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67)
- 2023(19105)
- 2022(16113)
- 2021(14929)
- 2020(12349)
- 2019(28297)
- 2018(27915)
- 2017(53894)
- 2016(28708)
- 2015(31990)
- 2014(31513)
- 2013(31156)
- 2012(28180)
- 2011(24921)
- 2010(24842)
- 2009(22805)
- 2008(22468)
- 2007(19669)
- 2006(17134)
- 2005(14768)
- 学科
- 济(118148)
- 经济(118018)
- 业(103414)
- 管理(96733)
- 企(91579)
- 企业(91579)
- 方法(54821)
- 数学(44593)
- 数学方法(43962)
- 农(35258)
- 业经(34660)
- 财(34359)
- 中国(32276)
- 农业(24772)
- 务(24497)
- 财务(24421)
- 财务管理(24383)
- 技术(24165)
- 地方(23462)
- 企业财务(23110)
- 制(22360)
- 理论(22288)
- 学(21045)
- 和(20850)
- 贸(19845)
- 贸易(19829)
- 划(19306)
- 易(19233)
- 环境(18009)
- 策(17902)
- 机构
- 学院(402638)
- 大学(399149)
- 管理(167858)
- 济(160986)
- 经济(157410)
- 理学(145529)
- 理学院(144036)
- 管理学(141663)
- 管理学院(140896)
- 研究(124689)
- 中国(95837)
- 京(84295)
- 科学(76962)
- 财(73642)
- 农(61740)
- 所(59842)
- 财经(59224)
- 江(59097)
- 业大(58498)
- 中心(58119)
- 研究所(54305)
- 经(53931)
- 北京(52444)
- 范(50879)
- 师范(50466)
- 农业(48103)
- 州(47980)
- 经济学(47543)
- 院(46430)
- 商学(44203)
- 基金
- 项目(277995)
- 科学(221318)
- 研究(206133)
- 基金(202521)
- 家(174577)
- 国家(173066)
- 科学基金(151995)
- 社会(131430)
- 社会科(124657)
- 社会科学(124625)
- 省(109478)
- 基金项目(107698)
- 自然(98330)
- 自然科(96158)
- 自然科学(96138)
- 自然科学基金(94430)
- 教育(93973)
- 划(90611)
- 编号(84556)
- 资助(81867)
- 成果(66514)
- 重点(61135)
- 创(61095)
- 部(60475)
- 发(59297)
- 课题(56905)
- 创新(56397)
- 国家社会(53992)
- 项目编号(52655)
- 科研(52541)
- 期刊
- 济(175158)
- 经济(175158)
- 研究(114398)
- 中国(75539)
- 管理(65025)
- 财(58673)
- 学报(56782)
- 农(56247)
- 科学(55121)
- 大学(44572)
- 教育(42799)
- 学学(41930)
- 农业(39193)
- 技术(38327)
- 融(31887)
- 金融(31887)
- 业经(31466)
- 财经(28313)
- 经济研究(26943)
- 经(24327)
- 问题(23949)
- 业(22320)
- 图书(22139)
- 技术经济(21762)
- 科技(21075)
- 现代(19581)
- 商业(18704)
- 统计(18490)
- 理论(18480)
- 财会(17870)
共检索到58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梁娟 王丽丽 蔡猷花
科技服务业集群城市是创新网络中促进创新流动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嵌入相同网络的城市会产生差异化的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如何影响这些差异,以及创新网络嵌入和内生创新努力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城市创新绩效,需要进一步分析。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23个科技服务业集群城市为案例,运用fsQCA方法,从外因和内因两个维度,探讨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内生创新努力的协同效应及其影响城市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结果表明:(1)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内生创新努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单个条件不足以激发高创新绩效,需要多条件联动发挥组合效应;(2)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4个,可归纳为关系-人员驱动型和结构-经费驱动型2条提升路径,有12个案例,多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3)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2个,归纳为关系—经费抑制型和关系—结构抑制型2种构型,具有强隶属度的案例多为东北和中西部的城市。研究结论克服已有单层面因果关系研究的缺陷,从“因果不对称”的角度,找到了影响集群城市高创新绩效的等效驱动路径,并讨论了高创新绩效抑制路径,拓宽了QCA方法的应用范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李云健 陈志明
运用2000—2011年珠三角地区空间面板数据,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经济特征,探讨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的影响最大;②地理区位特征与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地理区位特征的影响更大;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④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化特征。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6家中国不同行业上市龙头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构建前因条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框架,结果发现:从整体看,企业研发投入、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行业技术通过不同条件组态影响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从企业资源看,相较于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对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从外部环境看,市场和政府采用优势互补方式驱动龙头科技企业创新,且市场行业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地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发挥显著激励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文利
将适应度景观理论应用于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用于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绩效管理。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影响要素的组合适应度进行分析,探索制造企业在服务创新绩效景观上的搜寻过程。通过对东莞113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影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适应度景观找到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适应度景观 NK模型 服务创新 制造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慧力 汪金月 李静
科技服务业作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信息向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制造业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制造业的效率。然而,这种提升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可能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业集聚和人力资本水平等条件来实现。为了明确科技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路径,本文基于东部地区11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科技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较大,人力资本水平的中介效应较小。据此提出建立产学研+中介联盟,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技服务业按照城市群形成空间集聚,建设一站式科技服务园区,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磊 杜宝贵
为了探究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选取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基建、政策7个条件变量,从条件组态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构型和发展路径。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技术、市场、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条件,三者的变化组合分别在不同条件组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5条,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技术+市场+产业驱动型、技术+产业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娟 蔡猷花 陈国宏 汪瑞
在实践领域中已出现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现象,使用区位熵识别出23个科技服务业集群,以2001—2017年有效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科技服务组织在专利合作申请人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区位差异,运用UCINET软件直观展示中国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的网络模式与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服务业多层次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具有度分布不均匀性、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特征;且呈现出多集群、跨区域、多尺度的“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科技服务集群企业构建最佳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爱宁 滕雅琼 姜玲
从创新发展支撑、创新要素投入、创新发展成效三个维度,选取11个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甘肃省2010—2014年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创新难度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课题)的减少分别影响了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发展的得分,整体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投入相对不足,创新发展成效增速较慢的问题,指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甘肃省 熵值法 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邓峰
核心企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创新的社会绩效、效率绩效和规模绩效的影响路径各不相同。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核心企业创新能力直接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的效率绩效和规模绩效,通过网络资源配置效率正向间接影响集群创新的社会绩效。
关键词:
集群创新绩效 核心企业 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荣 叶莉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企业数据,聚焦"融资约束→企业自身研发投入"链条于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链式传导作用,探索金融科技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且其对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加显著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金融科技→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0105,企业创新绩效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其中有0.0105个百分点是通过该链式中介路径实现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荣 叶莉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企业数据,聚焦"融资约束→企业自身研发投入"链条于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链式传导作用,探索金融科技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且其对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加显著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金融科技→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0105,企业创新绩效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其中有0.0105个百分点是通过该链式中介路径实现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通过非平衡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和异方差Probit模型、泊松回归,基于上海市7 053家科技服务企业2013—2016年16 351个样本点,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异质性、开放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企业人力资本异质性负向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负向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关系中起到了负向放大的作用,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正向放大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庆敏 梅强
本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内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并分析影响互动的因素,提出增强互动创新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