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0)
- 2023(16416)
- 2022(13962)
- 2021(12792)
- 2020(10912)
- 2019(24466)
- 2018(24199)
- 2017(46881)
- 2016(25367)
- 2015(27996)
- 2014(27532)
- 2013(27745)
- 2012(25234)
- 2011(22439)
- 2010(22170)
- 2009(20533)
- 2008(20354)
- 2007(17858)
- 2006(15676)
- 2005(13732)
- 学科
- 济(105856)
- 经济(105737)
- 业(96210)
- 企(84913)
- 企业(84913)
- 管理(84168)
- 方法(48167)
- 数学(38443)
- 数学方法(38094)
- 业经(33346)
- 农(32695)
- 财(30559)
- 中国(25726)
- 农业(23352)
- 务(22188)
- 财务(22127)
- 财务管理(22106)
- 技术(22044)
- 地方(20941)
- 企业财务(20936)
- 学(19883)
- 贸(19720)
- 贸易(19711)
- 制(19490)
- 易(19138)
- 和(19055)
- 理论(18305)
- 划(17031)
- 环境(15892)
- 策(15775)
- 机构
- 学院(363782)
- 大学(360612)
- 管理(150044)
- 济(146808)
- 经济(143836)
- 理学(130257)
- 理学院(128906)
- 管理学(126948)
- 管理学院(126296)
- 研究(117771)
- 中国(88511)
- 京(76901)
- 科学(75598)
- 农(67676)
- 财(64642)
- 所(59483)
- 业大(59469)
- 研究所(54405)
- 农业(53589)
- 中心(53323)
- 江(53317)
- 财经(52373)
- 北京(47915)
- 经(47676)
- 范(43579)
- 师范(43068)
- 州(42953)
- 经济学(42874)
- 院(42590)
- 商学(40109)
- 基金
- 项目(252491)
- 科学(198156)
- 基金(183125)
- 研究(180737)
- 家(161083)
- 国家(159673)
- 科学基金(137427)
- 社会(114452)
- 社会科(108583)
- 社会科学(108552)
- 省(100248)
- 基金项目(98294)
- 自然(90963)
- 自然科(88856)
- 自然科学(88830)
- 自然科学基金(87282)
- 划(83209)
- 教育(79687)
- 资助(74139)
- 编号(72657)
- 成果(56470)
- 重点(55940)
- 创(55222)
- 发(54617)
- 部(53897)
- 创新(50941)
- 业(49852)
- 课题(48604)
- 科研(48319)
- 国家社会(46947)
- 期刊
- 济(160685)
- 经济(160685)
- 研究(100593)
- 中国(65389)
- 农(61683)
- 学报(60737)
- 管理(57363)
- 科学(55006)
- 财(50397)
- 大学(45197)
- 学学(42996)
- 农业(42736)
- 技术(30940)
- 教育(30792)
- 业经(29709)
- 融(28334)
- 金融(28334)
- 财经(25294)
- 经济研究(25023)
- 业(24411)
- 经(21764)
- 问题(21135)
- 科技(20674)
- 技术经济(19840)
- 图书(19687)
- 商业(17889)
- 现代(17785)
- 版(17299)
- 理论(16840)
- 业大(15747)
共检索到522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重点探讨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利用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检验教育资本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研发投入度等相关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排除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等控制变量的影响外科技服务业集聚度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影响,且存在时空和区位上的差异。因此,我国未来产业升级应根据各地区特点制定差别化政策,着力提高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产业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李国平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可促使科技服务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提高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使其在新常态下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在详细阐述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视角,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在空间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和动态分析了规模经济、科技实力、知识溢出及政府行为等对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在分析集聚发展问题基础上,未来应从制定差别化政策、强化区域间合作、培育高端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知识溢出等方面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小平
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机制可分解为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前者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集聚租,后者提供政策租。集聚租和政策租都能显著地促进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集聚租和政策租在产业集聚的不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基于市场机制的集聚租能够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产生长久效应,而基于政策机制以获得政策租是促进科技服务企业进驻集群的短期诱因。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产业集聚 集聚租 政策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丽娟 刘茜铭
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与2003—2014年相比,该促进作用在2015—2019年显著增强,符合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预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链条创新驱动、交易成本降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途径。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琴 赵丙奇 郑旭
本文从知识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协同效应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4个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集聚发展 制造业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晓东 邱丹逸 林映华
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出发,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3个指标指数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基于1997—2013年各省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情况及特征,全面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从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空间集聚 测度分析 区位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巫孝君
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协同 集聚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泗薪 侯蒙
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为研究背景,在产业集聚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从科技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探索入手,深入剖析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演变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三位一体"攻略方案,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科技服务业立体发展的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孟卫军 林刚 刘名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春明 麻艳林 陈佳馨
知识技术密集的先进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提高区域的创新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本文通过构建超效率BCC模型对我国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以2010—2020年省级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在地理层面具有空间相关性,且对本地区域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两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对地理邻近区域主要表现为创新资源虹吸的负向影响,对经济邻近区域主要表现为创新成果共享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投入,以确保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发挥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文涛 顾乃华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方法,从本地效应和省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以及竞争效应,对本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科技服务业集聚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邻近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际抑制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芹 蒋伏心
为了厘清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机制,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知识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三个阶段,利用DEA方法测度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各阶段效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各阶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阶段性差异,与知识创新效率、成果转化效率相比,技术研发效率较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知识创新效率、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地区的知识创新效率有正向溢出作用,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虹吸效应",而对技术研发效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创新价值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