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3)
- 2023(18201)
- 2022(15313)
- 2021(14094)
- 2020(11719)
- 2019(26922)
- 2018(26783)
- 2017(51014)
- 2016(27636)
- 2015(31447)
- 2014(31714)
- 2013(31585)
- 2012(29639)
- 2011(26738)
- 2010(27427)
- 2009(25634)
- 2008(25965)
- 2007(23775)
- 2006(21269)
- 2005(19867)
- 学科
- 济(120695)
- 经济(120528)
- 业(99590)
- 管理(93981)
- 企(86168)
- 企业(86168)
- 方法(46296)
- 农(37998)
- 财(37143)
- 数学(36493)
- 数学方法(36143)
- 业经(34970)
- 中国(34630)
- 地方(29995)
- 制(29194)
- 农业(26157)
- 务(24662)
- 财务(24609)
- 财务管理(24553)
- 企业财务(23218)
- 技术(22185)
- 贸(22051)
- 贸易(22031)
- 和(21297)
- 易(21277)
- 学(21062)
- 银(20868)
- 银行(20832)
- 理论(20770)
- 行(19997)
- 机构
- 学院(402784)
- 大学(398935)
- 济(164987)
- 经济(161137)
- 管理(154598)
- 研究(135532)
- 理学(130063)
- 理学院(128575)
- 管理学(126662)
- 管理学院(125853)
- 中国(108053)
- 京(87634)
- 财(81777)
- 科学(81067)
- 所(69329)
- 农(68495)
- 江(66559)
- 中心(63606)
- 财经(62373)
- 研究所(61446)
- 业大(57010)
- 北京(56183)
- 经(56115)
- 农业(53090)
- 范(53018)
- 州(52920)
- 师范(52531)
- 经济学(48980)
- 院(48729)
- 财经大学(45384)
- 基金
- 项目(251620)
- 科学(197466)
- 研究(189782)
- 基金(178869)
- 家(153557)
- 国家(152063)
- 科学基金(131092)
- 社会(119197)
- 社会科(112740)
- 社会科学(112707)
- 省(100944)
- 基金项目(94920)
- 教育(86205)
- 划(83261)
- 自然(82195)
- 自然科(80199)
- 自然科学(80175)
- 编号(79516)
- 自然科学基金(78771)
- 资助(71969)
- 成果(65712)
- 发(57919)
- 重点(56219)
- 课题(55203)
- 部(54789)
- 创(54663)
- 创新(50458)
- 制(49907)
- 国家社会(48308)
- 项目编号(48292)
- 期刊
- 济(201022)
- 经济(201022)
- 研究(124635)
- 中国(93256)
- 财(68624)
- 农(64323)
- 管理(61851)
- 学报(57655)
- 科学(54607)
- 教育(47043)
- 大学(44272)
- 农业(43054)
- 融(42906)
- 金融(42906)
- 学学(40913)
- 技术(38295)
- 业经(34746)
- 财经(31366)
- 经济研究(29873)
- 经(27028)
- 问题(26459)
- 业(25073)
- 图书(23334)
- 技术经济(21719)
- 贸(20794)
- 现代(19643)
- 财会(19269)
- 商业(19010)
- 理论(18987)
- 科技(18929)
共检索到64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慧妮 龙子午
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重视,其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我国鲜有文献研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问题。为此,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最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由以上分析得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希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慧娜 魏后凯 吴利学
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成本评价相关成果和地方政府相关改进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区产业发展成本重点调整对象的确定方法和改进政策的制定思路:一是从综合成本分析入手,但更为注重不同成本因素的比较分析,即明确地区产业发展中哪些成本是短板;二是考察分析地区优势行业对不同成本因素的敏感性,即明确该行业对哪些成本较为敏感,从而确定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成本制约。根据这一思路,以北京市高端制造业为例,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具体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成本的相对领先和落后环节,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出高端制造业相对敏感的成本因素,从而明确了北京市高端制造业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成本制约,并通过对北京市这些方面成本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相宇 严海丽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首先界定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以北京市为例,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已超1/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行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存在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劳动力短缺和产业发展效率低等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对比分析,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振中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EG两步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1~2014年间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相关性很强,两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科技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是;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也表明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影响显著。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计量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必锋 赖志花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应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和产业创新方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协同程度在总体上高于河北省,各地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价值链延伸协同发展模式、价值链嵌入协同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协同发展模式,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带动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建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攀 邹昭晞
通过建立全新的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发展优势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筛选出2005—2013年的优势细分行业,构建出制造业优势产业升级图谱。结果发现北京市制造业发展是动态变化的,且产业间竞争力并不平衡,已经完成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卓有成效,并最后得出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策略方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宁 韦颜秋
选取2004—2015年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对二者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二者部门间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均衡和协同发展关系,但也呈现出非均衡性特点,表现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应通过促进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天津市技术服务类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并强化产业间关联,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均衡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红 卢万国 韦永贵
对城市效率与产业集聚的互动理论进行了回顾与拓展,运用DEA数据包络法中的可变规模模型测算了广东和广西35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采用改进的空间集聚指数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效率不完全取决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两广地区的产业协同有下降趋势;城市效率对产业协同的改善有正向作用,且在经济相对落后、产业协同较差的地区,城市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的改善反而更显著;城市产业规模扩张、基础设施改善、加大政府投入均能促进城市产业的协同发展;外资进入会阻碍城市产业的协同发展;产业协同集聚普遍较好
关键词:
城市效率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陈卓咏
本文从服务业类型划分的依据出发,对国际上几种主要类型划分进行了述评,提出了针对北京目前阶段经济特征的四级划分方案。在二级分类中,提出了成熟型服务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和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服务业的划分,突出了这几种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北京市2006年的数据,对新划分的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服务业类型的统一认识和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服务业 类型划分 现代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性的现状;其次,从理论上阐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互动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再次,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制造业 服务业 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华 张欣钰 李阳
研究目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灰色GM(1,N)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演化发展程度以及制造业各子行业TFP的变化情况,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两产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良好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但在不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的门槛区间内,其两产业间协同效应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研究创新:针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互动关系的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协同 制造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少康
北京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消费重要构成部分的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明显,升级特征鲜明,在一定程度上给流通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北京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北京市流通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服务消费 流通业 北京 影响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