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92)
2023(21622)
2022(18191)
2021(16808)
2020(14235)
2019(32398)
2018(32166)
2017(60982)
2016(33250)
2015(37068)
2014(36719)
2013(36642)
2012(33997)
2011(30611)
2010(30877)
2009(28729)
2008(28789)
2007(25979)
2006(23023)
2005(21171)
作者
(98979)
(82732)
(82541)
(78090)
(52762)
(39683)
(37369)
(32306)
(31454)
(29743)
(28279)
(27917)
(26537)
(26251)
(25820)
(25370)
(25019)
(24514)
(24011)
(23879)
(20710)
(20587)
(20187)
(18932)
(18642)
(18543)
(18510)
(18448)
(16866)
(16458)
学科
(140295)
经济(140112)
(109927)
管理(105735)
(94045)
企业(94045)
方法(58526)
数学(48260)
数学方法(47680)
(42451)
(41685)
中国(39126)
业经(37870)
地方(32923)
(31564)
农业(29088)
(27256)
财务(27189)
财务管理(27130)
(26903)
(25783)
贸易(25764)
企业财务(25749)
(24983)
技术(24020)
(23335)
银行(23268)
(23152)
(22263)
(22241)
机构
学院(474465)
大学(472301)
(193254)
经济(189091)
管理(183366)
研究(162292)
理学(156279)
理学院(154497)
管理学(151876)
管理学院(150970)
中国(126126)
科学(101489)
(101362)
(92786)
(89116)
(83647)
(77318)
中心(76253)
研究所(75376)
业大(73955)
财经(71906)
农业(69877)
(65121)
北京(63427)
(60318)
(59702)
师范(59557)
(58562)
经济学(57741)
(55536)
基金
项目(313901)
科学(246354)
基金(226829)
研究(224564)
(199728)
国家(197979)
科学基金(169371)
社会(142380)
社会科(134858)
社会科学(134818)
(125372)
基金项目(120188)
自然(111298)
自然科(108731)
自然科学(108695)
自然科学基金(106762)
(104808)
教育(101909)
资助(92288)
编号(90481)
成果(73259)
重点(71088)
(70135)
(68018)
(66984)
课题(62596)
创新(62208)
科研(60810)
国家社会(58724)
计划(58389)
期刊
(222401)
经济(222401)
研究(136865)
中国(101983)
(81951)
学报(78699)
(75560)
管理(71841)
科学(71252)
大学(59118)
学学(55771)
农业(55088)
(47821)
金融(47821)
教育(46606)
技术(42485)
业经(38143)
财经(35887)
经济研究(33869)
(31337)
(30848)
问题(29380)
图书(24770)
技术经济(24523)
(23629)
科技(23222)
(22859)
统计(22314)
理论(21940)
现代(21732)
共检索到731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涛  郑伟  
文章基于新型制造业概念构建了区域新型制造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经济创造、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三个维度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新型制造业发展程度进行了单维评价及三维综合评价,对江苏13地市的新型制造业程度有了准确把握并得到相关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以创新引领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根据知识生产函数理论,利用2002-2011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构建江苏省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分析了R&D投入、科技人才投入、FDI等因素对江苏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浩  
笔者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规模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及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对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且制造业集聚从城市规模扩大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城市规模。在中小规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将阻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将促进制造业集聚。在超大城市,制造业集聚度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型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小于800万的大城市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建民  刘叶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沈坤荣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演进,探寻不同政府角色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差异性作用,并采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结果表明:以专项补贴、税收优惠为代表的直接支持政策和以政府效率或服务水平为代表的间接支持政策都能显著增加企业的盈利和创新优势。政府不同角色带来的盈利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有差异的,政府效率或服务水平对于企业创新和盈利的边际效应均大于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因此,创新驱动型经济中,政府不仅仅是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沈坤荣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演进,探寻不同政府角色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差异性作用,并采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结果表明:以专项补贴、税收优惠为代表的直接支持政策和以政府效率或服务水平为代表的间接支持政策都能显著增加企业的盈利和创新优势。政府不同角色带来的盈利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有差异的,政府效率或服务水平对于企业创新和盈利的边际效应均大于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因此,创新驱动型经济中,政府不仅仅是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各种直接支持措施,更要调整其角色定位,从直接扶持转换为间接治理和服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喜仓  任洋  
通过利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2002~2011年间江苏省R&D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力存在双向的正效应,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专利产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实力和R&D投入的提高,但都存在1~2年的滞后期;R&D投入和经济增长实力在短期内对专利产出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专利产出效率主要受自身和R&D投入的影响,说明江苏省专利产出效率严重依赖于R&D投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寇冬雪  黄娟  
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考量,识别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减排的调节机制,对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影响污染排放强度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污染排放强度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曲线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制造业集聚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且该作用呈现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地,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五种行业类别,各生产性服务业的调节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此外,将物流业纳入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减排过程存在积极的调节效应。因此,为探索产业多元化融合模式,助力"两业"深度融合,应根据区域禀赋和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引导"两业"深度融合。具体地,应根据行业特征及其关联性,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润滑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性优势,打造绿色物流体系;同时注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保驾护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杨田田  李涵  
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对于城市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引力模型及空间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处于较合适的状态;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性;从空间联系量来看,三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以南京、常州和镇江为中心,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了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出了重要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方健雯  赵增耀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但水平溢出效应较垂直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并且水平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显示为边际递减,而后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是持久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茜  葛扬  谢烛光  朱亦凡  
产业集聚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复杂影响,在环境规制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作出地理决策改变产业集聚度水平,进而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产业集聚在环境规制下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经济应用价值与学术研究意义。为增强不同行业集聚程度的可比性,降低环境规制政策实施与外生变量的差异,采用DO指数法测算江苏省12个产业集聚度,并按"三废"排放污染水平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类产业,构建面板回归考察环境规制对各类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细分产业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长短期中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集聚呈显著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中度污染行业的集聚;该影响目前处于边际影响逐渐降低的"U"型左端趋势,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江苏省应制定差异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升环境规制在收紧过程中的科学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