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
2023(55)
2022(37)
2021(41)
2020(29)
2019(60)
2018(56)
2017(84)
2016(36)
2015(35)
2014(42)
2013(45)
2012(48)
2011(42)
2010(28)
2009(38)
2008(32)
2007(40)
2006(45)
2005(36)
作者
(154)
(151)
(143)
(115)
(73)
(60)
(59)
(53)
(45)
(45)
(42)
(42)
(42)
(40)
(38)
(35)
(33)
(32)
(32)
(31)
(30)
(29)
(29)
(26)
(26)
(26)
(25)
(25)
(25)
(24)
学科
(183)
经济(183)
(179)
管理(155)
技术(146)
(130)
中国(115)
农业(110)
地方(101)
环境(99)
(97)
企业(97)
科学(65)
(61)
农业技术(60)
研究(60)
(60)
金融(60)
技术改造(56)
技术经济(56)
改造(56)
(56)
(56)
银行(56)
工作(53)
新技术(51)
高新(51)
高新技术(51)
(50)
科学研究(49)
机构
大学(570)
学院(560)
研究(293)
管理(259)
(245)
经济(240)
科学(219)
理学(216)
理学院(216)
管理学(212)
管理学院(212)
中国(196)
科技(176)
中心(160)
(152)
(136)
(136)
(136)
技术(134)
研究所(126)
(123)
业大(116)
农业(109)
(104)
北京(102)
发展(99)
(98)
科学院(95)
(93)
研究院(93)
基金
项目(466)
研究(391)
科学(374)
基金(265)
(253)
国家(251)
(226)
科学基金(200)
社会(195)
科技(194)
(182)
社会科(182)
社会科学(182)
(160)
基金项目(160)
创新(152)
编号(133)
建设(130)
(123)
成果(120)
计划(117)
重点(112)
自然(110)
教育(109)
软科学(105)
(104)
自然科(103)
自然科学(103)
课题(103)
自然科学基金(102)
期刊
(298)
经济(298)
中国(218)
研究(210)
科技(200)
管理(141)
(128)
科学(115)
(101)
论坛(101)
农业(89)
学报(81)
(81)
金融(81)
业经(73)
科技管理(70)
技术(66)
大学(62)
教育(60)
情报(57)
(57)
学学(55)
图书(50)
(47)
技术经济(45)
软科学(45)
农业经济(43)
实践(43)
理论(43)
(43)
共检索到1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峥  武霏霏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也是依靠创新驱动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国家级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进行文献梳理,结合对北京市部分实验区的调研,分析了实验区在整体规划、创新意识、创新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促进实验区科学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  董仁才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旨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现代科技文明已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剖析环境物联网理论与技术,阐述了以传感器网络、数字城市为核心的新技术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城市环境监测、试验、分析、模拟和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革新,总结了现代高新技术与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显静  彭新宇  蒋高明  骆世明  章家恩  王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探讨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当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战略、政策与思想观念与生态文明观的冲突与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等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瑞  芮佳雯  张跃胜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强县412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借鉴羊群效应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揭示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影响群体行为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转化规律,并基于此构建生态补偿政策直接影响和通过居民心理变量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直接效应和基于心理变量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141;通过心理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86。应基于居民视角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改变居民心理变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萍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农民是主力军之一。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农民生态文明建设的心理素质和存在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研发现:当前农民生态文明知识不足,但有参加教育培训的意向;农民践行生态文明行为不力,参加教育培训有限。基于此,研究提出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向、促进农民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对策,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在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质中的作用和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智元  
培育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教育需要了解农民的素质状况,掌握好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分析结果看,要基于农民的素质结构,通过提高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意识、主体角色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其生态保护主动性、对政策的支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等素质的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惠远  王志勇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组织了系列专题笔谈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本期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角度展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谷缙  程钰  任建兰  
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6—2015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二者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落后于科技创新能力;(2)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由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转变,耦合度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度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相似,高值区域由东部沿海向长江中下游流域扩散,低值区域集中在西部边疆地区;(3)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二者水平越低支撑其协调发展的稳定性越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巍巍  张华  李向辉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期。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在新形势下,选取工业化高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江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江苏省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不足,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模式,提出以体制机制突破、市场化手段推进、绿色科技支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钦萍  陈忠  卓懋百  陈旭辉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对我国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前提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投入变量构建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3年至2012年数据估计全国生产函数,确定科技等投入对生态GDP产出的贡献率,得出科技投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越过生态拐点,进而转入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新颖  张健军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部分意识已转化为行为动力,但生态文明行为整体表现滞后。分析了农民生态文明行为现状及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启示,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促进公众生态文明行为提升、引导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八种途径,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嬛琳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民生论述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优美生态产品是民生之基础,突出环境问题是民生之忧患,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之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是民生之未来。贯穿其中的是以人民中心为价值取向,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实现方式,以法治建设为制度保障四方面本质特征。习近平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生态民生任务要求,推动了“五位一体”总任务的全面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嬛琳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民生论述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优美生态产品是民生之基础,突出环境问题是民生之忧患,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之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是民生之未来。贯穿其中的是以人民中心为价值取向,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实现方式,以法治建设为制度保障四方面本质特征。习近平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生态民生任务要求,推动了“五位一体”总任务的全面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礼群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宁  薛维梁  韩灵翠  赵洪丽  
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还放在了突出地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上,事关我党执政的可持续性。山西省做为一个能源与重化工省份,因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高能耗、高排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还将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中所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山西省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环保科技的支撑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