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6)
2023(13060)
2022(10974)
2021(10107)
2020(8329)
2019(18546)
2018(18439)
2017(34372)
2016(18494)
2015(20746)
2014(20157)
2013(19551)
2012(18017)
2011(16171)
2010(16309)
2009(15191)
2008(14864)
2007(13650)
2006(12193)
2005(11120)
作者
(50952)
(42783)
(42484)
(40228)
(27211)
(20409)
(19132)
(16277)
(16224)
(15335)
(14503)
(14469)
(14050)
(13680)
(13193)
(13026)
(12660)
(12403)
(12354)
(12254)
(10716)
(10334)
(10140)
(9782)
(9515)
(9491)
(9427)
(9347)
(8479)
(8294)
学科
(74532)
经济(74438)
管理(63857)
(63041)
(53928)
企业(53928)
方法(26086)
技术(23218)
(21982)
中国(21473)
数学(21385)
数学方法(21138)
地方(19818)
(19743)
业经(19274)
(18715)
农业(15390)
技术管理(14113)
(12949)
(12861)
银行(12829)
(12800)
理论(12781)
(12624)
环境(12433)
(12272)
(12035)
贸易(12025)
(12007)
金融(12001)
机构
学院(258791)
大学(256645)
(105786)
经济(103401)
管理(101987)
理学(87222)
研究(86805)
理学院(86214)
管理学(84966)
管理学院(84425)
中国(66819)
(54742)
科学(51043)
(50180)
(42158)
(41460)
中心(40078)
财经(38918)
研究所(37705)
(36370)
(35112)
(34779)
师范(34503)
北京(34180)
业大(34173)
(32807)
(32225)
经济学(31582)
技术(28915)
财经大学(28489)
基金
项目(172346)
科学(138617)
研究(131588)
基金(124298)
(106835)
国家(105905)
科学基金(92636)
社会(84812)
社会科(80441)
社会科学(80420)
(69385)
基金项目(66072)
教育(60468)
自然(57694)
(57387)
自然科(56375)
自然科学(56365)
自然科学基金(55374)
编号(53747)
资助(48352)
成果(43816)
(41487)
重点(38845)
(38470)
课题(37921)
创新(37888)
(37844)
(37201)
国家社会(34955)
教育部(32896)
期刊
(123625)
经济(123625)
研究(78253)
中国(62283)
管理(42522)
(40117)
科学(35663)
(33691)
教育(33564)
学报(33496)
大学(26703)
技术(26475)
学学(24800)
(24210)
金融(24210)
农业(22843)
业经(20360)
财经(19267)
经济研究(18692)
(16726)
科技(16360)
问题(15566)
技术经济(14551)
(14315)
论坛(14315)
(13038)
现代(12696)
图书(12651)
资源(12353)
(11940)
共检索到401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锦来   赵晨   林晨   贺俊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推动科技创新难以持续,然而这一观点与中国诸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经验事实相悖。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战略导向视角,构建科技战略导向驱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过程机制,并利用过程追踪法剖析移动通信这一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战略匹配、政策驱动和系统演化3个必要构件及其关系构成科技战略导向与持续创新之间的因果链条。政府需要依据机会窗口、系统基础的变化选择规范型战略导向、聚合型战略导向与前瞻型战略导向3种战略导向形式,以实现战略与环境的匹配。科技战略导向最终以新型举国体制为载体,分别起到破解外部路径依赖、构建内部路径优势、破解内部路径惯性的作用,以驱动科技创新系统实现“框架雏形—共同价值—自组织演化”的阶段性发展,进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持续创新。本研究回应了文献对新型举国体制认识不足的同时,对于中国关键核心领域的创新赶超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冰梅   尹西明   陈劲   孙德强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创新联合体驱动人工智能领域智能计算等“大国智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机制。本文立足数字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需求,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创新联合体视角,以智能计算领域以创新联合体形式培育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江实验室为例,采用探索性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资源汇聚—主体协同—人才激励—成果转化—生态融通”多维度深入分析了之江实验室及其牵头“创新联合体的联合体”驱动智能计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和机制保障,并进一步提炼了创新联合体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同题共答”理论框架和机制。本研究作为首个以国家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的纵向单案例学术研究,为数字时代瞄准国家使命,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勤   温晓楠   韩笑  
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存在瓶颈制约,多种政策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有效作用亟待探索。基于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采集12种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相关多源异构数据,搭建PSR-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果预测和原因诊断探究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各类政策强度动态变化,呈现由需求面购置拉动,经由供给面推动和环境面压力,向需求面后市场的强度转移趋势;(2)通过结果预测识别各阶段主导作用政策,从初期购置优惠,经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双积分,转向四类政策协同作用为主导;(3)通过原因诊断识别各阶段关键政策瓶颈,科技创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需求面非财政措施政策细则需要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蕾  
高价值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概念是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出,指制造企业应围绕制造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服务,从制造和服务等多渠道获得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2008-2011年英国高价值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柱即产品、生产工艺、服务系统和价值系统,以及在高价值战略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战略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启示,即以创新为撬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着力点;发挥政府在转型中"桥梁和催化"作用;企业要擅长捕捉创新机会,以开放式创新参与高价值制造竞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陈劲   卢海涛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会经历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创新过程,其中的过程机制需要系统解构。而现有创新理论难以解释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复杂性特征。