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4)
- 2023(9519)
- 2022(8613)
- 2021(8346)
- 2020(6934)
- 2019(16165)
- 2018(16267)
- 2017(31428)
- 2016(17208)
- 2015(19525)
- 2014(19581)
- 2013(19383)
- 2012(17728)
- 2011(15774)
- 2010(15744)
- 2009(14329)
- 2008(13891)
- 2007(12153)
- 2006(10692)
- 2005(9440)
- 学科
- 济(65865)
- 经济(65780)
- 管理(52153)
- 业(49717)
- 企(41924)
- 企业(41924)
- 方法(31258)
- 数学(26787)
- 数学方法(26416)
- 农(18481)
- 中国(17739)
- 财(17373)
- 学(15065)
- 业经(14963)
- 地方(13785)
- 技术(12792)
- 农业(12502)
- 制(12165)
- 理论(11797)
- 和(11481)
- 贸(11467)
- 贸易(11463)
- 务(11357)
- 财务(11293)
- 财务管理(11269)
- 易(11114)
- 企业财务(10681)
- 环境(10403)
- 银(10136)
- 银行(10099)
- 机构
- 大学(243072)
- 学院(241090)
- 管理(100247)
- 济(91038)
- 经济(88791)
- 理学(86894)
- 理学院(85957)
- 管理学(84487)
- 管理学院(84061)
- 研究(78615)
- 中国(58505)
- 京(52618)
- 科学(50905)
- 财(41875)
- 所(39674)
- 农(37788)
- 业大(36854)
- 研究所(36004)
- 中心(35872)
- 江(34596)
- 北京(33709)
- 财经(33633)
- 范(32315)
- 师范(32056)
- 经(30495)
- 农业(29357)
- 州(28848)
- 院(28685)
- 技术(26037)
- 师范大学(25911)
- 基金
- 项目(166792)
- 科学(130607)
- 研究(123476)
- 基金(119637)
- 家(103431)
- 国家(102546)
- 科学基金(88274)
- 社会(74781)
- 社会科(70707)
- 社会科学(70686)
- 省(65668)
- 基金项目(64552)
- 自然(58536)
- 自然科(57131)
- 自然科学(57120)
- 自然科学基金(56063)
- 教育(55984)
- 划(55184)
- 编号(51418)
- 资助(49393)
- 成果(42023)
- 重点(36621)
- 部(36203)
- 创(35062)
- 发(35012)
- 课题(34862)
- 创新(32539)
- 项目编号(32030)
- 科研(31801)
- 大学(31017)
- 期刊
- 济(100433)
- 经济(100433)
- 研究(71780)
- 中国(45048)
- 学报(37704)
- 管理(36766)
- 科学(35316)
- 农(34339)
- 财(31045)
- 教育(28635)
- 大学(28217)
- 学学(26260)
- 农业(24216)
- 技术(21083)
- 融(19462)
- 金融(19462)
- 业经(16919)
- 财经(15634)
- 图书(15198)
- 经济研究(14600)
- 科技(14325)
- 理论(13541)
- 问题(13246)
- 经(13121)
- 实践(12607)
- 践(12607)
- 技术经济(11991)
- 业(11772)
- 情报(11321)
- 现代(11172)
共检索到35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明磊 陈宝明 张炜熙
在总结我国对科技人员促进成果转化激励的进展与现状基础上,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立法中对科技人员激励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人员 激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涛 林德明 丁堃 康旭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有效制定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评价问题,以36所“双一流”高校为例,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本出发,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治理体系下的高校激励政策评价研究框架,应用PMC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样本高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普遍在发挥政策引导、激发激励对象转化动力等方面较为完善,但在创新激励措施组合、激励治理的全流程保障等方面需要加强。建议高校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多元化的激励组合机制,优化激励实施路径,提升行为治理、权利治理、风险治理、能力治理和协同治理“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龙阶 陈爱江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而在国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又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建立健全科学激励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国防科技 成果转化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扬 陈刚 孙剑峰
本文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 ,引入激励经济学的思想探讨转化工作的规律。本文从分析具体的激励模型(简单激励模型、多任务激励模型、自我选择模型)入手 ,通过选择性的讨论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问题提出激励机制设计思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瑞
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与提高劳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重视。各国也在极力推动本国科学技术的提高,并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正逐步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我国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较为薄弱,地区发展参差不齐等情况对我国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形成了较大的现实阻力。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学技术的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暴丽艳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通过构建模型研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问题,旨在为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重衡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易程度的影响,与科研人员努力成本和风险规避意愿等个人特征有关,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程度等影响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因素有关。利用MATLAB软件对以上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建立 张军 王飞绒
本文通过借鉴激励强度的生物学分析,运用信息博弈论和效率工资理论,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强度进行确定,通过分析科技人员不同的激励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指出不同的替代因素将对激励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人员 激励强度 激励替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波 何迎春
基于鼓励科技人员参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需求,针对科技人员强制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地方立法实践中形成了三种模式:强制许可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和介入权模式。从法律制度体系角度而言,三种模式欠缺合法性和体系性,对现有的科技政策和制度造成冲击。基于《进步法》第20条所规定的科技成果二元归属模式,未来地方立法应当通过赋予科技人员持有者身份和优先实施转化权,为科技人员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提供外部制度支持。
关键词:
科技人员 职务科技成果 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平霰 危怀安 谭智方 吴昊夫
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作为研究议题,以中国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502份政策(2006—2022年)为分析对象,以三维政策分析框架为基础,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两条进路总结政策的基本工具应用特征、阶段性话语转向及演变逻辑。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工具的总体应用特征在单一和复合维度之下存在差异性和结构性,可将2006—2022年激励政策大致分为激励成效落实期、激励重点突破期和激励体系协同期,不同时期的政策话语有所转变,在激励目标、激励工具、激励对象和激励效度上具有鲜明的动态规律,而地方政策吸纳与政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政策激励的价值温度与政府注意力变化这三对互动关系是推动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鲁成
科技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如何通过激励制度的设计,激发、稳定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设计科技人员激励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力求使科技人员激励制度的设计不断趋于完善,并不断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聂常虹 武香婷
对科研人员进行股权激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激励措施。本文构建了一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概念模型,说明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并拓展出基于技术入股的股权激励和基于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两种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科研单位的股权激励情况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激励的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聂常虹 武香婷
对科研人员进行股权激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激励措施。本文构建了一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概念模型,说明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并拓展出基于技术入股的股权激励和基于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两种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科研单位的股权激励情况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激励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萍 郑旭
资金支持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风险与收益特征不同,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多种金融手段优化组合,协同合作。本文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及融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设立引导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完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模式,并增进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夏轶群 郭翠
区块链为数字时代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智能化转型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亟需政府参与激励。基于区块链应用前后政府对研发方的转化前补贴和转化后奖励四种激励策略,建立政府主导、研发方和转化方跟随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最优社会效益、科技成果转化率,探讨区块链应用决策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策略的最优问题。结果表明,区块链平台建设与使用成本的阈值,决定了区块链能否助力重大科技成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当市场对重大科技成果的认可程度与信任系数之积大于某一固定值时,转化后奖励策略激励效果更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