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5)
2023(18863)
2022(16306)
2021(15281)
2020(12938)
2019(29515)
2018(29344)
2017(56431)
2016(30698)
2015(34290)
2014(34522)
2013(33784)
2012(30897)
2011(27670)
2010(27602)
2009(25354)
2008(24890)
2007(22022)
2006(19086)
2005(16960)
作者
(87450)
(72726)
(72218)
(69018)
(46473)
(35092)
(33018)
(28469)
(27746)
(26286)
(24930)
(24514)
(23206)
(22743)
(22473)
(22376)
(21928)
(21613)
(20941)
(20865)
(17908)
(17901)
(17582)
(16690)
(16300)
(16266)
(16204)
(16171)
(14690)
(14333)
学科
(114951)
经济(114783)
管理(92947)
(88950)
(73695)
企业(73695)
方法(53659)
数学(46390)
数学方法(45724)
(35493)
(32437)
中国(32082)
(27385)
业经(26871)
(25334)
地方(23748)
(23057)
财务(22970)
财务管理(22912)
企业财务(21762)
农业(21696)
理论(21065)
(20977)
银行(20924)
技术(20069)
(20061)
贸易(20048)
(19777)
(19476)
(19284)
机构
大学(426485)
学院(425909)
管理(167949)
(164463)
经济(160540)
理学(144413)
理学院(142801)
管理学(140085)
管理学院(139284)
研究(136991)
中国(106545)
(90095)
科学(86056)
(81925)
(69190)
(68396)
(64883)
中心(64571)
财经(64351)
业大(64128)
研究所(61778)
(58485)
北京(56279)
(55382)
师范(54811)
农业(53826)
(52199)
(50137)
经济学(49653)
财经大学(48036)
基金
项目(290543)
科学(227901)
研究(212362)
基金(209889)
(182375)
国家(180845)
科学基金(156033)
社会(132123)
社会科(125034)
社会科学(125000)
(115345)
基金项目(111303)
自然(102608)
自然科(100207)
自然科学(100177)
教育(98441)
自然科学基金(98337)
(95611)
编号(87201)
资助(86770)
成果(70787)
重点(64705)
(63647)
(60613)
(60463)
课题(60099)
创新(56466)
科研(55762)
大学(54723)
教育部(54651)
期刊
(180202)
经济(180202)
研究(125299)
中国(86541)
学报(68558)
(65734)
(62462)
科学(61691)
管理(61588)
大学(52731)
学学(49387)
教育(48948)
农业(42539)
(41427)
金融(41427)
技术(38737)
财经(31346)
业经(29872)
经济研究(27360)
(26662)
图书(23026)
问题(22871)
(21677)
科技(21406)
理论(21030)
(21029)
技术经济(20200)
实践(19340)
(19340)
财会(19327)
共检索到630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危怀安  文圆  李旭彦  
本文遵循动机—行为逻辑,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对湖北省十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机构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炼出利益共享激励机制与风险共担激励机制两个主范畴、非经济性激励等四个次范畴,以及荣誉激励、职位晋升等十个初级范畴,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集成激励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激励机制设计提供行动指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莎薇  黄科星  陈之瑶  吴幸雷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龙阶  陈爱江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而在国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又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建立健全科学激励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守文   汤谷良  
随着数字技术在激励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化,企业突破激励困境、提高激励效果的需求愈加强烈,精准激励概念应运而生。基于海尔链群合约实践,探索了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过程,以及数字技术对精准激励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现精准激励需要具备激励目标一致化、激励机制立体化、激励过程可视化与激励结果精准化四个关键因素,并注重以激励结果推进未来激励目标设定,形成激励循环;(2)数字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达成共识、规划路径、激发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四个方面;(3)数字情境下的精准激励机制能够为突破棘轮效应、团队“搭便车”等经典激励困境提供新思路。因此,企业应强化数字技术在激励实践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激励,提升激励效果,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志国  蔡华  马青原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其学理认识还存在较大缺口。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典型项目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转移形成的新模式和核心动力。研究发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主要表现为增量产能转移、算力数据转移、延链协同转移、成果孵化转移四种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驱动力、分工重塑力和制度作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路径模型,为西部地区通过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路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少谦   单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科技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开发数字服务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是基于资源外部集成和资源内部集成实现的。资源外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内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关键链接关系。资源外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身份视图和能力视图,前者主张对核心支持性资源要素进行筛选,以助力数字服务开发,后者考量外部资源与现有知识库的接近程度,通过整合和撬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资源内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效率视图和权力视图,前者主张对具有链接关系的要素进行集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后者主张强化关键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使其衔接到整体系统中。由此,企业通过资源外部集成与资源内部集成的匹配,为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提供支撑。本文拓展了资源集成理论的解释边界,并深化了对数字服务化研究的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帅  徐宁  
现代公司普遍以薪酬、股权等显性契约对其高管进行激励,但随着该类契约的局限性逐步凸现,深入探究如何发挥声誉的激励效用,是实现不同高管激励契约配置与协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承续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对声誉提出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声誉的三重激励效用,即信号效用、工具效用和心理效用。并从实践层面归纳新的研究发现,阐释了激励效用的实现途径,构建了以声誉为激励物和强化物的循环性声誉激励机制,以期通过深化声誉激励的研究为公司高管激励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够发挥政策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定向财政激励可通过强化现金流韧性,引导链主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等权益性投资,促进供应链资本溢出,并通过对链内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实现供应链高端整合,从而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据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定向财政激励内涵,强化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够发挥政策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定向财政激励可通过强化现金流韧性,引导链主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等权益性投资,促进供应链资本溢出,并通过对链内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实现供应链高端整合,从而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据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定向财政激励内涵,强化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龚军姣  程倩萍  
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过程,实质是政府让渡控制权与企业获取控制权的动态博弈过程。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视角,以同一家民营企业参与的两个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为研究对象,提炼影响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挖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机制,发现政府制度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政企关系对上述三类影响路径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应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存在三条基本路径,即能力转移、关系转移和市场转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PPP项目控制权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提供指导与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陶娜  郭英远  张胜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从供求角度来看,湖北省农业对科技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重不足,导致了成果转化"高成本、低数量"均衡。新机制的构建应从改善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两方面下功夫,建立按技术属性和专利保护程度分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府在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无偿供给的同时,应诱导市场资源配置于农业科技领域,通过培育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成为科技市场主体,建立经营性农业技术研究和成果有偿转化的内生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佳  
Web3.0时代在线品牌社群的结群机制和互动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理论和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6个典型案例为样本,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消费者加入在线品牌社群并形成品牌忠诚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发掘出"成员非交互式参与"、"感知价值缺失"、"互动"、"社群社会资本"、"社群与品牌认同"、"品牌忠诚"六个范畴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生成、构成及作用过程的概念模型。发现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遵循二元生成路径,通过社群认同、品牌认同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并受到成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佳  
Web3.0时代在线品牌社群的结群机制和互动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理论和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6个典型案例为样本,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消费者加入在线品牌社群并形成品牌忠诚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发掘出"成员非交互式参与"、"感知价值缺失"、"互动"、"社群社会资本"、"社群与品牌认同"、"品牌忠诚"六个范畴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生成、构成及作用过程的概念模型。发现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遵循二元生成路径,通过社群认同、品牌认同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并受到成员社群涉入度、感知社群-品牌契合度等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