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0)
- 2023(8964)
- 2022(7389)
- 2021(6814)
- 2020(5299)
- 2019(12144)
- 2018(12053)
- 2017(20558)
- 2016(12410)
- 2015(14143)
- 2014(14302)
- 2013(13217)
- 2012(12635)
- 2011(11829)
- 2010(12188)
- 2009(10696)
- 2008(10400)
- 2007(9571)
- 2006(8792)
- 2005(8193)
- 学科
- 济(48501)
- 经济(48468)
- 业(25012)
- 管理(24317)
- 中国(22998)
- 教育(21181)
- 地方(18086)
- 企(16467)
- 企业(16467)
- 农(16126)
- 方法(13509)
- 发(12066)
- 业经(11909)
- 数学(11700)
- 农业(11577)
- 数学方法(11514)
- 学(10906)
- 技术(10804)
- 地方经济(10235)
- 理论(10127)
- 发展(9437)
- 展(9307)
- 融(8850)
- 金融(8850)
- 银(8696)
- 银行(8671)
- 行(8577)
- 教学(8349)
- 环境(8231)
- 贸(7881)
- 机构
- 大学(168502)
- 学院(167997)
- 研究(67504)
- 济(61784)
- 经济(60175)
- 管理(53777)
- 理学(45247)
- 理学院(44465)
- 中国(44231)
- 管理学(43428)
- 管理学院(43085)
- 科学(41568)
- 京(39338)
- 范(35371)
- 师范(35124)
- 所(34826)
- 教育(33917)
- 研究所(31575)
- 农(30731)
- 中心(28993)
- 江(28736)
- 师范大学(28554)
- 财(26623)
- 北京(26337)
- 业大(24549)
- 技术(24333)
- 院(24005)
- 农业(23745)
- 州(22929)
- 财经(20178)
- 基金
- 项目(105681)
- 研究(86406)
- 科学(84187)
- 基金(69412)
- 家(59696)
- 国家(58933)
- 社会(51194)
- 科学基金(49052)
- 社会科(48255)
- 社会科学(48246)
- 教育(46956)
- 省(45964)
- 划(39902)
- 编号(38026)
- 基金项目(35885)
- 成果(33783)
- 课题(31146)
- 发(30471)
- 自然(28164)
- 自然科(27464)
- 自然科学(27456)
- 资助(27301)
- 自然科学基金(26949)
- 年(26067)
- 重点(25599)
- 发展(24875)
- 展(24412)
- 部(23778)
- 规划(23557)
- 创(23465)
共检索到280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人的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科技教育有利于生理素质的发展和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素质中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也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技教育 素质 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当有关素质教育的话题在教育界成为热点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成有信教授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也先后两次就“素质教育”及其相关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北京市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北京市宣武区部分小学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素质的科学界定,素质的内容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旨趣的教育 ,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 ,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素质的发展即人自身的创新 ,在此意义上 ,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凸显。素质教育的操作体系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的体系 ,或称生本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 ,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 ,并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生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7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恩胜 傅琛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医学生的医术,体现着医学生的医德。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认识上逐步重视,但贯彻落实不够;教师队伍庞大,但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时数不少,但课程体系落后;职业理想良好,但人文精神缺失等现实境遇。为此,可以从更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医学人文学科研究,构筑合理的教材课程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等维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现实境遇 出场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光亮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提供基础是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基于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及现有职业素质类教材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职业素质教育类教材在目标决策、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资源配套等方面的开发原则和经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元根 王才敏 周介恬
众多美育家认为,美育的过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按美育的一定任务(目标)、方法、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诱导,使受教育者进入美育活动,从而陶冶、培养受教育者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受教育者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它具有认识深化、道德感化、情感净化、美感修养、智能开发、促进健美等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功能。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意识不强,有些甚至抱怀疑态度,把美育与其它几育对立起来,或被取消,或流于形式,故美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把可有可无的随意施展的笼而统之的美育纳入科学育人的轨道,验证美育对受教育者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从一九八七年下学期开始,进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江霞
近几年来,在教学研究中,对“学习策略”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普遍感到,学习的优化与有效靠的不仅仅是一种程序化的使学习过程严谨、学习环节到位的系统式学习,还有一种超然于程序化学习之上的,使学习者作为主体能随时监控与调整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动式学习,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发展,没有活动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念金
小学生素质发展校本评价的价值取向,即指对小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校本评价时,面向各种复杂关系、冲突,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而坚持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价值选择的基本方向。它的基本依据有:人性;年龄特征;社会理想;学校愿景。它的基本构成有: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基础性发展;普遍尊重;评价正义。它的基本体现有:涵盖完整的评价内容;研制弹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上特别注重自我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素质教育: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文辅相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它受什么主客观背景的推动?提倡素质教育是否意味着教育更接近了它的本质?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一、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首先,这是知识激增的时代要求。在知识以3-5年增加1倍的高速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夏颖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和加强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中国特色、多样性、适应性和文化性等。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以素质教育思想整合其他高等教育思想,完善以个性化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发展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及营造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普及化高等教育 策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牛东红
从教育思想转变的视角 ,论述了高等教育发展观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表明 ,传统发展观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确立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参 2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弋枫 刘静佳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己任,通过构建教师信念、完善教师发展制度、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均衡发展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发展能力,通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融合培养 教师 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兴瑞 韩瑜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正处方兴未艾之势,"上手快,后劲不足"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较为普遍的评价。在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同时,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