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8)
2023(9997)
2022(8220)
2021(7416)
2020(6449)
2019(14551)
2018(14406)
2017(27535)
2016(14809)
2015(16486)
2014(16254)
2013(16056)
2012(14540)
2011(12776)
2010(13407)
2009(12783)
2008(12919)
2007(11878)
2006(10617)
2005(10084)
作者
(41282)
(34422)
(34217)
(32347)
(22174)
(16349)
(15557)
(13271)
(12737)
(12666)
(11581)
(11512)
(11387)
(10941)
(10659)
(10455)
(10269)
(9945)
(9855)
(9806)
(8543)
(8437)
(8417)
(7983)
(7718)
(7674)
(7662)
(7650)
(6816)
(6810)
学科
(79729)
(75308)
企业(75308)
(71681)
经济(71599)
管理(63172)
方法(33088)
业经(26868)
数学(25286)
(25155)
数学方法(24879)
(22896)
(18875)
财务(18844)
财务管理(18825)
技术(18105)
企业财务(17744)
农业(16834)
中国(16502)
(15868)
贸易(15860)
(15550)
(14768)
(14676)
(13864)
理论(13710)
(13193)
经营(12331)
企业经济(12295)
(12262)
机构
学院(216169)
大学(209144)
(95015)
经济(93331)
管理(92372)
理学(78948)
理学院(78292)
管理学(77084)
管理学院(76679)
研究(64028)
中国(53642)
(45319)
(43253)
科学(35624)
财经(35423)
(35267)
(32657)
(31988)
(30904)
中心(30316)
业大(28177)
经济学(27832)
(27755)
研究所(27251)
北京(27002)
商学(26539)
商学院(26309)
财经大学(25770)
农业(25267)
经济学院(25219)
基金
项目(135349)
科学(109876)
研究(102354)
基金(99872)
(84368)
国家(83566)
科学基金(75127)
社会(67013)
社会科(63836)
社会科学(63821)
(54887)
基金项目(51662)
自然(47710)
自然科(46750)
自然科学(46741)
教育(46615)
自然科学基金(45990)
(43761)
资助(41515)
编号(40950)
(32791)
(32255)
成果(32008)
(29950)
重点(29625)
(29372)
创新(29154)
课题(27974)
国家社会(27637)
(26993)
期刊
(109807)
经济(109807)
研究(64357)
中国(43594)
管理(41737)
(39225)
(31394)
科学(26513)
学报(24438)
技术(22967)
(21548)
金融(21548)
农业(21522)
业经(20383)
教育(20331)
大学(20181)
学学(18907)
财经(18006)
经济研究(17103)
(15585)
技术经济(14756)
问题(14337)
(14193)
(13433)
统计(12319)
(12179)
财会(11996)
现代(11700)
科技(11272)
世界(11251)
共检索到336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志亮  
科技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全球化的问题日益显现,要使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必须实施开放型政策,实施“引进来、走出去”,融入世界,融入国际社会,树立国际化的战略观念。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加速重组的新形势下,把“走出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以此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会与进出口贸易、吸收外资一起,共同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桑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在大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活动。本文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引进来”)如何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走出去”)相互结合的新课题,提出了上海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的基本思路,并且对上海如何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综合的基本思路作出了策略性的运作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于蕾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将20年来吸收外资的巨大成果与中国海外投资起步相结合,如何将外商直接投资转化为中国竞争力和对外投资的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战略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及特点,提出中国应在吸收外资的基础上,进入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新阶段,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丹  董琴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引进来"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到入世之后"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以综合性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完成了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基本进程。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革,一方面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路径受阻;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具备构建全球价值链的现实能力。因此,我国应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逐步构建和主导"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东亚区域价值链以及攀升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高端,以区域价值链嵌入和融合全球价值链的方式逐步推进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华  
对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内向国际化先于外向国际化发展的顺序原理及中国当前所处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分析指出,不能仅从二者的数量规模上的悬殊差距而简单地得出其发展不均衡的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IDP理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而不是第三阶段。中国作为"引进来"的东道国地位正在下降,而作为"走出去"的投资国地位正缓慢上升,但仍然处于中级不平衡的发展阶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玉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婷  郭立宏  董建卫  
以2000—2019年中国本土风险投资(VC)基金所投资的514个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外资有限合伙人(LP)投资的中国VC基金对所投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外资LP投资的中国VC基金能够显著促进所投企业在境外上市;当该类基金联合投资或充当主投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国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负向调节上述关系。影响机制为:帮助企业争取国际顶级中介机构的支持;协助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招募外部人才的能力。研究结论对"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长南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曼青  柴林涛  
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植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海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如华为、中兴、海尔、联想、京东方等科技型跨国公司。但从总体上看,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陆小辉  
推进跨国经营是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抉择。本文就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产业、地域及主体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与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红艳  崔耕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理  何云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引导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拓宽业务范围与领域,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开放"度"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可以为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过程中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经验支持和决策参考。本文基于2004年第1季度—2018年第4季度的银行业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等宏观数据,构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和不同金融市场风险压力指数,采用T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业对外开放是否存在"度",以及在"度"的两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显示:外资银行资产占比超过临界点后,外资银行进入会增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风险上升;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占比超过临界点后,境外投资会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即银行业加大境外投资可能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