
方法(64204)
数学(53449)
数学方法(52778)
(40327)
(39730)
业经(36590)
中国(35595)
地方(29031)
(27688)
农业(27678)
贸易(27673)
(27462)
(26893)
(26758)
财务(26676)
财务管理(26626)
(26315)
技术(25235)
企业财务(25194)
理论(24398)
(23407)
(20575)
(20442)
环境(20436)
机构
学院(475242)
大学(473863)
(191466)
管理(190436)
经济(187299)
理学(164345)
理学院(162549)
管理学(159697)
管理学院(158834)
研究(154335)
中国(118226)
(100774)
科学(96880)
(88144)
(79652)
(77519)
(71499)
中心(71419)
业大(71235)
研究所(70401)
财经(70397)
(63987)
北京(63184)
农业(62487)
(60902)
师范(60338)
(57590)
经济学(57369)
(56529)
财经大学(52198)
基金
项目(321416)
科学(253528)
研究(233617)
基金(233372)
(203215)
国家(201499)
科学基金(174166)
社会(147612)
社会科(139950)
社会科学(139914)
(126607)
基金项目(123880)
自然(114023)
自然科(111430)
自然科学(111400)
自然科学基金(109435)
教育(106992)
(105611)
资助(95887)
编号(95322)
成果(76198)
重点(71530)
(70181)
(68758)
(68627)
课题(64966)
创新(63766)
科研(61610)
国家社会(60627)
教育部(60021)
期刊
(209938)
经济(209938)
研究(135170)
中国(90503)
学报(73919)
(72270)
管理(71908)
(70209)
科学(68521)
大学(56021)
学学(52638)
农业(49731)
教育(49031)
技术(43475)
(40395)
金融(40395)
业经(36113)
财经(34187)
经济研究(32813)
(29364)
(28442)
问题(27679)
图书(26189)
技术经济(25376)
科技(23698)
统计(22432)
(22295)
(22258)
商业(22084)
理论(22026)
共检索到69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晶晶  杨奕晨  陈金丹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新优势、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结合2009-2019年我国259个地级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模型测度城市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服务业集聚可促进本地创新效率提升,还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驱动邻近城市创新效率提升;第二,数字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拓展本土市场规模,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而提升城市创新效率;第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服务业集聚可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效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凡  杜德斌  林晓  
以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基本时空单元,应用探索性和确认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创新产出的高值区形成以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为轴的"T型"结构;地理邻近是省域创新产出集聚的主要空间关联模式,形成京津的虹吸、上海的扩散和粤辽的弱辐射三类区域效应;省域创新产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若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省域创新产出仍将陷入持续空间分异;创新产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不显著,各创新投入变量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不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董姗  张爱美  唐方成  
在测度我国30个省域近10年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和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绩效"拟合模型,基于Q型聚类法证实不同类型区域溢出效应均存在门槛值,并得出我国创新要素集聚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已形成多层次的分布格局,区域之间的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而是呈现倒"U"型趋势;在不同的集聚水平层级下,创新要素集聚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门槛值存在差异;当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达到门槛值时,创新绩效最大,此时为最优集聚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娜  倪志良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只有财政分权与民生性公共服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但科技人才集聚具有一个最优区间,使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盛  高苇  邓宏兵  卢丽文  
文章利用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地理信息工具,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在空间上的依赖性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并在考虑资本和劳动增长的溢出效应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基于拓展后的Bertschek模型,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竞争效应、学习成本效应、区位效应和吸收扩散效应,采用2006—2016年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OFDI和出口产生本地创新溢出,正向影响邻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强化FDI向本地创新转化,是形成FDI本地创新溢出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创新溢出更易受到空间限制,交通基础设施减弱进出口创新溢出的空间衰减;研发投入、教育和互联网普及具有本地创新溢出,研发投入正向影响邻近地区。我国应改善高技术进口依赖,培养升级品牌企业,发挥进口创新效应;缩小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差异,实现双向国际技术溢出的兼顾和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敬娟  王姣娥  程珂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或区域谋求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潜力等三个方面,探讨2003—2013年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滞后、误差、杜宾),分析和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空间集聚态势略有降低;空间上,区域创新能力呈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山东和陕西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地位有所提升,而辽宁省地位明显降低;省域及邻近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婷  毛毅  
为考察OFDI影响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程度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创新效率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OFDI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OFDI的快速增长是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且OFDI的增长不仅促进本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直接效应),也引发邻近地区创新效率的上升(间接效应),而后一种效应往往被忽视。就地理区位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在东部最强;就空间距离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翟立宏   龙舜尧   罗皓瀚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显示,区域创新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Wald检验和LR检验,选取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机制分析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影响区域科技投入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形成对区域创新的直接与空间溢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投资对于区域创新的直接与空间溢出力度受到城市地理位置、教育发达程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的影响。本文研究揭示了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具体影响机制,试图为国家利用风险投资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耀群  葛星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林  张勇  
文章利用中国2010-2017年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建立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模型,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驱动区域经济合理、平稳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且被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所包围;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周围都是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通过对四种集聚模式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成正比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