本文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创新过程理论定义为替代式创新,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以14个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实例为研究样本,探究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过程分为冷启动、破冰和纵深三个阶段;(2)冷启动阶段,面对内外环境压力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主体适配机制和要素适配机制,实现从上而下替代就绪;破冰阶段,企业的替代情境变为研发经验失效,企业通过解锁机制,实现从无到有技术替代,推动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纵深阶段,面对创新链松散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正向耦合机制和逆向耦合机制,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有到优产品与市场二维替代;(3)替代式创新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跳跃型替代式创新、连贯型替代式创新和循环型替代式创新。研究结论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学国  吴鑫涛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焦点问题,考虑创新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企业和学研机构为博弈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探讨影响博弈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各因素变动下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创新,但不同政策措施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降低合作成本和“搭便车”收益,提升合作收益增量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盲目设置过高的创新深度而使研发成功率过低无助于双方合作;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研发资助、违约金、机会损失和声誉损失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能够有效抑制中途背叛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优化政府政策组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建议,从而为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万里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全面突破,是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3所高校、8家企业在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三级编码分析发现,校企深度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仍面临共生单元选择的“貌合神离”、共生模式构建的“联而不盟”、共生环境支撑的“角色缺位”等深层困境。基于研究发现,从丰富共生界面功能,提高共生单元兼容度;优化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共生模式混合相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培育正向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校企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栾春娟  曾国屏  
测度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将对产业R&D资金投入决策和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核心技术领域的探测分析;网络中心度指标,可以作为测度核心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指标。对2009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专利进行技术网络分析的结果显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通讯技术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刘凤梅   周诗雨  
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德麟   蒋丽球   欧阳桃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复杂产品后发企业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创新主体。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铁建重工研制盾构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聚焦突破两类关键核心技术: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原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两类关键核心技术所需的创新要素组合分别为面向市场应用的成长式创新要素组合和面向技术研发的攻关式创新要素组合。两类创新要素组合以及“双向链接”机制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本文揭示了创新要素组合对后发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同时,本文对中国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要素组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荣  李辉  赵芳  蒋金洁  
[目的/意义]特定领域科技前沿情报跟踪工作需要构建信息源体系,而目前针对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挖掘与获取策略研究还比较欠缺。[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情报实践工作,对科技前沿信息源相关概念给予界定,对科技前沿信息特征及信息源挖掘方法加以归纳分析,并以5G领域为具体研究案例,从信息源主体间关联性、信息源挖掘与甄别方法、信息源直接获取三方面,探索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获取策略。[结果/结论 ]研究提出了中心扩散、人机结合、权威发布获取三大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挖掘与获取策略,以期对战略情报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所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传忠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有效集中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组织效率;有利于形成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需要多管齐下:构建以国家创新平台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多元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尹西明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1)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2)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3)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中裕  
在全球竞争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是政府创新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专利信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结合,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并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并且随着试点政策的深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知识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创新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两个途径,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位于低等级或经济中心城市的企业、位于基础研究能力较强城市的企业,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更新迭代,并建立企业创新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兆平  毛蕴诗  
从历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形成过程来看,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形成机制。本文分析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基于市场标准形成机制,第二代的基于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代的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并重点分析了这种机制对标准的形成所发挥的显著作用,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