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3)
- 2023(8732)
- 2022(7437)
- 2021(6986)
- 2020(6101)
- 2019(14162)
- 2018(13764)
- 2017(26886)
- 2016(14625)
- 2015(16929)
- 2014(17284)
- 2013(17485)
- 2012(16557)
- 2011(14761)
- 2010(14994)
- 2009(14235)
- 2008(14740)
- 2007(13226)
- 2006(11186)
- 2005(10004)
- 学科
- 济(68657)
- 经济(68582)
- 管理(48544)
- 业(47210)
- 企(39421)
- 企业(39421)
- 方法(37608)
- 数学(33366)
- 数学方法(33147)
- 财(31337)
- 中国(17817)
- 农(17387)
- 务(16383)
- 财务(16368)
- 财务管理(16313)
- 企业财务(15610)
- 制(13623)
- 学(13486)
- 财政(13225)
- 地方(13187)
- 业经(12654)
- 贸(11907)
- 贸易(11907)
- 农业(11519)
- 易(11507)
- 技术(10982)
- 理论(10930)
- 政(10818)
- 银(10558)
- 银行(10536)
- 机构
- 大学(223850)
- 学院(220584)
- 济(95552)
- 经济(93695)
- 管理(86540)
- 理学(75216)
- 理学院(74454)
- 管理学(73435)
- 管理学院(73010)
- 研究(70807)
- 中国(54445)
- 财(53261)
- 京(45667)
- 科学(42157)
- 财经(39074)
- 所(35929)
- 经(35452)
- 农(35246)
- 中心(33113)
- 江(32913)
- 研究所(32141)
- 经济学(31088)
- 业大(31058)
- 财经大学(28889)
- 北京(28728)
- 经济学院(28434)
- 农业(27846)
- 范(27077)
- 师范(26835)
- 州(25600)
- 基金
- 项目(142155)
- 科学(112142)
- 研究(104528)
- 基金(104202)
- 家(89396)
- 国家(88666)
- 科学基金(76292)
- 社会(67082)
- 社会科(63709)
- 社会科学(63692)
- 基金项目(55013)
- 省(54874)
- 教育(48958)
- 自然(48194)
- 自然科(47113)
- 自然科学(47094)
- 自然科学基金(46286)
- 划(46189)
- 资助(43656)
- 编号(42043)
- 成果(35242)
- 部(33258)
- 重点(31918)
- 创(30066)
- 发(29837)
- 教育部(29005)
- 课题(28588)
- 创新(28140)
- 国家社会(27968)
- 人文(27843)
共检索到32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少晖
判断一种产品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首先应从产品的性质入手,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越强,财政支持的力度应该越强。研发产出品中,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公共性呈由强而弱排序,因而财政对这三种研发产出品的支持力度也就呈现由大到小的递减趋势。虽然发达国家政府资助在R&D投入中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不仅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大R&D的投入总量,而且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尽管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在增长速度、GERD/GDP指标,还是内容结构、地区结构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行,在增加科技...
关键词:
科技投入 公共财政 结构优化 机制建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在必要时给予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勿庸置疑,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农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农业投入 财政投入 农业政策 农业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思杭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度科技创新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完善基于共同富裕的科技创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理论机制 实证检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润雨
概念的清晰界定是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理论界关于财政透明、财政透明度的定义,在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和阐述财政透明及财政透明度的内涵,主要包括财政透明度的主要内容、财政透明度的衡量标准、财政透明度的效应等方面。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衡量标准 提升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福兴 李惠娟
本文对我国1990-200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科技创新指标的度量上,按照专利的构成赋予其不同的权值,通过对比不同的回归结果,最终建立了二者滞后一年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回归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土地财政"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以此作为其财政收入来源的经济关系。地方财政图景中的"土地"元素,呈现出目光瞄向土地———土地依赖———圈地运动的趋势。在表面趋势的背后是失衡的土地模式潜藏社会矛盾冲突、失控的土地依赖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失序的土地规则滋生官员寻租腐败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在政治学话语结构中被解读为土地收益分配的"官"、"民"对立和政府职能履行的"权"、"责"背离,在当前的合法性建构环境中极易引发政府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风险 政治阐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晟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实施的基础条件、评估全过程的准确性、评估工作的有效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充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丽敏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相关绩效指标的关联度,从而判断财政科技投入的有效性,为政府制定财政科技投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同时带来了科技产出的增加、科技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但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人力资源导向方面的作用仍需加强。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绩效 灰色关联分析 政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张志超
文章运用SVAR模型对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就与地方财政收入及经济增长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财政科技投入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就地方财政收入而言,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投入对其的影响在短期内带有某种程度的滞后性,有时候甚至会存在和长期关系相悖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善科技投入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地方债务风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桂文 王耀晨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蓝相洁 陈永成
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均产生正向的"挤入效应",由于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导致其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坚持加大民生性财政投入的同时,适当对农村民生领域予以政策倾斜,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羽 冉陆荣 蔡慧颖
本文基于边际理论视角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最优结构,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最优结构模型,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最优结构实证,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各部分的产出弹性与贡献份额。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会受到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根本影响,优化投入结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重庆市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实际结构与最优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普通中专(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财政经费水平对产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技工学校财政投入弹性大于普通中专(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凤荣
财政税收建设是乡镇发展的重点任务。以现阶段乡镇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特点,明确新常态对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影响,分析如何在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中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以此提升我国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水平。
关键词:
新常态 乡镇 财政税收 经济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