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5)
- 2023(8945)
- 2022(7659)
- 2021(6737)
- 2020(5950)
- 2019(13654)
- 2018(13180)
- 2017(25598)
- 2016(13854)
- 2015(15640)
- 2014(15772)
- 2013(15660)
- 2012(14674)
- 2011(13255)
- 2010(13180)
- 2009(12435)
- 2008(12566)
- 2007(11478)
- 2006(9800)
- 2005(8874)
- 学科
- 济(67812)
- 经济(67760)
- 管理(41139)
- 业(40543)
- 企(32028)
- 企业(32028)
- 方法(31872)
- 数学(28985)
- 数学方法(28764)
- 农(17444)
- 地方(17292)
- 财(16846)
- 中国(16508)
- 业经(12398)
- 学(12297)
- 农业(12176)
- 技术(11174)
- 贸(10899)
- 贸易(10899)
- 务(10641)
- 财务(10623)
- 财务管理(10601)
- 易(10495)
- 制(10447)
- 地方经济(10360)
- 融(10095)
- 企业财务(10093)
- 金融(10093)
- 环境(9940)
- 银(9688)
- 机构
- 大学(207416)
- 学院(206451)
- 济(89961)
- 经济(88202)
- 管理(81507)
- 理学(70876)
- 理学院(70085)
- 研究(69395)
- 管理学(69012)
- 管理学院(68624)
- 中国(52382)
- 科学(43391)
- 京(42911)
- 财(39384)
- 农(35499)
- 所(35318)
- 中心(32526)
- 研究所(32315)
- 财经(31966)
- 业大(31170)
- 江(30558)
- 经(28971)
- 经济学(28557)
- 农业(28105)
- 范(26818)
- 北京(26624)
- 师范(26573)
- 经济学院(26077)
- 院(24691)
- 州(24196)
- 基金
- 项目(141034)
- 科学(112240)
- 基金(103080)
- 研究(102337)
- 家(89459)
- 国家(88803)
- 科学基金(76374)
- 社会(66551)
- 社会科(63270)
- 社会科学(63249)
- 省(56175)
- 基金项目(55121)
- 自然(48453)
- 自然科(47319)
- 自然科学(47303)
- 划(47128)
- 自然科学基金(46463)
- 教育(46263)
- 资助(41608)
- 编号(40604)
- 成果(32391)
- 重点(32116)
- 发(31858)
- 部(31442)
- 创(30353)
- 创新(28553)
- 课题(27928)
- 国家社会(27890)
- 科研(27361)
- 教育部(26749)
共检索到294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露 戴志敏
现有科技活动效率研究存在异质性缺陷,导致无法深入分析引发效率差异的区域演进成因。应用超效率测度理论结合偏DEA视窗法,实证分析2010-2019年全国内地30个省(市)科技活动效率的动态演化进程,并从科技资本投入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方程,考察不同资本类型驱动下我国科技投入效率空间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应用Moran's I指数衡量各省(市)科技活动效率与空间集聚关联性。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活动效率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减缓-明显下降的发展态势,其中,东北地区效率饱和,投资冗余明显;华北地区效率偏低,高效率省(市)带动能力突出;华东和中南地区效率呈螺旋式上升,区域内省(市)组团差异明显;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效率偏高,但省(市)分化差异明显。从整体看,我国科技活动效率溢出能力显著,政府资本与企业资本对总效率溢出呈正向影响;外来资本对总效率溢出无明显影响,且资本效应的空间关联性不显著,绝大多数省市的科技活动效率提升处于资本弥补阶段,极少省市处于资本驱动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周 袁波
文章通过区域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阶段分析,运用DEA投入产出法对全国31个省份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制约区域创新网络创新驱动效率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比重、技术吸收投入、创新产品开发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企业比重与创新驱动效率负相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成 周德群 胡荣华
食物、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五个要素,简称FEEEP系统,其协调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在DEA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FEEEP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在整体上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性具有下降的态势;过高的"三废"排放、人口总量和带有区域特征的能源投入结构是导致区域FEEEP系统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协调性的区域差异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FEEEP系统 DEA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娟 段军山
文章基于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从经济规模、经济质量、要素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状态。(2)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由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带动。(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的分布曲线有右移现象,主峰高度下降,宽度扩大,存在右拖尾现象,单峰特征明显。(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态性较强,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考虑空间因素以后,该稳定性出现下降,“跳跃式转移”在部分地区成为可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竣 张煜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骆琳 李禹锋 王沁
文章从规模性、结构性、效益性三个维度构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DEA交叉效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我国七大地区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我国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七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华东和华北地区实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西北和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正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区间,跃迁趋势不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郭红
文章基于30个省市的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投入系数的变异系数来分析各省经济发展的差异,同时利用广义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投入系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下的变动,并与OECD及东亚20个国家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主要投入系数相比,能源投入系数、运输投入系数、最初投入系数的差异性较大,不同的产业部门中的运输投入系数和能源投入系数随人均GDP的增加表现出的趋势并不相同,而最初投入系数在三次产业中随人均GDP的增加都表现出下降趋势。
关键词:
变异系数 投入系数 广义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齐艳彩 汤志华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环渤海地区四省市的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省市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最后,通过投影分析得出四省市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效性调整之后的投入产出规模,以期为四省市改进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DEA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官华 李静 蔡静雯
一项大型跨界基础设施的落实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相关区域间的利益协调,两者作用的发挥都需要借助特定的机制安排。本文以港珠澳大桥项目协调机制的变迁为案例,在分析其背后中央权威和区域协调机制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央地关系不对等、中央权威适时介入和区域协调主导权趋势性变动构成了协调机制变迁的三大特征。并以此三大特征探究粤港澳地区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包括中央与港澳、中央与广东这两组关系不对等的原因以及中央政府的相应对策,中央权威对区域事务介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广东在粤港澳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变迁。
关键词:
中央权威 区域协调 合作机制 港珠澳大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雷 黄素心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策制定上既要利用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又要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级政府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集权、分权以及授权三种政策模式下的信息损失与协调损失,比较三种模式的优劣。研究表明,分权和授权模式均优于集权模式,而授权模式与分权模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之间经济规模的大小与区域政策协调重要性的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 产权 交易成本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文颖 蔡永云
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调运输管理模式即是要依托现代物流的发展条件,以区域物流为基础,构建多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协调",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实现,并具体分析了协调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于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中的机制构建理论。
关键词:
现代区域物流 协调管理 理论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波
1 背景:经济转型时期的空间多样化和无序状态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起飞时期已经到来,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结构变异时期;其次是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表现出两种体制交换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因此,在空间发展上出现多样化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①地域城市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走过了初期积累阶段,正面临着提高层次的规模扩大和空间集聚要求,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使活动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