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
2023(303)
2022(260)
2021(253)
2020(199)
2019(405)
2018(420)
2017(610)
2016(317)
2015(357)
2014(396)
2013(333)
2012(303)
2011(202)
2010(224)
2009(190)
2008(166)
2007(148)
2006(127)
2005(104)
作者
(831)
(725)
(637)
(624)
(402)
(308)
(277)
(274)
(260)
(257)
(246)
(226)
(219)
(218)
(201)
(199)
(196)
(195)
(192)
(191)
(189)
(178)
(173)
(170)
(168)
(165)
(155)
(151)
(147)
(145)
学科
技术(1445)
(1384)
管理(1192)
(1083)
企业(1083)
(842)
经济(842)
中国(818)
技术管理(635)
新技术(449)
高新(449)
高新技术(449)
学校(447)
(376)
农业(348)
科学(319)
(311)
金融(311)
研究(304)
地方(292)
(282)
银行(282)
(276)
教育(270)
农业技术(257)
技术经济(253)
改造(250)
技术改造(249)
理论(240)
教学(238)
机构
学院(4132)
大学(3512)
管理(1647)
(1592)
经济(1540)
研究(1438)
理学(1406)
理学院(1395)
管理学(1381)
管理学院(1372)
技术(1241)
职业(1069)
科学(932)
中国(862)
职业技术(774)
(762)
科技(749)
技术学院(714)
中心(658)
(654)
(622)
研究所(599)
(574)
(574)
业大(558)
教育(541)
北京(513)
(508)
(499)
(497)
基金
项目(3177)
研究(2892)
科学(2704)
基金(1875)
(1713)
社会(1560)
(1557)
国家(1540)
社会科(1500)
社会科学(1500)
科学基金(1407)
教育(1393)
(1390)
(1366)
创新(1269)
科技(1139)
编号(1119)
课题(1018)
基金项目(980)
(929)
(867)
(863)
成果(857)
(813)
科学研究(810)
规划(780)
发展(753)
重点(744)
(735)
(731)
期刊
中国(1577)
(1428)
经济(1428)
教育(1423)
研究(1321)
科技(1047)
管理(962)
技术(876)
职业(761)
(732)
论坛(732)
技术教育(498)
职业技术(498)
职业技术教育(498)
科学(443)
科技管理(388)
(366)
技术经济(319)
(302)
(299)
农业(279)
职教(253)
软科学(244)
业经(236)
(229)
金融(229)
高等(224)
学报(215)
大学(211)
经济研究(177)
共检索到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曙明  
科学研究水平是高校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教育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两年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重视科研工作对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实事求是地对科研工作定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石来德  李兰  
本文阐述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对提高高等学校师资水平、科研水平和实验水平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文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就1991~1996年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力求直观、可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莫凡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巨大成就,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依然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任务。创新分配绩效和创新成果应用对提高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维维  王孝坤  
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按照高职教育大众化、均衡化和公平化原则,加强普适性高职教育强校战略研究与改革实践。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普适性高职教育强校战略目标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础;高职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普适性高职教育强校战略目标与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邢清华  
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机制创新则是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保障。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实践模式包括"订单式"模式"、工学交替"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通过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增强办学优势,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是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惠平  
处于"四化"同步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职教育,其可持续发展,要以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并行为基本战略——即"以创新质量换取发展空间"和"以生存空间换取发展空间"为政策取向,以"县校合作"为基本路径,以"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来实现研究和实践的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诚  
"校中厂"是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深度校企合作的成熟模式,是集生产经营、"学做一体"教学、职业素质养成、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师资培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深度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针对已有的"校中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中存在的生产性与教育性矛盾、产品与供应链管理延滞等问题,提出机制创新、文化建设、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培养、师资训练以及管理优化是高职教育"校中厂"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定修  黄玲青  涂用军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机制的创新。文章在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机构管理协同机制、利益分享协同机制、人力资源协同机制、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协同机制、实习就业与创业协同机制、教研资源协同机制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发俊  徐飞  
本文论述了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因素 ,采用中外比较的方法 ,对这些因素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文章还就信息技术时代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守亮   崔瀛月   白兰馨  
运用2017—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经费、科技政策跟踪审计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积极影响城市创新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作用大于试验发展;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对城市创新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科技经费与城市创新水平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其调节作用在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中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此外,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实现整体科技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强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和战略措施。对此,我想讲两个问题。一、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是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玲   丁礼婷  
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各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各省份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度下降分布,且空间聚集性明显,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各省份之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分化趋势,东北地区虽然未出现分化现象,但发展严重滞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刘明月  张卫国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选取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等8项指标,利用改进熵值法对30个省份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借鉴Kaya恒等式,利用LMDI分解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观测期内各省份的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但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要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从全国整体来看,城镇化进程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呈正向促进作用,但其并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相比之下城镇化因素中贡献最大的是人口城镇化;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但东部的整体影响较弱;西部的主要贡献因素是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并且城镇化因素的总体效应超过了非城镇化因素,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则是空间城镇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淑玲  吴宁  檀壮  
本文借助《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青岛2011-2016年的各级指标和在20个重点城市中的位次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二级指标中的强项、弱项、位次提高和下降较大项,从而发现了青岛在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科技投入、人才等几方面的短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绍辉  王筱萍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BCC模型对黄河经济带11个省市科技创新的相对效率进行测度;运用SBM模型对变量松弛的测度结果进行修正,并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目标改进;运用SBM超效率模型解决了具有相同效率值的不同省市的排序问题。得出结论如下: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有效性,其他8个省区(河北、山西、内蒙、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技术相对无效和规模相对无效;非SBM有效的决策单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经济带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非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