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9)
- 2023(14724)
- 2022(12557)
- 2021(11836)
- 2020(10040)
- 2019(22837)
- 2018(22288)
- 2017(41212)
- 2016(21832)
- 2015(24510)
- 2014(23638)
- 2013(22792)
- 2012(20711)
- 2011(18512)
- 2010(18237)
- 2009(16355)
- 2008(15817)
- 2007(13382)
- 2006(11322)
- 2005(9724)
- 学科
- 济(93669)
- 经济(93602)
- 管理(66553)
- 业(65704)
- 企(55527)
- 企业(55527)
- 方法(44798)
- 数学(39722)
- 数学方法(39105)
- 中国(25151)
- 技术(24046)
- 农(23113)
- 财(22176)
- 业经(21031)
- 贸(19913)
- 贸易(19904)
- 易(19418)
- 地方(19205)
- 农业(15746)
- 理论(15310)
- 学(15242)
- 技术管理(14427)
- 制(14415)
- 产业(14335)
- 出(13506)
- 和(13048)
- 务(13028)
- 财务(12979)
- 财务管理(12945)
- 银(12584)
- 机构
- 学院(292733)
- 大学(291716)
- 济(125771)
- 经济(123607)
- 管理(121230)
- 理学(106232)
- 理学院(105166)
- 管理学(103085)
- 管理学院(102524)
- 研究(95517)
- 中国(72084)
- 京(60437)
- 科学(56713)
- 财(54084)
- 中心(45496)
- 所(45053)
- 财经(43451)
- 农(42379)
- 江(42339)
- 业大(41993)
- 研究所(41015)
- 经(39859)
- 经济学(38619)
- 北京(37309)
- 范(36377)
- 师范(36036)
- 院(35480)
- 经济学院(34905)
- 州(33573)
- 农业(32820)
- 基金
- 项目(208643)
- 科学(168128)
- 基金(153686)
- 研究(153409)
- 家(133478)
- 国家(132431)
- 科学基金(116570)
- 社会(100015)
- 社会科(95256)
- 社会科学(95236)
- 省(82549)
- 基金项目(80999)
- 自然(74896)
- 自然科(73397)
- 自然科学(73382)
- 自然科学基金(72100)
- 教育(71233)
- 划(68721)
- 资助(62341)
- 编号(60637)
- 创(48854)
- 成果(46932)
- 重点(46831)
- 部(45987)
- 发(45470)
- 创新(44906)
- 国家社会(42506)
- 课题(41355)
- 教育部(40319)
- 科研(39694)
共检索到43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薇 邱荣燕
以1995—2014年高技术产业省级年度数据为样本,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ansen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科技型人才聚集度和协同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协同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但并非高技术人才聚集规模越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霞 王雯童
筛选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技术产业的2008—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全国按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划分为三大梯队,探究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比较三大梯队中介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层面,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适当扩大投资规模;在第一梯队地区起部分中介作用,工艺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39%是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的,仍需扩大投资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程度;第二梯队地区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若要推动产业升级,需提高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高等教育程度;第三梯队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相似,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兰晓霞
研究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与协调问题对于促进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通过面板数据、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信息资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无形资源,R&D经费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R&D人员与信息资源互动关系比较显著;技术创新与信息资源协调性不好,原因是技术创新的保密性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结果的多样性;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兰晓霞
研究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与协调问题对于促进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通过面板数据、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信息资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无形资源,R&D经费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R&D人员与信息资源互动关系比较显著;技术创新与信息资源协调性不好,原因是技术创新的保密性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结果的多样性;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菲 安立仁 史贝贝
基于省际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方法,探究内、外知识积累与地区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积累与地区创新存在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左拖尾倒U型"关系;(2)外部积累对地区创新也存在显著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右拖尾U型"关系;(3)仅当知识存量水平处于第二类型时,内、外积累同时促进地区创新,且与外部积累相比,内部积累影响强度更大;(4)历史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创新的提升归因于内部积累,而非外部,且东部地区先于中西部地区实现内、外部的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盛林 陈圻
基于2000~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制度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就全国30个省区而言,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影响强度高于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就东部、中部、西部省区比较而言,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随着制度环境演变呈现出不同的强度,在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的中国西部地区,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制度环境明显较好的东部地区,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已经不再显著。为此建议应制定差别化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在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的西部省区,政策重在加大力度建设完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王文
本文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2007年的企业层面数据,应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规模的三种衡量指标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关系,理论上存在一个最适创新的企业规模。对于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线性的递增关系,追求企业规模的合理扩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继忠 黎明
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继忠 黎明
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沙文兵 孙君
本文利用1995—2008年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R&D活动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生了一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FDI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中等外资开放程度的行业中,外资开放程度较低或过高的行业,由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经济联系较少或技术差距悬殊,并没有产生显著的FDI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聚集 技术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彩红 咸鸣霞
以区位熵作为中国各省市制造业聚集指数测度指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除西藏)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用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正向影响;并且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递减、后渐增、再递减的发展态势,即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徐远华
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时代产业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2—2013年间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在整个考察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处于持续改善之中;(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趋于增强;(4)进一步引入高技术产业的行业异质性变量后发现,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平均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强的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能改善创新效率,但是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颜克益 芮明杰 巫景飞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视角,利用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度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而且集聚度对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因素、社会信任度和全球产业链嵌入度会对集聚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带来积极的调节作用;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因素、产业多样化程度和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会对集聚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带来积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绩效 产业集聚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伶 张少杰 张丙祥
文章在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用科技研发投入费用、科技人员投入、区域科技活动经费和知识产权作为高技术产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资源投入,以省际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内部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有很大促进;代表开放式创新外部知识网络情况的科研活动经费投入效果与科研人员效果相近;作为开放式创新下的另一种创新资源—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商业化利用效果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系统建模与仿真
知识员工流动、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聚集
我国贸易开放和收入分配的非线性关系——基于1994~2007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技术产业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形成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和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外资与人力资本形成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实证研究
高技术产业集群外部性效应差异研究——基于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