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9)
2023(13622)
2022(11747)
2021(10803)
2020(9228)
2019(20831)
2018(20726)
2017(40306)
2016(21477)
2015(24113)
2014(23873)
2013(23966)
2012(21758)
2011(19167)
2010(19148)
2009(17940)
2008(17656)
2007(15467)
2006(13628)
2005(12145)
作者
(62609)
(51979)
(51785)
(48807)
(33292)
(24688)
(23541)
(20417)
(19653)
(18636)
(17847)
(17478)
(16575)
(16355)
(15846)
(15765)
(15523)
(15519)
(14791)
(14748)
(12940)
(12587)
(12509)
(11893)
(11675)
(11535)
(11505)
(11488)
(10360)
(10226)
学科
(89338)
经济(89232)
(89021)
(80162)
企业(80162)
管理(77599)
方法(41540)
数学(32266)
数学方法(31931)
业经(29650)
(28465)
(27894)
中国(21958)
(21088)
财务(21023)
财务管理(21002)
农业(20465)
技术(19916)
企业财务(19873)
(17696)
(17619)
理论(17436)
地方(16794)
(16365)
(15669)
贸易(15659)
(15574)
(15193)
(14787)
环境(13631)
机构
学院(309951)
大学(307836)
管理(131722)
(122529)
经济(119809)
理学(113744)
理学院(112596)
管理学(110965)
管理学院(110397)
研究(96344)
中国(74742)
(66297)
科学(60675)
(56025)
(50781)
(47582)
业大(46892)
(45723)
财经(45009)
中心(44334)
研究所(43166)
北京(41697)
(40921)
农业(39843)
(37858)
师范(37505)
(37338)
(35307)
商学(34862)
经济学(34787)
基金
项目(211511)
科学(167292)
研究(156432)
基金(153653)
(132588)
国家(131392)
科学基金(114916)
社会(97931)
社会科(92772)
社会科学(92746)
(83503)
基金项目(82281)
自然(75301)
自然科(73567)
自然科学(73551)
自然科学基金(72279)
教育(69443)
(68796)
编号(64441)
资助(62338)
成果(50899)
(46497)
重点(46164)
(45481)
(44907)
创新(42674)
课题(42607)
(41714)
项目编号(40684)
科研(40012)
期刊
(137238)
经济(137238)
研究(88260)
中国(56927)
管理(51949)
(46579)
学报(45602)
(44756)
科学(43504)
大学(34919)
农业(32875)
学学(32693)
教育(29432)
技术(29034)
(25114)
金融(25114)
业经(25093)
财经(21596)
经济研究(20469)
图书(19923)
(18853)
(18400)
问题(17553)
技术经济(17438)
科技(17110)
现代(15723)
理论(15606)
商业(14460)
实践(14300)
(14300)
共检索到45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洋  韩顺平  
本文用现代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科技服务业的系统功能,把科技服务业系统划分为市场交易、技术研发、知识信息、设施场所和环境支持五个子系统,并考察各子系统的运作机制及其功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丹  苏雅  王涛  
中国各地区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差异性较为明显。对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异质性进行分析,首先计算各省份、各区域的基尼系数进行区域间对比和区域内贡献量分析,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最后利用面板模型对影响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华东地区的基尼系数较其他地区的大,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科技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为北京、上海、天津较高而江苏、山东较低,整体发展水平为广东、北京、江苏位于前三;地区生产总值和技术成交额与基尼系数之间成反比例关系,而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与基尼系数之间则成正相关关系,各省份之间的情况略有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秦远建  韩周  葛鑫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搜集数据,运用DPS9.5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如何促进科技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慕静  马丽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对科技服务业创新概念进行探讨,指出科技服务业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在刺激-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刺激-反应-新刺激"循环创新模式,提出服务平台创新模式、新兴服务业带动模式、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以期为我国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文军  骆志刚  赵黛青  
低碳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在低碳领域的拓展,旨在促进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将低碳科技"潜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低碳科技服务业有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参与主体。低碳科技服务产业分为低碳实体产业和低碳虚拟产业两类。发达国家的低碳科技服务业以市场驱动为主,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从不同层面发挥着促进作用。广东具备发展低碳科技服务业的政策优势和经济基础,但其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培养低碳科技服务意识和提升低碳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舒锐  孟卫东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比较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相宇  严海丽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首先界定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以北京市为例,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已超1/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行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存在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劳动力短缺和产业发展效率低等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对比分析,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宝贵  陈磊  
从概念、流变、体系、特征、内容5个维度对我国科技服务业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初步探究和描述我国科技服务业政策的总体情况。综合已有研究给出科技服务业的定义,提出科技服务业政策即政府为促进和保障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在遵循产业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各种要素支持的法令、办法、制度、方案等。研究得出:我国科技服务业政策发展经历了起步、从属和综合3个阶段,相关政策体系包含政策目标、政策层级、政策主体、政策结构4个维度,具有目的性、引导性、多样性和整体性特征,政策内容主要体现为深化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认知、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科技服务业的业务范围3个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国家和省级科技服务业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得出科技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科技服务业政策的核心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是政策的重点任务,资源整合和利益调整是政策的重要工具。最后提出我国科技服务业政策要立足于国情选择和确定政策体系与政策措施,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不断完善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政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芳  
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于青海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青海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与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与西北其他省份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青海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处于低水平,存在发展速度慢、波动性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青海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钱福良  刘蔚然  张斌  
近年来,江苏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且拥有较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和缺乏相关人才等问题。推进科技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应成为近期江苏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华  王智毓  
运用国民经济统计的产业直接贡献率和间接拉动率指标,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选取19912013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在短期应该关注经济发展环境对科技服务业的培育和支撑作用,而在中长期侧重于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与协调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不完全在于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更体现在通过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迂回作用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李国平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可促使科技服务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提高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使其在新常态下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在详细阐述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视角,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在空间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和动态分析了规模经济、科技实力、知识溢出及政府行为等对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在分析集聚发展问题基础上,未来应从制定差别化政策、强化区域间合作、培育高端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知识溢出等方面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文章认为,高新区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结合高新区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和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并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